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六章、第二节 格萨尔王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第二节 格萨尔王 上 (第1/5页)

    偌尔曼:“大王既然让大家畅想,那我就想知道藏族英雄格萨尔王,请大家讲一讲?以便满足我的愿望。”

    喇嘛众臣:“若讲格萨尔王,只有大王开口先讲,我们才有资格往下吟唱。”

    喇嘛王:“格萨尔是天神之子,要提到他,不得不叙述格萨尔史诗。他身上不但既有有神性,亦有人性,还不乏魔力,能铲除一切邪恶势力,庇佑人间福地。”

    纪蒲泰:“是的。一部格萨尔史诗,它的文字量不但大得惊人,而且,若将世界现有的史诗全并排摞在一起,也比不上这部《格萨尔王传》一百四十余部,一百五十余万行,两千余万字长。所以,格萨尔是世界史诗中的‘青藏高原’。令人感叹!”

    喇嘛王:“他在藏人心中终身肩负降妖伏魔,锄强扶弱,造福百姓的神圣使命。”

    偌尔曼:“大王可否讲讲他的出生?以便更赢得我们的尊敬?”

    喇嘛王:“关于格萨尔出生时的情形,在藏区有好几种说法。有个分部本说,他母亲是在江边的一块巨石上生下了他,而不是藏人传统的在帐房里出生的。”

    偌尔曼:“格萨尔为何生在石头上?难道这还有什么原因吗?”

    喇嘛王:“这事儿有一个前提,话说起来长了。在藏区,讲述神子推巴噶瓦的下凡过程中,另一分部本则显得更有人间情趣。”

    偌尔曼:“那故事一定很有意思?”

    喇嘛王:“那部古本是这样说的:当年神子推巴噶瓦下凡时,观世音既没请示阿弥陀佛,也没叫莲花生帮忙,只径直去找大梵天王德确昂雅商量此事。”

    偌尔曼:“最后商量的结果怎样?”

    喇嘛王:“天王不受儿女情长所累,愿意拿出一个儿子,给观世音行善用。”

    扎布:“这可是件好事情,他的三个儿子,谁被选中?”

    喇嘛王:“好事那能就很容易成功。他的三个儿子在天宫享受惯了,都不肯离开天界,不肯投胎到人间去受苦。”

    喇嘛首相:“天王,有什么办法,让那个儿子去呢?”

    喇嘛王:“那时候,当父亲的有了一个主意,叫儿子们一同比试射箭、抛石头和投骰子,谁输谁去。”

    偌尔曼:“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好主意。”

    喇嘛王:“比试的结果,老三推巴噶瓦运气不好,没能赢他的两个哥哥,只好来人间当一回格萨尔。因此,格萨尔在天界及人间的出生,是由天王安排儿子命运的原因。他出生时,因为胎儿很大,母亲很费力呀!不得不用力拿脚蹬石头,结果在石头上蹬出两个清晰的脚印来。”

    外交大臣:“所以,从此藏族女人生小孩,常常在牛圈羊圈里生。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事情,据说,这样能够象母牛母样一样容易生下来,减少分娩时的痛苦。”

    纪蒲泰:“由于藏族女人对分娩,不象汉族女人那样恐惧,那样谨小慎微,所以,在野地里生小孩的事,也事有耳闻。”

    喇嘛王:“我们藏族女人,不象汉族女人生孩子。若是手头没有剪子,就挑一块带刃口的石头,拿石头砸断小孩的脐带。据说,格萨尔的脐带就是这样弄段断的。”

    偌尔曼:“在野地里生孩子,可是有风险的?”

    喇嘛王:“那是很悲惨的。他母亲生他时,孤独无助,一个人强忍着剧烈的腹痛,艰难地爬到那块巨石上,痛苦地生下了他。”

    偌尔曼:“他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孩子咋会孤立无援?”

    喇嘛王:“他母亲是个贫苦牧人的妻子,而不是龙王的宝贝女儿及森伦王的爱妾。她的儿子格萨尔幼年是牧羊娃,生活很苦呀。他九岁时娘儿俩被叔叔错通赶出家乡,到处流浪,远走他乡。”

    纪蒲泰:“这种说法,似乎更吻合于藏区的贫民生活。”

    偌尔曼:“哪里是格萨尔的出生地,他的原名叫什么?”

    喇嘛王:“格萨尔的乳名叫觉如。”

    偌尔曼:“大王是如何知道的呢?”

    喇嘛王:“格萨尔史诗中,有这样一段唱词:‘要说觉如的出生地,名叫吉苏雅格康多,两水交汇潺潺流,两岩相对如箭羽——’。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他的出生地。”

    纪蒲泰:“我要强调的是,这段唱词中,所提及的吉苏雅格康多,我得跟你说,它是一个古老的、至今未变的真实地名。”

    偌尔曼:“它在哪里?”

    纪蒲泰:“它位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的阿须乡境内。你可以问问大家,我说得对不对?”

    外交大臣:“在阿须乡,至今人们还能看到‘两水交汇’的雅砻江,和它的一道无名支流,也能看到格萨尔母亲分娩时,在石头上留下的两个深脚印,以及用来砸断小孩脐带的那块著名的石头。”

    偌尔曼:“那这种历史遗迹可真有考究头?”

    喇嘛众臣:“我们经过那里时看到,数百年来,那儿经幡林立,迎风飘起,玛尼石越堆越高。”

    偌尔曼:“这很好,表明那历史故事已深入人心了!”

    喇嘛王:“来康区的格萨尔学者,据史诗推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其出生地当在康区德格无疑。这种论断,我同意,因为,在康区有格萨尔的传说,更有说唱格萨尔的艺人,讲他的英雄事迹传唱下去。”

    偌尔曼:“那这些艺人都是什么人?他们据什么传唱的呢?”

    喇嘛王:“这些说唱格萨尔事迹的艺人,主要有两种人。其一是‘退仲’,即学而知之者,他们是通过听别人说唱,或者自己精心诵读格萨尔刻本,才掌握这门艺术的。其二是‘巴仲’,即神授艺人,这些人大都身世坎坷,目不识丁。”

    偌尔曼:“他们目不识丁,怎能将格萨尔的故事传承唱颂?”

    喇嘛王:“这些人,通常是在幼年时期的梦境中,突然得到这种说唱能力的。”

    偌尔曼:“这两种人,如何分得清?”

    喇嘛王:“我解释给你听。‘退仲’大都是康区外围的青海人,或云南人,‘巴仲’则主要是康区中心地带的昌都人,或甘孜人。”

    纪蒲泰:“当然,这些唱说的艺人得有刻本。藏学家任乃强在他的《关于‘藏三国’》一文中,认为:‘格萨尔后裔,为今之邓柯县之林葱安抚司。其故宫在今邓柯县,属金沙江流域,当祝靖、邓柯往来一道间,有俄支、绒戈二寺,俄支寺为格萨尔故都,林葱土司原即治此——。因此,林葱土司家族所传的林葱刻本,是最古老的格萨尔史诗刻本。而德格印经院印制的德格刻本,则是版本数量最多的格萨尔刻本。至于那些艺人是怎样获得灵感的?还请大王告诉我们。”

    喇嘛王:“难得你们有这份心。已故著名‘巴仲‘扎巴阿旺嘉措,就出生于昌都边巴县边巴寺附近。19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