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五章、第三节 斯坦因篇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第三节 斯坦因篇 上 (第5/7页)

冻死。”

    喇嘛王:“一千头骆驼,多么多啊!商队会有一千头骆驼吗?”

    纪蒲泰:“近年来,考察队在历次细致的考察中,得知明铁盖在当地塔吉克与中,就是‘一千头羊’的意思。因此,有学者依此推断,或许是玄奘当年听到了流传在老百姓口中的,那个关于地名的传说,才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而羊因何变成了骆驼,这或许是传说地名的误译,或许是玄奘记载中的一个小小失误,才使羊记称为骆驼?”

    喇嘛王:“玄奘也是一位当值无愧的探险家啦!可以想象,当年对于在国外游历了17年的玄奘来说,肯定会产生一种步入家门的激动之情,才记下一路发生的事情。”

    纪蒲泰:“是呀。玄奘穿越帕米尔高原,‘路漫漫其修远兮’,一路艰险已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至于玄奘当年是如何到达明铁盖山口的?又如何穿越‘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还有待今后考察家们的深入调查。”

    偌尔曼:“据我知道,多少年来对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被埋没的古代遗址和遗物,附近的居民时有发现,并经常有人前往‘找宝’。”

    喇嘛众臣:“这些事情,我们可不知道?还是你们说说为好。”

    纪蒲泰:“我国新疆虽有大片沙漠,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绿洲片片,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宜农宜牧,而且地处亚洲中部。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是各种文化荟萃交融之地。”

    喇嘛王:“那新疆是个风水宝地!才会有许多宝贝湮没在那里?”

    纪蒲泰:“是的。早在公元前,在塔里木盆地里,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些绿洲上,就建有许多城镇,那里农业发达,商业兴旺。丝绸之路随着文化的发展,锁罗亚斯特教(即袄教)、佛教、******教等,在那里交相流传。”

    喇嘛首相:“有那么多教?你还是介绍一下好。”

    纪蒲泰:“特别是佛教,在十世纪以前十分兴盛,各地寺院林立,佛塔遍地,建筑金碧辉煌,规模宏伟。但是,由于战乱的破坏,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一些河流涸竭,沙漠日益扩大,无奈之中,居民向塔里木盆地边沿迁徙。所以,原来的许多城镇淹没于沙漠中。”

    喇嘛王:“这也是人类无法抗拒的事情!”

    纪蒲泰:“因此,才引出了找宝的事情。随着找宝队伍的扩大,那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所以,我国古代文物大量被外国人骗买或窃走。那些流落国外的文物,曾引起外国考古学家的巨大兴趣。所以,有一些外国人曾深入新疆内地,如普尔热瓦尔斯基、斯文海定等等,都曾经发现过和考察过不少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遗址,并窃走了许多文物。”

    喇嘛王:“所以,这也是摆在中国考古学家们面前的一项紧急任务!我们中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外国人窃走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物!”

    纪蒲泰:“所以,我们才组织了考察队,在我国西北进行大面积的文物考察。”

    外交大臣:“因此,你们才来到木里呀?”

    纪蒲泰:“是呀。我们正追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木里。”

    喇嘛王:“所以,我们才有机会探讨这些问题。但是,那个斯坦因还到过哪里?这个人可得引起国人的注意。”

    偌尔曼:“斯坦因是一个考古学家。他第一次来中国西北考察,其目的就是要亲自考察流传到外国的,那些文物的发现地。”

    喇嘛王:“那他是怀有一定的目的?”

    偌尔曼:“是的。因此,在他的考察活动中,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遗址,占着首要地位。他在三次考察中,集中力量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尼雅遗址、米兰遗址以及楼兰遗址等,进行了考察,发掘出了成千上万光辉灿烂的古代瑰宝。”

    喇嘛王:“那可不得了!中国的瑰宝就这样,让外过人挖走了!”

    纪蒲泰:“还有斯文海定,也根据和阗人的指引曾到过那里。并将这个遗址的简略情况,向欧洲学术界作了报导,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喇嘛王:“那还有什么人到过那里?”

    偌尔曼:“1900年,斯坦因到达和阗,考察了古代于阗国的首府约特干(在县城西十几公里处拉依喀附近),又于1901年初,从和阗出发,向东北进入沙漠,找到了丹丹乌里遗址。”

    喇嘛王:“那他发现了什么东西?”

    偌尔曼:“那个遗址,疏疏落落地耸立着一些小的建筑遗址。由于常有找宝人光顾,斯坦因才能从垃圾堆中找到的铸有开元、天宝年号的古钱,准确无误地表明,这个遗址最迟是公元八世纪的建筑。”喇嘛王:“那他收获可不大。他干心吗?”

    偌尔曼:“那能呀。许多地方虽已被挖得坑坑洼洼,但他带人挖掘了十四天,这是发现了这个遗址的大部分是佛教庙宇。可他收获最大是,在那里找到的很大一部分是佛教壁画,还有不少画在木板上的版画。”

    喇嘛王:“那都是些什么版画?”

    偌尔曼:“那些版画显然是木结构庙宇中的装饰物。这种佛教画像,一般都表现有一定的佛教故事。”

    喇嘛王:“那些画都讲述了什么事呢?”

    偌尔曼:“斯坦因所发现的一块版画上,画着一个奇异的鼠首人像,与其他神并列于版画之上。”

    喇嘛王:“众神中怎会出现鼠首人像?其画是否画得荒唐?”

    偌尔曼:“这幅画像与其他的画像非同寻常。”

    喇嘛王:“佛教徒虽各地均有自己民族、地区特点,但供奉鼠首人像的,倒是少见。你们可否发表自己的意见?”

    纪蒲泰:“这幅版画,后经斯坦因等人研究,认为这幅画与《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一段故事很有关系。”

    喇嘛王:“那故事是说的什么事?”

    纪蒲泰:“那个故事大意是:古代西域地区对鼠及鼠王十分尊敬。”

    喇嘛王:“啊,竟有这种事情!为什么?”

    纪蒲泰:“因为,某次匈奴人大举侵犯,群鼠将入侵的匈奴人马具啮断,使那个地方军民有机会反抗,致使匈奴军大败,此国得以保全。所以,当地人将鼠奉为保护神。此外,《新唐书》也记载,和阗西边沙迹中,鼠大如蝟,毛色金黄,相随于人后,无人敢伤害它。那副画画得正是当地人尊奉的鼠神。直到斯坦因考察和阗的那个时期,由此沿袭下来的这类故事,还在当地居民中广泛流传。只是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些变化,成为适应于******教、并参杂了******教内容的一种故事。”

    喇嘛王:“那么说,那幅版画画的鼠首人像还真有意义!”

    偌尔曼:“还有些版画也很有特色,对研究古代西域历史有很大用处。如斯坦因在一座小寺院中,发现一块当作供养用的、保存完好的画版上,画着一位服饰很特殊的菩萨。他身着一件锦缎外衣,腰间紧束皮带,足着高统黑皮靴,腰悬一柄短而弯的腰刀,头缠一条金色高头巾,极像波斯萨珊朝万王之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