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第四节 叶落归根 (第5/7页)
品,其中有玉镶的面具,玉和珍珠母片的耳饰,以及管壮玉珠的项链、指环。” 喇嘛王:“项链指环,在中国很多见。可见二者有着某种还未破解的相连?” 偌尔曼:“所以,我不愿其烦地再说这个事件。墓主的双手和口中各有玉块,还有两尊太阳神的玉雕,放置在尸体的两侧。太阳神玉雕小塑像的脸上,戴着一个由二百来块玉石制成的面具。” 喇嘛王:“由此可见玉的魅力,巨大无比!” 纪蒲泰:“问题是,这种玉文化是如何传递过去?可见,玉在玛雅人眼里,比金字还珍贵。” 喇嘛王:“玛雅人象古老的中国人一样,玉是和生命有关的物事。它不仅使死去的人重生,而且是活着的人生命力的象征。” 纪蒲泰:“这种象征,从《红楼梦》一书,便可一见端倪,所以说,通灵宝玉便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一旦丢失了它,宝玉便疯疯癫癫不省人事。” 偌尔曼:“在中国的小说里,竟讲述有这样的事?所以,玛雅人也对玉寄予了一种厚望。不过,这被视为国宝的玉面具,在轰动世界的墨西哥博物馆失窃案中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喇嘛王:“国宝被盗,令人心痛!这也算是天大的罪行!” 偌尔曼:“也许正是这样的玉文化在美洲的盛行,才能证明中国人到过美洲例证。” 喇嘛王:“那你就说说这些例证?” 偌尔曼:“因为在南加州巴顿埃斯卡普门特的海底,捞起一件圆饼形中心穿孔石器。” 喇嘛王:“捞出这一件石器,有何意义?” 偌尔曼:“因为这一件加州穿孔器,与加州巴罗斯、维尔底浅海所捞上来的那一批石器(其中包括一些穿孔石器,但又不是圆饼形中心穿孔的石器)基本相同。” 喇嘛王:“这又能证明什么?” 偌尔曼:“因为,美国海洋考古学家皮尔逊先生认为,这是古代石锚,并且认为它是3000年前,由中国舰船所遗留下来的。” 喇嘛王:“啊,还有这么一说!那由此将引起的问题多多。” 纪蒲泰:“我也来说说。皮尔逊先生从古代石锚,在美洲的浮出海面出发,援引了大量中国古籍,如《山海经》和南朝梁时和尚慧深所记述的扶桑,来证明古代中国与美洲的关系。” 喇嘛王:“这很有重大意义!” 偌尔曼:“这个意义是,在美洲太平洋沿岸,没有这样石制品的任何考古记录。与此相反,这样的石器在亚洲,却有作为石锚的考古记录。” 喇嘛众臣:“什么是石锚,我们可不知道?” 纪蒲泰:“好。我们若不介绍,你们可能糊涂。石锚可不是‘石猫’,它是中国的船矴,最早是用唾石,将系着绳索的巨石沉入水底,以使船只停止不动,后来逐渐演化为石锚。” 喇嘛王:“这事儿,我知道。东晋时代,我国东渡美洲的法显和尚,在《佛国记》中也讲到:‘(在往耶婆提的海中),海深无底,又无下石处。’由此可见,石唾乃至最初的石锚,很早就已被中华先人应用于航海远行中了。” 偌尔曼:“那我就进一步阐述了。在美洲海底发现的古代石锚,为早期中国人横渡太平洋航海一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尽管在美国西海岸发现的这种圆形石器,在中国古代也常被用于筑路和农业之用,但古代航海远行者们,也常将其用作石锚,和压舱之物更是确凿无疑。” 喇嘛王:“难道这一重大考古发现震动了世界,引起了人们一连串的深思?” 纪蒲泰:“别看这小小的石锚,它所起的证据的作用可不小。考古发现是对于往昔人类历史最忠实的记录和再现。” 喇嘛王:“这种发现,值得庆幸赞叹。因为,三千年前的中国古石锚的浮出美洲海面,绝非寻常之事,它在启示人们一条重要的历史人文线索。” 偌尔曼:“所以我得说,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石锚的出现,并不是惟一发现的孤立事物,联系到前前后后的证物及遗迹,它将告诉人们一个鲜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实。” 纪蒲泰:“是的,我举一例。在中国江西和浙江距今四千年前的遗址中,竟发现了6颗花生。” 喇嘛众臣:“这种考古发现的意义,我们可不懂。那6颗花生,对现代人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喇嘛王:“那们不知道,就不要瞎吵吵。因为你们并不知道,花生发源于美洲,由此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中国与美洲之间,已有了接触与联系。” 喇嘛首相:“大王是怎样知道的呢?” 喇嘛王:“难道你们忘记了洛克吗?是他告诉我很多世界的奇闻秘事。” 外交大臣:“怨不得大王会知道美洲的秘史!可惜,我们都没有好好向他学习?才造成贫乏的知识!”
喇嘛王:“现在,面对二位学者,你们可不要放过机会,要努力学西啊?” 纪蒲泰:“相互学习,互补知识。” 喇嘛王:“知识永远学不完。你还得举例,说下去?” 纪蒲泰:“在距今四五千年前良渚文化钱出漾、水钿畈遗址,与水稻一起同时发现了许多植物种籽。经研究,已辨明的有花生、芝麻、蚕豆等等,其中花生已经碳化,形状近似于小粒种。” 喇嘛王:“据洛克认为,花生原产地在美洲。可为何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会有呢?” 纪蒲泰:“这的确是个世界之谜?需要人们更好地研究下去。” 偌尔曼:“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在世界引起很大的影响。更为震动学术界的是,美国研究人员布鲁洛约瑟(JosethBmchag)发表了论文《奥次顿哥》,文中介绍了奥次顿哥人的文化和遗物。其中刊出的两件弥足珍贵的古代文物,即在北美易路魁部奥次顿哥村人中,长期流传的古中华《轩辕黄帝族酋长礼祈年图》,和《蚩尤风后墟值夜扶桑图》。令世人震惊不已!但不知是如何流传过去?” 喇嘛王:“洛克曾给我提起过这两幅图。但他没有深入研究过,所以他也没有给我详细讲过,也不知道这两幅图的起源和最后归宿?二位是否知道这两幅图的来龙去脉?” 纪蒲泰:“这两幅图的根源在中国。因为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因此,是图出的渊源。轩辕部落是距今六七千年前,雄踞黄河中下游的一个特别强大的氏族部落联盟。曾先后在阪泉之野和涿鹿之野击败炎帝和蚩尤。然而,在北美易洛魁人中,竟保存着古中华《轩辕黄帝族酋长礼天祈年图》,这充分说明了古印第安人的族源,来自哪里的问题。” 喇嘛王:“那两幅图,画得什么样?给我们讲讲。” 纪蒲泰:“这幅古图画得庄严辉煌,画面中央是一位华北男子,两手向天,双臂上举,昂首注视前方,虔诚祈祷。太阳之上,两手之间,是一只硕大的天鼋。龟首对天山指西北,尾向东南,四足伸向四方:即东、西、南、北。龟背甲呈青灰色,有13片,龟背白色边甲20片,环绕龟躯有28颗黄色星体,是28星宿的象征。” 喇嘛王:“这幅古图,竟出现在古印第安人中?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