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第二节 格萨尔王 上 (第4/5页)
偌尔曼:“那他们争斗的结果,是谁胜利?” 喇嘛王:“这是个大快人心的结果,自然是魔鬼的魔力敌不过格萨尔的神力,萨丹王非但没有抢到阿隆巩珠盐田,还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和国家、妻子、儿子也归了格萨尔。” 扎布:“这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偌尔曼:“那还是格萨尔技高一筹!” 喇嘛众臣:“谁敢跟格萨尔王斗?他一定得栽跟头。” 喇嘛王:“这种战争,得顺乎人情,才能辨明正确与否。若以善恶而论,格萨尔出击姜国并击败它,无疑是一场正义之战。但若说到灭人家大食国,就不能这么说。” 偌尔曼:“问什么这么讲?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不正义的名堂?” 喇嘛王:“可是,后来战争的始所俑者是错通。” 偌尔曼:“难道他还犯了什么错不成?” 喇嘛王:“因为,格萨尔的这个年老好色的叔叔,有一天,做着美梦地想:如果丹玛肯把他的女儿嫁给我,我这辈子就不想其他女人了。于是,暗自琢磨,自言自语地说,要办成这件事,只有先讨好格萨尔最喜欢的扎拉王子。若叫扎拉王子去说媒,丹玛不会不答应。” 偌尔曼:“错通怎么讨好王子呢?” 喇嘛王:“他有自己的注意,派人到西方大食国,偷一匹追风伸马来,把它献给刚失去坐骑的王子。” 偌尔曼:“错通真的那么干了吗?” 喇嘛王:“大食国自然在劫难逃。两军对垒之际,大食王赛赤尼玛看到格萨尔抽出腰间的宝剑,认出这是‘玛哈国王用六种珍贵的铁、六种妖魔的毒、和六种掺有红花的药锻制而成。其剑身尖而软、剑腰细而长、剑把硬而滑、剑口青而暗、能砍坚硬岩石,能斩潺潺流水——’。便吓得跪在地上,合掌求格萨尔在他死后替他超度亡魂。” 纪蒲泰:“据资料所悉,事实上是岭国人先惹了大食国,但岭国国王格萨尔却下达了远征大食国的作战命令。” 偌尔曼:“他以何理由发出这样的命令?” 纪蒲泰:“其理由很简单:夺取这个国家的全部财宝。” 喇嘛众臣:“他这样知道大食国有财宝?” 纪蒲泰:“这种事呀,通过往来于波斯和藏区的马帮商队,藏民族早就知道大食国。”
扎布:“大食国在哪里?” 纪蒲泰:“大食国地处伊朗一带的古波斯,藏民的先人知道它是久负盛名的富裕国度。” 喇嘛王:“你们有所不知,藏区男女所喜爱的各色玛瑙瑟珠,最早就是由商队从波斯原来的。” 扎布:“啊,还是大王知道它们产自哪里!” 偌尔曼:“若要我说,格萨尔的治国策略,与英国早年以掠夺殖民地资源,作为本国的原始积累如出一辙。” 喇嘛王:“为什么这么说?难道二者有象似之处?” 偌尔曼:“理由很简单。当年,英国人靠的是先进的火器,当时,格萨尔靠的是他非凡的神力。” 喇嘛王:“你还真会联系?当时,替一个从未念过六字真言的外国佬,超度亡魂是有难度的,但这难不倒格萨尔。” 偌尔曼:“格萨尔怎样处置了他?” 喇嘛王:“格萨尔有办法呀。待大食王全部说出他存放珠宝的秘密处所后,格萨尔按照他的请求,手起剑落,砍了他的头。然后替他诵经超度,引他的亡魂一帆风顺到极乐净土去。与此同时,顺便也超度所以死于这场战争的敌我将士,让他们的亡魂享受与大食王同等的待遇。” 偌尔曼:“啊,这就是那场战争的故事?” 纪蒲泰:“在康区,藏族平民也有他们心中的英雄豪杰。他与西方来自民间的罗宾汉、佐罗、和中国的鲁智深不同的是,他们所崇拜的英雄是天神之子。” 偌尔曼:“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纪蒲泰:“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藏区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想象资源;二是本土本教与藏传佛教在藏区早已深入人心。” 喇嘛王:“这是藏人的根!再说,藏族文化与藏传佛教,以及佛教与本教的彼此争斗,彼此融合密不可分。因此,藏族民间将强扶弱者,想象为第三十三天神国度的大梵天王德确昂雅,与女神朗曼噶姆的儿子推巴嘎瓦,是符合西藏本土宗教本教传统的;而促使天神之子下凡的,正是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 纪蒲泰:“因此呀,面对蓝天白云,面对高山流水,几乎每个普通藏民,都会发出种种匪夷所思的奇譎幻觉,无限想象,才于自然中的万象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喇嘛王:“好,关于这个话题,你们可以谈下去。也好让大家听听你们的认识?” 偌尔曼:“这也是很多旅行家进入藏区后常有的事。” 喇嘛王:“那你就举例,讲一下那些旅行家的故事?” 偌尔曼:“1911年,大卫妮尔在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噶伦堡,被允许见到********喇嘛时,就曾注意到这样一件事:‘那些官员(指****身边的神职人员)都身穿暗紫色的哔叽、黄色的缎子和织金锦缎缝制的服装。他们大谈一些荒诞古怪的故事,比如仙女出没的地方。虽然我在聆听这一切时,都谨慎地注意到了其中大有言过其实的成分,但我本能地感到,在矗立于我面前的被森林覆盖的大山,和比他们更高、更遥远的大雪山的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个与其他任何地方都截然不同的地区。’这就是一个外国女旅行家的自叙。” 喇嘛王:“还真有女旅行家?” 纪蒲泰:“是呀。大卫妮尔从藏族喇嘛对怪诞想象的认真态度上,直觉地意识到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非简单地斥之为谬。” 喇嘛王:“这样的认识对头!更何况她还是个女流,就更难得了。” 偌尔曼:“重要的是,大卫妮尔到康巴,也为收集民间故事,《格萨尔王传》正是吸引她来此地的目的。” 纪蒲泰:“格萨尔之所以在藏区广为人知,是因为《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的史诗,在藏区民间已流传了数百年。需要指出的是,这部伟大史诗的结构因为各地流传的版本不一,所以内容繁复浩瀚,所以,读起来会觉得它过于坑长杂乱,故事甚至是颠三倒四,不能连贯统一,这部史诗就像在康区的横断山一样,有着无尽的神秘,读它就象走在山间的沟壑峡谷中一样,只看见阳光,是看不出横断山由南而北的整体走向,只能体会它磅礴的气势。” 喇嘛王:“在格萨尔未出生时期,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刮起了一股罪恶的妖风,席卷康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