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第三节 斯坦因篇 上 (第4/7页)
。这就是故事的过程。” 喇嘛王:“啊,世上竟有这样美好的事情!” 偌尔曼:“故事令人感动。所以,斯坦因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因此,他才到塔什库尔干去,一路上,一直在设法寻找‘汉日天种’的历史遗迹。” 喇嘛王:“那他得经过努力,才能寻找到遗址。” 偌尔曼:“一路寻找,他从当地居民口中了解到,在塔什库尔附近有一个叫‘公主堡’的遗址。他经过不懈的努力,果真找到了它。” 喇嘛王:“它在什么地方呀?” 偌尔曼:“这个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河上游左岸,在塔什库尔干以南六七十公里处。斯坦因发现,这个遗址果然建造造在有高又陡的石崖山脊顶上。塔吉克语称‘基兹库尔干’。他认为,这就是传说中那个公主住过的堡垒。” 喇嘛王:“他所说的堡垒,是公主堡,对不对?” 纪蒲泰:“据记载,在唐代,这个遗址就应该存在。它用土砖与松枝相间垒成,汉代城堡建筑的方法完全一样。其修建时间,大约在汉、魏之际。波斯王迎娶中原公主的事,虽不见于记载,但这个传说说明,帕米尔地区确实从很早以来,就是中西之间陆路交通的重要通道。” 喇嘛王:“这我们还真不知道。” 纪蒲泰:“正是因为这个传说,当时的渴盘陀王室自称‘汉日天种’。” 喇嘛王:“啊,大家终于知道了这个事情。” 偌尔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十年前,西方探险家斯坦因怀揣一本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去到了塔什库尔干,找到了那个美丽传说的公主堡。当时,这位跟随玄奘足迹游历帕米尔的‘中亚通’认为,那个雪峰环绕的神秘古堡,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渴盘陀国先民生活的地方。” 喇嘛王:“传说归传说,事实究竟是否如此呢?” 纪蒲泰:“以后,有中国考察队,终于见到了那座三面临崖,建在一座孤峰上的古堡。当考察家们登上由夯土与树枝相间垒筑的古堡后,却发现它只不过是一座破败的清代建筑,与玄奘描绘的渴盘陀国发祥地大相径庭。” 喇嘛王:“那他们怎样认为,后悔不后悔?” 纪蒲泰:“经研究,考察家们认为,虽然现实的公主堡是清代建筑,但并不能排除后人在古老先人已经存在类似古堡遗址上,建筑新的军事要塞的可能。而这座古堡所处位置,恰好在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扼守古代的交通要道。” 喇嘛王:“那你还是解释解释那个交通要道?” 纪蒲泰:“另据考证,这一带西汉时属西域都护管辖,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其后,又先后为吐蕃、咯拉汉王朝、西辽、元朝的察合台汗国、清代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辖地。因此,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出现这么一处保护丝绸之路交通安全的军事设施,是必须的,没什么可质疑的。而且这个军事堡垒还在一代代不断地翻新加固,不断地重建,一直延续到清代。” 喇嘛王:“那么公主堡的名称由来,也许是当时人们无法揭示那座古堡的真实历史,也许是那个神秘古国的建立,种族来源无所依托,所以,当地人才依据古堡,演绎出了山巅一段公主堡的美丽传说。” 偌尔曼:“正因为是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才使那个神话故事得以流传世界各地,最早让高原以外的人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帕米尔。” 纪蒲泰:“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述,‘汉日天种’才是渴盘陀国的先人。但他们究竟是什么人?带着这个疑问,新近成立的考察队,沿着当年斯坦因的路线,一路察看。玄奘记述:渴盘陀国国民,长相特异,服装有趣,他们的王族是一些穿着胡人服装的汉人。” 喇嘛王:“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汉人?为什么穿胡服?” 纪蒲泰:“这事儿,说起来有些重复,但我还得叙述。他们笃信太阳神是自己的祖先,称种族是太阳神的后代。无独有偶,考察队员们惊奇地发现,时至今日,生活在帕米尔一带的塔吉克人,也被称为太阳部落。他们高鼻深目,将鹰视为自己的图腾,不仅舞蹈模仿鹰的姿态,连使用的乐器也是鹰笛。” 喇嘛王:“那么,这些与汉族人长相不一样的,不同面孔的塔吉克人,是否可能就是渴盘陀国国民的后人呢?” 纪蒲泰:“据当地研究者介绍。帽子是塔吉克族最具标志性的服饰。在塔吉克语中,塔吉克这个词的含义,就是王冠。” 偌尔曼:“如今,塔吉克族男子,一般戴黑绒的圆筒高帽,女子则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后帘,其形制是源于古代国王,和王后帽子的式样。在当地,一说戴帽子的人家,就是指塔吉克族。” 喇嘛王:“那塔吉克人是否就是,玄奘所说的是‘汉日天种’,太阳神的后人呢” 纪蒲泰:“对于塔吉克族的族源问题,纷说不一。据考古发现,有学者作出这样的论断: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就有一些cao东部伊朗语的部族,分布在我国新疆南部的广大地区,其中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部分部族,就是现塔吉克族最早的先民。由于塔吉克族居民世代居住在世界上罕见的高海拔地区——帕米尔高原上。因此,至今一些塔吉克人,仍自称为太阳部落,认为自己的父辈祖先是太阳神,母辈祖先是汉人公主——这样,大致可以断定:玄奘在一千多年前,所见到的那个汉族皇室统治的西域小国——渴盘陀国,可能就是由塔吉克先人所创建的。而那些长相特异,高鼻深目,皮肤白皙,习俗特殊,自称是‘汉日天种’传人的人,应该就是塔吉克人的先祖。” 偌尔曼:“帕米尔高原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贯通,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地段,塔什库尔干地区的塔吉克先民,在发展壮大中不断地受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熏陶,才牢牢地巩固了自己的地域。” 纪蒲泰:“我再补充几句。约在公元2—3世纪,第一个由塔吉克先人创建的国家——渴盘陀国诞生了。唐初,行政上这一地域属唐安西都护府管辖,并在塔什库尔干设立了‘葱岭守护’戎所。历史就是这样,渴盘陀古虽然延续到公元8世纪消亡,但塔吉克民族却一直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喇嘛王:“啊,这就是‘汉日天种’渴盘陀国的历史!值得叙事。” 喇嘛众臣:“我们虽人解了渴盘陀国的历史,可我们却不知道帕米尔是何意?” 喇嘛王:“这还得二位学者解释?” 纪蒲泰:“众所周知,帕米尔高原是一块很广阔的区域。但究其‘帕米尔’的含义,它之名意的由来,学术界却历来存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帕米尔’源自波斯语,意思是寂寞的平屋顶;另一种得到大多数道理学家认同的解释认为,帕米尔的本意,是一个包含山口与河谷的道理单位。而当地居民的口中,盛传着这一带一共有八个半帕米尔。这就是地理学界所说的八帕帕米尔高原,流传世间。而玄奘记载的故事中说,有一支波斯商队,在经过帕米尔一带的山口时,由于气候寒冷,一千它骆驼被活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