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第三节 斯坦因篇 上 (第2/7页)
喇嘛王:“那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来我国考察?” 偌尔曼:“我要插话。” 喇嘛王:“既然你知道原因,请说吧?” 偌尔曼:“他的国籍出身,刚才我们已经介绍过。在斯坦因考察我国之前,已有不少人在中国西北进行过考察,并攫取了许多古代文物。其中不少是各种文字的文书。” 喇嘛王:“攫取中国古代文物,这罪行可算是罄竹难书!” 偌尔曼:“是啊,这些重要的古文书,在欧洲学术界引起很多震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英国人鲍威尔到中国新疆地区考察,他在库车西面的一座古代佛塔,和当地居民手中,骗购到不少印度梵文古文书。” 喇嘛王:“那当地居民真糊涂!他骗取了古文书干什么?” 偌尔曼:“1890年,鲍威尔将那些古文书,送给在印度的英国学者霍林勒研究。以后,又送至欧洲,被认定是公元五世纪以前的古写本。” 纪蒲泰:“这事还未到头。不久,又有许多古印度语写本,从我国喀什、和阗等地,传入印度。这引起当地梵语学者的极大关注。” 喇嘛王:“这些写本是真是假?他们怎样研究呀?” 纪蒲泰:“正如大王所说,对这些写本的真伪,出土地点等问题,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因而,给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喇嘛王:“那怎么办?” 偌尔曼:“由于处于这种局面,研究工作很困难。于是,这些学者,呈报英印当局教育部,要求派人前往中国新疆进行考察。因此,懂得梵文和其他多种文字的斯坦因遂被选中。从此,斯坦因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国西北的考察方面。” 喇嘛王:“那他都考察了那些方面?” 纪蒲泰:“斯坦因对我国西北的几次考察,都是从印度出发,越兴都库什山,经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因此,他曾有计划地对帕米尔高原,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帕米尔高原,虽然山多地高,气候严寒,但那里却是古代我国与中亚、西亚、地中海沿岸,以及印度进行交往的通道。就是世界公认的丝绸之路要道。” 喇嘛王:“啊,帕米尔高原,原来是古丝绸之路要道!你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 纪蒲泰:“帕米尔高原,是我国古代所说葱岭的一部分,对古代帕米尔的情况,我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汉代,这里有无雷国、休循国等。” 喇嘛王:“那地方属哪地方官管辖?” 纪蒲泰:“这两国都归汉朝西域都护管辖。到北魏时期,又称钵和国、渴盘陀国等。” 喇嘛王:“唉!说起葱岭,你看我的记性?若不是你提醒,我几乎忘记北魏和尚宋云,到印度去时曾经过那里。他形容帕米尔是:‘山路欹侧,长坂千里,悬崖万仞,极天之阻,实在于斯。太行盈门,匹兹非险;崤关垅坂,方此则夷。’。写尽了帕米尔高原的险峻、逶迤、巍峨、蹉跎。到了唐代,渴盘陀国仍在,南部又出现了护密国,或称达摩悉铁帝国。” 纪蒲泰:“不错,正如大王所说,唐玄奘到印度去时,曾路过渴盘陀和护密国。唐代中期,安西副都护高仙芝,率大军一万,经帕米尔南部讨伐占据小勃律的吐番。对这次进军,《新唐书》、《旧唐书》也都有简略的记述。” 喇嘛王:“这种事儿,我也清楚。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时,清军进入帕米尔,随后又派官员对帕米尔各处,进行了实地勘察,绘制了地图。使帕米尔高原的山川河流,第一次比较准确地大白于天下。” 偌尔曼:“这清政府干得也不错呀!所以,随着近代探险事业,和地理学的发展,欧洲人对帕米尔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少探险家、游历家不断出现于这个长年为积雪覆盖的山地。” 纪蒲泰:“所以,英国海军中尉伍德在1837年,从喀布尔北上进入帕米尔、溯喷赤河东行,到达索尔淖里(又称维多利亚湖)。他返回后,将沿途所见写成书,引起了欧洲许多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对帕米尔的注意。” 喇嘛王:“那他们对帕米尔打的啥主意?” 纪蒲泰:“在此后的五十年中,有几十位欧洲人陆续从各方面进入帕米尔,对那里的山岭、湖泊道路、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考察。” 偌尔曼:“他们主要是考察那里的地理,地貌,气候,河流等等。其中1887年法国游历家邦瓦洛特、卡普斯和佩潘,从俄国费尔干纳盆地出发东南行。越阿赖岭,到位于帕米尔东北部的喀喇库尔湖。然后,沿萨雷阔勒岭谷底——帕米尔高原上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的谷地。到瓦汉走廊,又往西经查克马克湖,沿瓦汉山南麓中部,越兴都库什山,进入印度。他们从北到南,绕行东部帕米尔半圈。” 纪蒲泰:“他们的游记发表后,引起了更大的震动,欧洲人从此心里不安宁,到帕米尔地区考察的人接踵而至。” 喇嘛王:“都哪些人去了呢?” 纪蒲泰:“1889年,英国人圣乔治利特尔戴尔夫妇,也由北向南纵穿帕米尔,进入克什米尔。利特尔戴尔夫人,是有记载的唯一的一位游历帕米尔的欧洲妇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英、俄在帕米尔的矛盾进一步尖锐,争相派人侵入帕米尔。” 喇嘛王:“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纪蒲泰:“特别是俄国人,他们利用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大量派遣人员侵入帕米尔进行考察。最后,竟派武装人员,强占了中国帕米尔的大片土地。” 喇嘛王:“沙皇俄国不是个好东西,强占中国的土地,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收回的。” 纪蒲泰:“是的,中国的领土,寸土不让!” 喇嘛众臣:“我们中国会将他们赶出去!” 扎布:“收回自己的土地,天经地义!” 偌尔曼:“我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强词夺理,你们会收服失地!” 喇嘛王:“理解这些历史,都很有意义。继续,继续。” 纪蒲泰:“帕米尔高原,自古以来,有许多游历家、探险家都曾不畏艰险,攀登其间。” 偌尔曼:“由于大量近代探险家涌向帕米尔,所以,有人认为:‘帕米尔也许是亚洲高原上勘察得最完善的地区。’。但是,对古代中外游历家在帕米尔地区所经路线,以及他们著作中所提到的地名、湖名、山川名,由于年湮代远,对近代人却成了一个谜?” 喇嘛王:“那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 偌尔曼:“近代考察家们,提出了许多说法,成为欧洲学者竞相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纪蒲泰:“所以,斯坦因早在他到我国之前,就曾多次读过由法国汉学家沙畹翻译的宋云、玄奘、高仙芝等人的有关史料,并熟知欧洲学者关于中国游历家,在帕米尔行走路线的各种论证和观点。” 偌尔曼:“而他本人就十分热衷于这种考证。因此,他在越过兴都库什山,三次途径帕米尔高原的旅行中,对宋云、法显、玄奘在帕米尔的旅行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 纪蒲泰:“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