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第四节 叶落归根 (第4/7页)
喇嘛王:“这种墓xue的确有意思,请你说仔细?” 纪蒲泰:“整座墓台不仅方正、厚实,具有一般重要墓葬的厚重感,而且,总体积上远远超出墓xue本身的大小,遗体安放在墓xue中,就像婴儿睡在大床里一样。不仅如此,陵墓的设计者还把石棺的盖板延展至墓台的规格,让约二十厘米厚的这么大一整块石板压在墓台上。” 喇嘛王:“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他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 纪蒲泰:“考古学家们都在想。什么样的遗体装饰才能这样如此神秘,与宏大的建筑气氛相配合呢?是埃及法老的木乃伊技术?还是中国的金缕玉衣?在打开之前,这个问题索绕在考古学家们的脑海里,和这陵墓的巨石艺术一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 喇嘛王:“也同样吸引着我们,所以,我要问问你们?” 偌尔曼:“经过发掘,终于有一天,墓xue的主人重见天日了。” 喇嘛众臣:“那发现一定很惊人?” 偌尔曼:“之前,我也在想象。可是,没有想象中的全身包裹,也没有象征地位的权杖或陪葬。” 喇嘛首相:“那会是什么样?” 偌尔曼:“在墓xue里,与遗体头顶方向壁雕上的坐像相对照,全身的披挂也已经破碎销蚀几尽,除了零丁遗骨,什么也没有。” 外交大臣:“怎么会什么也没有?” 偌尔曼:“说什么也没有,也不对头,里面除了一样东西,一幅青玉做成的面具,赫然勾勒出死者生前的大致脸面,与收缩、腐蚀后的身体相比,显得有些硕大,在清一色的灰白石块中间非常夺目。” 喇嘛王:“那面具究竟什么模样?我们可无法想象。” 偌尔曼:“考古学家们,仔细看这张人造的脸,原来是用小块青玉雕成各种曲度逐一拼凑粘连而成。” 喇嘛王:“竟然有这样的事情?不过,中国也有用碎玉拼凑而成的面具。二者之间是否有同样的思绪?” 偌尔曼:“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张人造的脸,虽然没有平滑如镜的精致感,反而从这种细琐的破碎和拼合中,透出一种执著来。” 喇嘛王:“那些人制作面具能到什么程度?” 偌尔曼:“那张脸白色的眼白,用贝壳制成,瞳孔、虹膜都用黑曜石点缀。这些材料都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 喇嘛王:“看样子,他们制作的还是很成功!” 纪蒲泰:“最重要的是,整个面具简洁而严肃,勾勒出了死者大致的脸部轮廓。再说,尸骨上全是珠宝:耳坠、冠冕、耳饰、项圈、胸饰、手镯、唇盘、戒指,全是以玛雅人最为珍贵的纯玉石制造而成。” 喇嘛王:“对于这种事情,考古学家怎样鉴定?” 纪蒲泰:“据考古学家鉴定,这个玉石面具的主人,生前是一位高级祭司。玛雅祭司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祭司同时又是首领。” 偌尔曼:“玛雅人的城市总是以神庙为中心。玛雅文字、天文历法、占卜大事,都是祭司一手cao纵和传承的。” 纪蒲泰:“青玉是玛雅人表示尊贵的东西,这是有道理的。有的祭司甚至锉掉牙齿,镶上青玉。” 喇嘛王:“由此可见,这个青玉面具,正是一种象征权贵的冠冕。” 纪蒲泰:“再说一下,秦始皇在陵墓里似造地下江山。那对陪葬背景的追求,可谓到了极点。因为,他一生征战,统一天下,必得躺在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中心。” 喇嘛王:“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生前苦心经营而拥有的一切带到身后,方可安心!” 偌尔曼:“所以我要再提到埃及人。埃及法老用神奇的防腐手段保存遗体,对rou身的爱护可谓到了极点,因为他们自比太阳神,自恋非常。虽然相信自己有复活的那一天,但在灵魂复生以外还追求rou体不灭,希望有一天能原封不动地走回人间。” 纪蒲泰:“埃及法老的陵墓与尸体保护,可谓达到了极致,可玛雅祭司的陵墓,是玛雅人中最讲究的。” 喇嘛王:“这种讲究,达到了什么程度?” 纪蒲泰:“玛雅人的丧葬制度,一般玛雅人死后,埋在自家的房屋底下。” 喇嘛众臣:“那为啥?” 纪蒲泰:“因为玛雅人相信生死,也象他们的‘特佐耳金历’和‘吐思历’一样,处于交替轮回之中。所以,只有祭司和高贵人物死后,才能放置在精心设计的墓xue中。” 喇嘛首相:“这就是他们的规矩?” 纪蒲泰:“因此,他们生前的地位和特权,在身后也要延续。” 喇嘛王:“这看似颇有道理,为了保护好他的的遗体,他们也选择宏大的建筑结构,精致的石刻花纹作背景,用远远超过实用需要的石体,把自己严严实实地保护起来。通过你们的介绍,我才真正知道,祭司最最刻意为之的想法,是用最尊贵的美玉,为自己造一张可以永久保存的假脸,以便万世流传。” 偌尔曼:“这就是大王得出的意见。人世间,岁月流逝,只有石棺、石壁和保留着那位祭司脸形的玉面具,会留存下来。它象征着那位高贵祭司的生命长存,永不腐朽。” 喇嘛王:“这种对美玉的追求,尊崇和敬重的习俗,和中国古人对玉文化的热爱延续,似乎一致。要叫我说,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解释玛雅人为什么这么珍爱玉器,宁愿要美玉,而不要黄金吧!” 扎布:“难道玛雅人没有黄金?” 纪蒲泰:“黄金?当然,玛雅历史上,也并非丝毫没有黄金的踪迹。” 外交大臣:“他们的黄金是在哪里发现的?” 纪蒲泰:“发现黄金的秘密并非一处,我只重点介绍一些。” 喇嘛众臣:“这个问题,我们也非常感兴趣?” 纪蒲泰:“人们已知的最早的一件玛雅金器,发现于科潘H号纪念碑下面的一个地窖中,它是一个小雕像的包金脚部残片。据考证,这种掺杂有铜的黄金,来自巴拿马。而H号纪念碑的年代为782年,那个地窖中的金器,可能比它还要晚一些,那已是玛雅古典期的最后阶段了。” 喇嘛王:“那玛雅人的冶金术,又是怎样发展?” 偌尔曼:“那时,墨西哥地区的冶金术已有很大发展,所以,后古典期在尤卡坦半岛上,兴起的玛雅城邦中,金属工艺品已相当普遍。不过,玛雅金器在日后完全被西班牙殖民者搜刮掠夺一空。现在,人们看到的仍然主要是从奇琴伊扎那口圣井打捞而得的。” 喇嘛王:“我想,如果再找出一个象玛雅人那样青睐玉器,并且形成了丰富的玉文化的民族,那恐怕非中国人莫属了吧?” 纪蒲泰:“两个民族在用玉的传统上,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 偌尔曼:“这恐怕还是一个文化信息传递的问题。” 纪蒲泰:‘问题是,中国的玉文化是如何传递到大洋彼岸的?” 偌尔曼:“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因此再举例,在那个玛雅人赫赫有明的陵墓里,发现了一个石棺。石棺上盖着一块雕刻精致,重达五吨的大石板,石棺中有一具人骨,随葬品琳琅满目。它们多是大量精美的玉雕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