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第四节 汉藏联姻 (第4/7页)
马、骆驼、牛羊,还有建筑、酿酒技术、唐朝音乐、歌妓舞蹈。” 喇嘛王:“尤其是那水磨,用水力磨青稞,让藏人惊喜不已。松赞干布见状大喜,大力推光起来。从此,藏人磨面少了人力,多了机器。” 偌尔曼:“文成公主给西藏带来的文明科技,真了不起!” 纪蒲泰:“远远不止这些,还有纺织和刺绣,因为当时西藏的文化生产力还很落后。于是,公主亲力亲为,与侍女一起,毫无保留地将这些技术传授给藏地妇女。因此如今,用这些工艺纺织和刺绣出的氆氇、毯子、毡垫,使用沿袭至今。” 喇嘛众臣:“直到如今,我们藏族人还对文成公主十分感恩!” 偌尔曼:“要让我说,这是一次中原文明成果向雪域佛地大规模输入的集中地,是一次人类历史上人为的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的文明开拓。” 喇嘛王:“要让我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成公主给西藏人带来洪福,她的贡献永远不朽!” 纪蒲泰:“在公主完成所有的使命后,在680年,她在逻些仙逝。” 喇嘛王:“在藏人的眼中,这位伟大的女性为完成使命,任劳任怨不遗余力,服从命运和历史的安排,一切从头来,从富庶繁华的父母之邦,远嫁雪域高原,和松赞干布生活了十年。” 偌尔曼:“这位公主真不简单!更加值得称赞。” 喇嘛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她在高原寡居了30年,以一个雄才大略的女王身份,一直带领藏族人民勇往直前。” 纪蒲泰:“文成公主作为汉藏的桥梁与纽带,她已经是一种崇高伟岸的象征!” 偌尔曼:“那文成公主是否住在布达拉宫?” 喇嘛王:“你这个法国小伙还真能。竟然还想到布达拉宫?” 偌尔曼:“我若是有机会,能进入布达拉宫,那真是三生有幸!” 喇嘛王:“你若是到达拉萨,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首先映入眼帘的必定是雄伟的布达拉宫。” 纪蒲泰:“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 偌尔曼:“那它的建筑技术在世界上一定超群,震撼人心?” 喇嘛王:“布达拉宫起基于红山南坡,依山而建,修筑到山顶。它下宽上窄,结构浑然,巧夺天工,气势宏大,誉满天下。红白相间的宫墙,金金碧辉煌的宫顶,熠熠生辉,显得格外壮观。” 偌尔曼:“那布达拉宫为什么建在红山?” 喇嘛王:“布达拉宫所建在的山,通常称为红山。藏语是‘玛波日’。藏传佛教典籍这称之为‘第二普陀山’,因此,又被称为布达拉山。” 偌尔曼:“大王,那布达拉是何意呀?” 喇嘛王:“我一说,你就明白啦。藏语中的‘布达拉’,即梵语‘普陀’的译音。汉语中也译‘普陀落山’或‘普陀洛迦’,意译为‘持舟山’。” 偌尔曼:“持舟山有何渊源?” 喇嘛王:“渊源原意是指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住处。以此命名的缘由,在于藏传佛教认为,********喇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至于‘布达拉宫’的藏语名称,有‘孜布达拉’。在此我需说明一下,孜,表示最高、顶尖、至尊之意。还有‘颇章布达拉’或‘孜颇章’,颇章意为宫殿等等,通常径称‘布达拉’。” 偌尔曼:“啊,大王一说,我明白啦。可大王还未说文成公主住没住布达拉宫呀?” 喇嘛王:“你还没忘记呀。布达拉宫的始建年代,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30年代。