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第一节 寻祖觅踪 (第1/4页)
纪蒲泰:“好,那我们就接着进行。请大王命题。” 喇嘛王:“行,我就旧话重提。在座的,我们都属黄种人,可我心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华民族,为什么特别崇尚黄色?” 纪蒲泰:“大王提的问题很有特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崇尚黄色的传统。” 喇嘛众臣:“请你举例说明?我们洗耳恭听。” 纪蒲泰:“中国的名词中,有如黄种、黄帝、黄龙、黄钟、黄花、黄发、黄土、黄海、黄山、黄河、黄金、黄巾、黄玉、黄鹂、黄梨、黄昏、甚至黄泉等等,都因为加了一个‘黄’字,都成了与黄字有关的名称。” 喇嘛首相:“我们的祖先,为什么特别看重黄字?这其中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纪蒲泰:“在我国古代,先民们赖以生存的是黄土地,所以,他们非常看重黄色。因此,被称为正色的黄、青、白、赤、黑五种颜色中,黄色最尊。因此,在历朝史料和小说戏曲中,常可看到黄色被视为君权神授的象征,和御用色的故事。” 喇嘛王:“那你就说一下这些事?” 纪蒲泰:“我举例说明。例如,黄钺(用黄金为饰的斧)曾作为君王权力的象征。” 喇嘛王:“经你点明,我才清醒。《尚书牧誓》里,就用‘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来描述武王伐纣的英武形象。” 纪蒲泰:“这些形象还体现在黄龙,是只有帝王的服饰上才能出现的;因此说,黄袍,是只有帝王才能穿的。所以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就是搞了一出;黄袍加身‘的闹剧;还有,清朝乾隆皇帝得以立为太子,据说也是因为凑巧披上了一条绣有黄龙的袍子。” 喇嘛王:“那从什么时候,才有黄袍呢?” 纪蒲泰:“据宋人王懋《野客丛书》记载,至少从隋朝开始,黄袍就成了只有帝王才能穿的服饰。清朝严禁擅用黄色,据清人蒋良祺《东华录》记载,清雍正时,平定青海叛乱有功的大将年羹尧,后来被判死罪的原因中,就有出门用黄土填道,用鹅黄色荷包,擅用黄包袱等罪状。” 喇嘛王:“那是年羹尧大胆狂妄,罪有应当,自取灭亡!” 纪蒲泰:“所以,皇家的围墙、宫殿,可以涂上黄色,一般人则绝对不允许用黄色涂抹建筑物的。” 喇嘛王:“黄色最为尊贵!所以,在清代,贫民百姓若用黄色,就是死罪!” 纪蒲泰:“因此,黄色统治者要垄断它,反抗者也要利用它。所以,汉末流行‘黄衣当王’谶语;黄巾起义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并以黄巾缠首,作为标志;唐末黄巢起义,作诗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巾甲’,都有利用黄色、以夺取黄色暗寓夺取政权的含义。” 喇嘛王:“你这样解释,黄色,与中国文化有这血rou相联的关系。那么,中国人为什么特别崇尚黄色呢?” 纪蒲泰:“有学者在《古代以黄色为重》一文中说明,中国‘古代人民悉为黄种’,因此崇奉黄色。而‘黄帝者犹言黄民所奉之帝王耳’,以中国人的肤色为解。” 喇嘛王:“是否有人不解乎?” 纪蒲泰:“反对此说的学者则认为,在对外交流极其闭塞的上古,人们很难意识到自己是黄色肤种的人。在没有比较、没有鉴别的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去给自己下个定义——黄种人,以区别于白种、黑种人的。” 喇嘛王:“这也是一家之言,我看并不全面。中国人祖先生活在黄土高原,当然对黄土眷恋,认为自己是黄土色的人,也不过分。” 纪蒲泰:“对呀。还有学者在《中中庸中和》一文中,又提出了一种看法:‘黄色介于黑白赤橙之间,自然而然地成了中央之色。’这种看法,正如《白虎通号篇》所载,‘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 喇嘛王:“此说颇有见地。对于具有中和性格的中华民族,自然是极其值得崇尚了。” 偌尔曼:“此说虽颇有见地,但是,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选用黄色,作为黑白赤橙的中间之色,或者说,偏偏选用了黑白赤橙这么四种恰好能放进‘中央之色’的四方之色呢?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有意的安排?是上古的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并照此做了呢?还是后人理解出来的?” 纪蒲泰:“我举一例。美洲玛雅农民崇拜雨神,和土地的保护神‘恰克’。恰克与一定的颜色和方向联系着,红色恰克居于东方,白色恰克位于北方,黑色恰克在西方,黄色恰克在南方。” 偌尔曼:“经你一说,我恍然大悟。他们并没把黄色作为一种中间之色,或中央之色看待。虽然他们也划分红白黄黑这几种‘四方之色’,但这四种恰克的划分,与中国的划分黑白赤橙黄五色的动机一样。” 喇嘛王:“这不能不让人引起联想?” 纪蒲泰:“对此,还有人从中华民族的农耕经济,及其对土地的特殊眷恋这一点上,来找原因。” 喇嘛王:“从这一点上,你可以解释一下黄种人?” 纪蒲泰:“大王可真会联想。这种问答,就象课堂。黄土高原的肥沃,保证了庄稼的丰盛和人畜的兴旺。黄字‘从田,是田土沾于人身之色。’。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华夏族世代息居于黄土高原,对供给他们衣食住行的黄土大地,有一种特别崇仰而依恋的情感,并由此而对黄土之色产生了一种景仰、崇尚的心理。” 喇嘛王:“是的。《说文解字》云:‘黄,地之色也。’。《淮南子天文训》:‘黄色,土德之色。’。《考工记画绘之事》;‘地谓之黄。’。这些例子,都说明黄对祖先的影响。” 纪蒲泰:“不错,这都说明了由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敬仰,进而崇尚土地之色的心理基因。” 喇嘛王:“大概这就是自己称自己黄种人的原因。” 纪蒲泰:“又有学者以古代文化‘核心区域’理论来解释的。每一强大而有影响的文化,确实存在着客观与主观相对统一的中心,‘客观’是形式的必然和周围的承认,‘主观’则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自觉和自尊。” 喇嘛王:“我还有一个疑问,谁是远古文化的核心人?” 纪蒲泰:“这个问题提得很用心。我国远古文化核心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