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六章、第四节 汉藏联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第四节 汉藏联姻 (第3/7页)

求婚专使,前往长安求见唐太宗,要求迎娶公主的故事。”

    纪蒲泰:“迎娶的事儿,并不是很顺利。迎娶文成公主,共有两次。第一次是638年,松赞干布派使臣去长安,请求迎娶公主,并以此约为婚姻,汉藏联盟,永保和平。”

    偌尔曼:“为什么会有两次,难道第一次没能成功?”

    众喇嘛一听,都一愣怔,他们也不知道,迎娶文成公主会有两次。

    喇嘛王:“这事儿,我还真没听说过。所以,你得讲出为什么?”

    纪蒲泰:“因为第一次,唐太宗小看了西藏这个奴隶王国的势力,他轻率傲慢地一口回绝。到了639年,颂赞干布为出一口气,派出他得力的大臣——大相域松,前往尼泊尔,迎娶了该国的尺尊公主。两年后,颂赞干布再次派出求婚专使,前往长安,表达了迎娶公主的愿望。这次,他没有失望。我讲的都是史料上的记载,我还想让大王将民间迎娶公主的故事讲出来?您看如何。”

    喇嘛王:“这些都是传说,还是以史料为准。”

    偌尔曼:“民间故事也很好听啊!”

    喇嘛众臣:“大王若是没说完,还是满足大家的心愿吧。”

    喇嘛王:“公主动身前,一个内地的大臣,对唐王说:‘让公主先走吧。最好把西藏的使臣留下。他聪明能干,办法多,再说,西藏若是和内地有什么办不了的事情,可让他出谋划策。唐王觉得有理,就暂把嘎瓦留下。”

    扎布:“文成公主先走了?”

    喇嘛王:“她带着人马先出发,到西藏来了。她从内地带了青稞、豌豆、油菜子、小麦、荞麦五样粮食种子,带来了耕牛和奶牛,带来了白的、黑的、蓝的、黄的、绿的五种颜色的羊。还有许多内地的铁匠、木匠、石匠,也跟着文成公主一起进藏来了。”

    扎布:“那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西藏才有了五谷,老百姓才学会了耕种和工艺。可西藏为什么只有白羊、黑羊?”

    喇嘛王:“是的,你听我讲。谁知,半路上,这支进藏的队伍过一条大河时,正好碰上涨大水,把羊给冲跑了。公主很着急,直叫‘白羊、黑羊快回来!’。焦急中,却把那三种羊给忘了。结果,那三种羊被冲走了,一直没有回来。”

    喇嘛众臣:“啊,原来是这样,所以,现在西藏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羊。”

    喇嘛王:“进藏的路还很长,文成公主到了工布。在工布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见一条小河,过不去,公主找了一根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过去了。后来,西藏的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甲纳桑巴’。”

    偌尔曼:“甲纳桑巴的意思是啥?”

    喇嘛王:“是内地桥的意思。”

    偌尔曼:“啊,意思是公主亲手造的桥,造福百姓。”

    喇嘛王:“你就是聪明。过河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过不去。’。望着深沟险壑,队伍无法通过,只好停了下来,等待公主决策。”

    扎布:“这可是上天又出的难题,不然的话,为什么小鸟会说,过不去?”

    喇嘛王:“这也难不倒文成公主,她拔一把羊毛撒在大地上,队伍就过去了。”

    喇嘛众臣:“所以,后人说因为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呀,因此,路纳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文成公主带着队伍,又过了一座山。所以,西藏老百姓,就把这座大山叫着‘甲惹’。”

    偌尔曼:“甲惹又是何意?”

    喇嘛众臣:“甲惹就是公主山的意思。”

    喇嘛首相:“可是,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地方的时候,一只乌鸦飞来,说了坏话,它问:‘公主,公主,你要到哪里去?’。”

    偌尔曼:“公主怎样回答它?”

