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四章、第四节 叶落归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第四节 叶落归根 (第1/7页)

    纪蒲泰:“杰内岛出土的陶俑,既有手制,也有模制。有些产品特别精致,能显示工匠的技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杰内岛的坐姿女子陶俑,肤色黄中透红,黑色头发硬而直,瞳仁黑褐色,面空方正,与中国人的长相非常相像。”

    喇嘛王:“这我们可的好好想想?”

    偌尔曼:“这类陶俑眼睛修长,姿态安祥。墨西哥学者称他们‘具有中国风格’。”

    喇嘛王:“那你们更得说说?”

    纪蒲泰:“这些陶俑,要不是有明显的鼻环装饰,我们真有可能把她当作魏晋、隋唐时代的陶俑。”

    喇嘛王:“或许有这种可能!只是有些历史问题,我们还未弄懂?”

    偌尔曼:“这些问题是值得探讨啦。高地地区同样存在造诣精深的民间艺术家。”

    喇嘛王:“这些民间艺术家,都活动在哪里呀?”

    偌尔曼:“在伯利慈南部地区的卢班吞遗址,那里大批小型陶俑表现的是,戴有面具的男子,他们都戴着面甲式头盔。其他小型陶俑表现的是人们的活动,如正在杀死一只鹿、一为妇女在磨盘上碾磨玉米、一位戴着可可豆荚垂饰的乐师,拿着鼓和拨浪鼓。”

    纪蒲泰:“这可更象中国走乡串巷的货郎啊!手拿拨浪鼓,如同亲属?”

    偌尔曼:“那3处遗址出土的小型陶俑,都详细地表现出妇女罩衫的编织,和刺绣样式,也精细地表现出发型和发饰。”

    纪蒲泰:“在伯利慈地区的圣塔里塔遗址,出土了许多手制陶俑,包括持矛武士和嘴中含着人头的蜥蜴类动物。”

    喇嘛王:“这多么象中国的饕餮青铜器的模式啊!没想到这些思路竟如出一辙!人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它甚至超越了国度!”

    偌尔曼:“这些器物与同时代的壁画和抄本书籍一样,被玛雅人精心呵护,饰以柔和色彩,有些一直保留到现在。”

    纪蒲泰:“在后古典期,很多时候是以人形神形象装饰香炉。”

    喇嘛王:“难道玛雅人也烧香拜佛?”

    纪蒲泰:“这个人们还未真正弄清楚。不过,考古学家经研究,已基本弄清一些本来的面目,才了解一些其中的奥秘。至17世纪时,这种情况已经简化为仅用一张脸孔形象,装饰在碗上。”

    喇嘛王:“这种形象,究竟派上什么用场?”

    偌尔曼:“祭祀陶器表现了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这种有代表性的玛雅艺术形式的最后孑遗,至今仍存留于生活在恰帕斯热带雨林地区的拉坎东人中。”

    喇嘛王:“拉坎东人祭祀祖先的过程,是怎样进行?”

    纪蒲泰:“香炉的实际意义,大家都很清楚,我也不再多解释。不过,玛雅人的香炉,是典礼仪式中用于点燃气味芳香的树脂的,所以,这类器皿上往往饰有大量象征性的内容。”

    喇嘛王:“他们用香炉是祭天、祭地、还是祭地狱?”

    纪蒲泰:“大王说的真有深层次的含义,所以,我再来解释。那时,在香炉上雕塑表现玛雅人信仰中宇宙的三个层次:即苍天、大地和阴曹地府,中央部分的形象是一张人脸,应该是地上世界的统治者,玛雅社会中祭司、国王一类人物。在他的上、下分别是天堂鸟,和地狱中的死亡之神。”

    喇嘛王:“玛雅人还信什么神?”

