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四章、第三节 根系何源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第三节 根系何源 下 (第6/6页)

   偌尔曼:“这问题的确有意思,大王的理解很深刻。再说,玉石极其坚硬,很难雕刻。而玉石不是玛雅低地当地的产品。”

    喇嘛王:“那玉石雕刻品是从哪里运进的?”

    偌尔曼:“经人们研究,是约从公元前1300年以后输入的贸易产品。”

    喇嘛王:“这些产品,莫非是从中国漂洋过海输进?”

    偌尔曼:“那得问问玛雅先人?不过,最早的玉石雕刻品,是一件小型鸭嘴壮雕刻和美洲虎爪壮雕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300年,它们出自伯利兹地区的库埃罗遗址。”

    喇嘛王:“那些雕刻的技术工艺怎样?是否值得欣赏。”

    偌尔曼:“那些玉石雕刻,象制作大型雕刻一样,玉石工匠使用相同的雕刻技法——浅浮雕、偶尔是圆雕。”

    喇嘛王:“你认为什么雕刻雕得好?”

    偌尔曼:“这样制作出匾牌,例如‘莱顿玉牌’。或者圆石玉雕,例如阿尔吞蛤遗址的太阳神头像。又如蒂卡尔遗址的蜷伏美洲豹。阿兹特克人崇拜的家神‘佩纳特斯’雕像,一般都是用绿石雕琢的,造型简单,装饰具有几何风格。”

    喇嘛王:“它们都供奉在哪里?”

    偌尔曼:“当初的雕刻像,与众多的贡品一起供奉在大庙的圣地内。”

    喇嘛王:“它们产自哪里?”

    偌尔曼:“这种贡品,其产地在格雷罗洲的巴尔萨斯河地区,通过贸易来到墨西哥城——前殖民时代的特诺奇蒂特兰。”

    喇嘛王:“你好象没说完?”

    纪蒲泰:“近来的研究证明,未经加工的玉石块料,是从其产区莫塔瓜河谷,和高地以西地区输入的。然后在低地地区按照当地风格加工制作。”

    喇嘛王:“那些小玉石器物的制作,那还未说?”

    纪蒲泰:“那些工匠都很精细,即使是余剩的玉石片屑,也不会浪费。在蒂卡尔遗址发现一件属于古典期早段的极其精美的镶嵌细工制品。它高37厘米,用玉石碎片和贝壳制成。另一件制品只有11厘米高,是用木料和灰粉制成的站立人物肖像。”

    喇嘛王:“那肖像雕刻得怎么样?”

    纪蒲泰:“那人物肖像佩戴这缩小化的珠宝饰物,包括一对项圈、耳饰和一件高耸头饰。这些珠宝都用细小的玉石薄片制成。”

    喇嘛王:“这说明那些雕刻工匠很精明!从不浪费玉石材料。”

    偌尔曼:“是的。其他材料,也和玉石、牡蛎贝壳的红色边缘部分一起,应用于镶嵌细工制品,包括黑曜石和金属质的铁矿石。”

    喇嘛王:“这些东西都是在哪里发现的?”

    偌尔曼:“我只能说出一件东西。在奇琴伊察遗址‘城堡’内部的早期神庙里,发现的一件属于托尔特克期的镶嵌细工制品,这件以几何纹样镶嵌的圆盘,放置在用红色石料雕刻而成的美洲虎御座背面上。而美洲虎本身也镶嵌这大块緑色玉珠,令人叹为观之。”

    纪蒲泰:“不光是这些玉器,还有玛雅人出色的玛雅陶艺。我之所以再次提起,是觉得它与中国古代文化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喇嘛王:“这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中心议题?”

    纪蒲泰:“玛雅人的陶器制作,与其他地区的人们一样,分为生活陶器和祭祀陶器。生活陶器表现了玛雅人的日常生活和艺术趣味。这类数量众多的小型陶俑,他们极为普通而且分布广泛。因此不可能是精英阶层的艺术品。但是,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陶俑,似乎和中国的陶俑有着说不清的思想内容。”

    喇嘛王:“那些玛雅陶俑都表现出什么内容?”

    纪蒲泰:“虽然有些陶俑表现的人物显然是统治者,和其他上层人物,但是,更多的陶俑同样明显是在表现,进行日常活动的普通民众,蕴含的信息也极为丰富。”

    喇嘛王:“都表现出什么事物?”

    纪蒲泰:“因为玛雅人的rou食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狩猎,而鹿是他们最喜欢的猎物。因此,他们会在彩陶盘上描绘猎鹿场面。画面中,猎人们化装成鹿的样子,小心埋伏,以吹箭筒悄悄地发起进攻。盘子中心一个猎人,正吃力地扛起他的捕获物。整个画面情节鲜明,生动真实,体现出一种有趣的游戏的风格。”

    喇嘛王:“你还得往下说,以便我们了解得更多?”

    偌尔曼:“在玛雅人的典型器物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画彩装饰,分为彩绘和彩塑浮雕两类。通常的画法是,先用黑色钩出花纹图案的轮廓,然后填上红色或其他色彩。最后再在上面画上各种人物的活动、服饰、和姿势,有祭司、运动员、贵族和武士。”

    喇嘛众臣:“他们都被画成什么样?”

    偌尔曼:“这些画样,最具代表性的是武士像,手持矛、盾的玛雅武士全身涂成黒色,头部和背部的装饰,模仿了鸟类在争斗时篷起的冠和尾羽,借以增加自己身体的高度和体积,达到恐吓敌人的目的。这种画面,用笔简练,刻划入微,形象生动。有的器物,里外都有画花纹。”

    喇嘛首相:“他们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品?”

    偌尔曼:“我也不能说的很具体。彩塑浮雕大多数是面具,包括人和神的面具。”

    喇嘛近臣:“这下可有戏,我得仔细记。”

    偌尔曼:“人物面具多样而奇异,轮廓精致,造型更具模式化和抽象性。大多为饱满的圆形或方形,布满在整个面上,有着厚重质朴的感觉。”

    扎布:“那那说说,人物面具是怎样的?”

    偌尔曼:“在特奥蒂瓦出土一个殡葬面具,反映了特奥蒂瓦坎人关于理想,面部饰有浅浮雕横带,可能是脸部涂绘的象征。”

    纪蒲泰:“据考证,这种面具罩在死者脸上,作为他在前往阴曹地府的旅途中的凭证,用以表明他是特奥蒂瓦坎人,从而受到鬼神的照顾。”

    喇嘛王:“哈哈。没想到玛雅人也有阴曹地府!那你再说说玛雅人怎样用陶土?”

    纪蒲泰:“形态最为逼真、刻画最为详尽的陶俑制作于古典期晚段、通常是模制的,玛雅工匠用陶土或蜂蜡预先制出陶俑的形状纹饰,翻成外模,烧制成形。然后填入数层精细陶土,制成内模,内模里面挖出空心,内模干燥缩水之后,就可以取出来,最后将其与其他陶俑内模和陶器一起,置于户外篝火中,烧制而成。”

    扎布:“这些玛雅人也真能!也会制作陶俑?”

    纪蒲泰:“不同遗址出土的陶俑,在刻画的细致程度上也不相同。”

    喇嘛王:“这我们可得听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