    喇嘛首相:“公主说:‘我要去找藏王颂赞干布。’。可是乌鸦嘴里吐出了坏话:‘哎呀,藏王都已经死了,你还去干什么?’。说完,乌鸦就飞走了。”

    偌尔曼:“这如何是好!难道公主不去了?”

    喇嘛首相:“公主进藏的决心是挡不住的。她听说藏王已经死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就在达尤龙真那儿,修了一座石屋住了下来。为了表示她的真心,还咬破了指头,在石壁上写了血书,来纪念藏王。那时,文成公主真是难过极了,没有心思梳妆,右边的头发散了也没管它。因此,那块地方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树木稀,南岸的树木密,两边长得不一个样。”

    偌尔曼:“啊,原来还有这样的名堂?我原意为是地理气候变化不一样。往下讲,文成公主的故事还真长。”

    喇嘛王:“民间传说吗,越说越多。过了些日子,文成公主想:‘就是藏王真死了,我也应该去看看呀!’,碰巧,那时候神鸟天鹅,从远方飞来说:‘公主,公主,不要难过。快到拉萨去吧,藏王的身体很健康!公主,公主,不要住在这儿,请到拉萨去吧,一切都会吉祥如意!’。这就是路上的奇遇。”

    偌尔曼:“那公主后来呢?”

    喇嘛王:“公主听了,对神鸟天鹅十分感激,赶忙带这队伍动身,前往拉萨去了。”

    偌尔曼:“天鹅带来的信息真好!”

    喇嘛王:“可是,走着、走着,乃巴山把路给挡住了,小路曲曲弯弯,续续断断,大伙走起来很不方便。也不知何时才能走出大山?”

    偌尔曼:“那怎么办?”

    喇嘛王:“文成公主知难而前,就动手把乃巴山背道旁边去了。”

    偌尔曼:“那文成公主象神仙,力量大如山?”

    喇嘛王:“你若不信我言。她背山的时候,一只狗向文成公主咬来,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留有文成公主的脚印和狗爪印呢!”

    偌尔曼:“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时候,我一定实地考察,以辩虚实。”

    纪蒲泰:“那只不过是民间传说,听听就是,不必较真。”

    偌尔曼:“真的你说说?”

    喇嘛王:“是啊。我说的都是野史,正史你说出来,也好让大伙明白?”

    纪蒲泰:“书归正传,据史料记载。641年,在唐朝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的持节护送下,文成公主及唐蕃专使,和随行人员数千人辞别唐太宗李世民,踏上了前往吐蕃的迢迢之路。这支队伍在经青海日月山抵达吐谷浑后,于河源建起馆舍,而早已得信的松赞干布,已于此前从逻些出发,在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到了公主。当时,在执子婿之礼,见过李道宗后,松赞干布把文成公主带回逻些,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偌尔曼:“这样重大的联姻事件,充分表现了汉藏友谊,值得继续保持下去!”

    喇嘛王:“是啊。文成公主入藏,值得赞扬,这对西藏历史有深远影响。而且,她不是一个人入藏,而是带着中原先进的文化,对青藏高原第一次输入文明,从此,改变了西藏的历史进程。”

    纪蒲泰:“是呀,这是内地先进的生产力,第一次输入边陲藏地,使西藏逐步走向富裕。据史料记载,她从内地带往西藏的能工巧匠,多达数百人。因此,中原的各种先进技术,由这些技术高超的匠人传入西藏,并在西藏生根发芽,才使西藏因之一日千里,迅速发展才有今天。”

    喇嘛王:“所以,藏族人在说到文成公主时,莫不满怀崇敬和感激之情。这都是文成公主使西藏发展有功!”

    偌尔曼:“所以,有人用充满情感的笔法写道:‘藏王打开了公主的嫁妆,简直不敢想象,他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文明实体,看着所有的东西,他不禁眼花缭乱,还禁不住的感叹!公主的陪嫁,有医学、历算、书籍、佛经、佛像、蔬菜、谷物、种子、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