    偌尔曼:“这还得提到玉米神。因为玉米是印第安人最宝贵的作物,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粮食,为避免它受到伤害,人们创造了玉米神,专门保护玉米生长。所以,玉米香炉应运而生,因此,玉米香炉用于与玉米和繁衍有关的重大典礼仪式。香炉上面塑造的玉米神手持鲜花从天而降,带来丰收的希望。”

    喇嘛王:“这是他们对玉米神的向往!可玉米神怎样保护他们呀?”

    偌尔曼:“玉米神的法力非常大,他同植物和山神关系紧密。他的后裔则被看作是夕阳、雨、闪电和蜜蜂的象征。”

    喇嘛王:“这说明玉米神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

    偌尔曼:“在墓葬中,曾经发现盛装食物贡奉死者的彩绘陶盘,上面绘有玉米和繁衍有关的象征性图案。”

    喇嘛王:“这充分显示出玉米对于玛雅人生活的重要性。但我还有一事不明,什么是玛雅人的最高神灵?”

    偌尔曼:“玛雅人的生存状态,正是这种情形。因此,美洲虎在自然中的巨大威力,也被引伸到宗教和政治领域,成为最高神灵和政治权利的标志,所以,玛雅城市中只有统治者,才能佩戴它的皮和使用有关的象征性物品。”

    喇嘛王:“那后人是怎样知道这些事情的呢?”

    纪蒲泰:“因为,玛雅工匠用现实主义手法,在陶罐上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美洲虎头的形象。”

    喇嘛王:“所以,人们才知道最高神灵什么样?”

    偌尔曼:“若不是玛雅工匠遗存下的陶罐上,雕刻有美洲虎的形象,人们还真不知道那神灵什么样?”

    喇嘛王:“美洲虎也是个神圣的动物?”

    纪蒲泰:“在玛雅人心中,美洲虎在夜间代表太阳神,漫游阴曹地府。”

    偌尔曼:“按现代人的观点,这显然是对美洲虎夜行捕食活动的一种神化。”

    喇嘛王:“神化也是神话,若不是神话传说,后人怎能知道前人创造世界的历程。”

    偌尔曼:“不过,在阿兹特克领区域内,许多民族仍保留这一些古老的文化传统。如坐姿人像雕塑,所表现的‘奎扎科特尔’神,他本是玛雅人崇拜的‘库库尔坎’创世神。阿兹特克人接受了这位神灵。”

    纪蒲泰:“在墨西哥对他的供奉非常普遍,两头蛇、禽喙式面具,都是他独有的标志。”

    喇嘛王:“说了陶器,你们还得说一下玛雅人的佩器,都是什么样的?”

    纪蒲泰:“这还得从陶器说起,下面再说玉器。这些东西都是玛雅的陪葬艺术品。”

    喇嘛众臣:“那些都是什么东西?”

    纪蒲泰:“杰纳岛位于尤卡坦北端西海岸,离海岸线仅几十米以外的大海中,那里曾是古代玛雅人的墓地。”

    扎布:“那里会葬有什么陪葬品?”

    偌尔曼:“作为陪葬品放在死者手中的,尺寸都很小,通常不会超过25到30厘米。但是,由于这些陶塑塑造得极为细致、生动、富有生气,使这些雕像都具有独立的雕塑感。而且,每一个小型雕像,都具有大型雕像的气魄与分量,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纪蒲泰:“玛雅多数陶器平整光滑,器表鲜明,有明显的蜡壮磨光,感觉象是在触摸蜡烛,器形富于变化。这些陶器绝对称得上陶工艺术的杰作。”

    喇嘛王:“那些陪葬品都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纪蒲泰:“岛上有一个建于古典时期末期的礼仪中心,可能是当年举行丧葬仪式的地方。玛雅人也象古埃及人一样,把日落的方向当作死亡与地府之所在。因此,那里的墓地大多朝着西方。”

    喇嘛王:“那些墓地建造的什么样?”

    纪蒲泰:“而今,那些建筑已遭到严重的风化侵蚀,不再有当年的景象。”

    喇嘛王:“现在的情况有怎样?”

    偌尔曼:“还好,在那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