这些历史事件都有记载。我看,还是请蒲泰说一下吧?因为,他也是个藏学家,这些事情他肯定清楚?” 纪蒲泰:“那我就只好再次班门弄斧。据藏汉文史书记载,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将偏居山南一隅的吐蕃王都北迁逻些之初,即筑王宫于红山顶。” 偌尔曼:“那文成公主住成没住成?” 纪蒲泰:“文成公主到逻些后,松赞干布‘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传说当时,在红山上修筑了999间房舍,加上筑于山顶的红楼,共有千间之巨,还围建了每边一里,四面有门,各有门楼的城池。此后,先是因8世纪下半叶遭雷击引起大火,继而又在吐蕃王朝末毁于兵乱。当时的那些建筑大都湮灭不存,仅剩法王洞和******康两处遗存。有不足之处,还请大王明示?” 喇嘛王:“现存的布达拉宫,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在原有宫殿遗址上陆续扩建而成的。” 偌尔曼:“那都是谁主持扩建工程呢?” 喇嘛王:“时间到了五世********喇嘛罗桑嘉措建立噶丹颇章政权后,于公元1645年春,令索朗绕登担任工程主管,重建布达拉宫。” 偌尔曼:“真有这样的事情!布达拉宫是否建成?” 喇嘛王:“我理解你的心情,一个外国人竟如此关心布达拉宫,令我感动。直到1653年,五世********喇嘛进京觐见顺治皇帝,并于次年受到册封。他返回拉萨后,从哲蚌寺噶丹颇章迁居当时已竣工的布达拉宫。” 偌尔曼:“重建布达拉宫也算是一项浩大艰巨的工程。” 喇嘛王:“那是肯定。公元1690年,五世********喇嘛圆寂后第八年,第司桑结嘉措着手组织拆除部分旧房,以建造红宫和灵塔。” 偌尔曼:“那又动用了多少人,费了多少钱财呀?” 喇嘛王:“当时动用了各类工匠7000余人,耗银213。4万两,康熙皇帝下令选派114名汉族和满族匠人参加施工,尼泊尔也派有工匠援建。1693年,红宫建造告竣,落成典礼,于藏历四月二十日隆重举行,宫前立无字碑,以志纪念。” 偌尔曼:“大王,我认为汉藏联姻的故事还未说完?” 喇嘛王:“你还有何意见?但讲无妨。” 喇嘛王:“在我来中国之前,就听说过文成公主的故事,但进藏之前,我又听到还有金城公主的故事。大王,您可否告诉我?” 喇嘛王:“啊,连金城公主的故事你也听说过!可见你研究藏汉历史心事多多。” 喇嘛众臣:“既然他这么虔诚,大王就给他说说?也好让大伙学学。” 喇嘛王:“从前,赞普赤德祖赞,有一位妃子叫赤尊,生了一位王子。这为王子非常威武英俊,就像是天神的儿子降临人间。因他的阿妈赤尊,是姜族姑娘,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姜檫拉温’。” 偌尔曼:“那是何意?” 喇嘛王:“意思就是:姜族的外甥,天神的子孙。” 扎布:“我也想知道,他如何长大?” 喇嘛王:“这事儿,你可能不知道呀?姜檫拉温渐渐长大,成人后到了该娶亲的年龄。赞普赤德祖赞召集大臣商量:‘王子已长大,该给他娶妻了。可藏族是猕猴的后代,如果从本民族找一个姑娘,给一位神子般的王子做妻子,是很不相配的。’。说道这里,他征求大臣的意见。” 偌尔曼:“那王子的婚事,如何是好?” 喇嘛王:“臣子中有人说道:‘应该给他娶一位汉族姑娘才好。因为,在咱们藏族历代赞普中,要数先祖松赞干布最为英勇杰出。他的亲家就不是咱们藏族,而是向唐太宗求婚,迎娶文成公主做妃子吗?如今在位的是皇帝中宗,他有个女儿叫金城公主,美丽贤惠。我们应该学习先祖颂赞干布,派婚使到京师去迎请金城公主,让她做姜檫拉温的妃子,最合适了。” 偌尔曼:“这事儿,君臣们是否商量好?” 喇嘛王:“你想知道?赞普和大臣们商量好后,便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