三国啊,三国_第五章 诸葛妖人(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诸葛妖人(一) (第3/4页)

床上,摆足高人的姿态不去管刘备,甚至中途还翻了一个身。等醒后先和刘备寒暄一下,然后进行洗脸换衣服,一换就是半响,就是要凉一凉刘备。

    等这些都做得差不多,诸葛亮才真正进入主题,用《隆中对》彻底地征服刘备。

    一直以来,刘备东奔西走,投奔这个,投奔那个,没有一块固定的地盘,没有计划。《隆中对》为黑暗中的刘备点燃了一盏明灯,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我们看一下《隆中对》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差点让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

    以官渡之战为例告诉刘备,打仗靠的是谋略,而不一定是人多。第二,暂时不能和曹cao打,要和孙权搞联盟。荆州,荆州,荆州才是刘备需要拿下的根据地,最重要的是刘表守不住,和白送没有区别。益州,益州,益州,刘璋昏庸,我们必须拿下来。到时候找个机会,兵出荆州和益州,两路大军直指曹cao。大业可成。

    诸葛亮在对策中,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相当周详地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这个蓝图,是建立在对现实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刘备后来就是基本上按照这个政治方案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就已经搞了这么一个计划,最重要的是,蜀汉集团的建立差不多是按照这个步骤建立的。再加上这一出精彩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他料事如神的一面。

    是否真如此,那么就要去《三国志》看一看。

    三顾茅庐也许并不假,“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刘备去了三次大家都没有意见,只是有的人认为,刘备去了三次,三次都见到了诸葛亮。至于这个分歧,大多数人都是认同前面的观点,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不假,并不代表《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就是真的。

    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的,这点没有错,在《三国演义》里面,徐庶的母亲被曹cao用计骗去许都,徐庶是一个孝子,在接到这个消息以后忧心如焚,只能离开刘备去许都,并且发誓绝不为曹cao谋一计。已策马而去,后来徐庶才想到要为刘备推荐一个人来替代自己,所以又策马回来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事实上,诸葛亮出山后和徐庶一起共事刘备,直到长坂坡一战,徐庶的母亲被曹cao所俘,徐庶方寸大乱,迫不得已只好投奔曹cao。

    徐庶确实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但不是要走的时候,而是“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三国演义》里面三顾茅庐的背景,这个背景很感人,也很精彩,却,并不真实。

    刘备第一次去卧龙岗,看到几个农夫握着锄头在田间劳作,一边在唱歌。歌词是“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这首词是用什么旋律唱的,而且还要让刘备这样一个陌生人能够听得懂,我不知道。最重要的是,这么复杂的歌词,你确定这些农夫能够记得住,还要唱得出来?这几个人恐怕不是农夫,而是世外高人吧,要不也不会有这么好的记性记住这么复杂的歌词,而且还是边劳作边唱歌,你以为你是刘三姐。干过田里活的农民应该知道,锄田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几个认识的人在一起干活最多也就一边说说话一边干活,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的绝对是吃饱了撑出来体验生活的高知识分子。

    除了《三国演义》外,没有任何的资料记载诸葛亮身边跟着一个童子,而且还是一个很吊的童子,刘备自报家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的时候,这童子回答“太长了记不住”,我怀疑这个时候这个童子很有可能还给了刘备一个白眼。在第二次刘备来访的时候,明明诸葛亮已经不在家了,这个童子却说在堂上读书,这不摆明了睁眼说瞎话。

    诸葛亮的父母早死,小的时候靠着自己的叔叔诸葛玄的照顾才得以生活,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去到南阳卧龙岗过着清苦的日子。大哥诸葛瑾后来去了江东,两个jiejie也嫁了人,剩下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在卧龙岗。此时的诸葛亮已经结婚,娶的是黄承彦的女儿。

    《襄阳记》曰: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如果说三顾茅庐是207年的事,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就是二十年后出生的,那么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老婆恐怕并不住在卧龙岗,而是在岳父黄承彦家。

    根据后来陈寿《诸葛亮传》后面的解释“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和《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躬耕,亲自下田耕种。

    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两人一边要学习各种知识,一边要亲自下田耕种以维持生活所需,也许岳父家、亲朋好友偶尔资助一点。在没有其他持续性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你确定诸葛亮有钱养一个童子?

    至于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他们三确实是诸葛亮的好朋友,《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魏略》还记载,诸葛亮曾对这三个好朋友说过,他们最多只能官到刺史郡守。这三个人反问诸葛亮自己能把官做到多大,诸葛亮只是笑而不语。诸葛亮很多时候都自比管仲、乐毅,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崔州平,博陵人;石广元,颍川人;孟公威,汝南郡人。他们四个能够聚到一起是因为游学。诸葛亮家在南阳卧龙岗,并不代表崔州平等人的家也安在卧龙岗附近,事实上很有可能崔州平等人住在襄阳城内,毕竟他们都是荆州名士,他们并不单纯地只是一个人,他们还代表着一个家族。

    刘备三次来访的时间是不固定的,谁能够保证在这一天里,刘备能够遇到诸葛亮的好朋友。第二次的时候还是在“将近茅庐”的酒店遇到了石广元和孟公威。卧龙岗绝非一个繁华的地方,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很有可能图的就是一个清静,方便自己研习各种书籍文化。一个酒店会开在这么一个清静的地方?而且东汉末年是一个很慌乱的年代,兵荒马乱途有饿死瞟,你确定它有富余的粮食酿酒,并且这是一个适合卖酒的地方?

    那么,抛开了童子、崔州平、石广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