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四章、第三节 根系何源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第三节 根系何源 下 (第5/6页)

    纪蒲泰:“那雕塑出的艺术品是,美洲虎三角头、伸出的舌头和变形成为两个螺旋的上唇,充分地展示了它的凶猛和威严。”

    喇嘛王:“这种雕塑果然名不虚传!”

    偌尔曼:“是令人赞叹。从后古典期开始,在玛雅地区的雕刻文化中,出现了某些与墨西哥中部地区文化相似的成分。”

    喇嘛王:“这是何种原因,你可说明这种相似的摸样?”

    偌尔曼:“这在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尤为明显。因为,当地由于托尔特克人的进入,而融合形成了玛雅一托尔特克文化的结合体。”

    喇嘛众臣:“请举例?”

    偌尔曼:“如令人肃然起敬的美洲虎旗手雕像,明显是托尔特克人在中部地区的都成图拉同样雕塑的翻版。雕像身上的石环是用来插旗杆的,人形的或动物形的旗手,正是图拉建筑雕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纪蒲泰:“还有一个典型,是支撑奇琴伊察城美洲虎神殿里一张供品桌,或祭坛的组像柱中的一根人像石柱,其装束像是武士,胸前装饰的美洲虎和耳环中露出的神像,表明他有着特殊的身份。”

    喇嘛首相:“这些雕像,是神还是人?”

    纪蒲泰:“这要问问玛雅人。在玛雅的雕刻艺术中,造诣最高的就要算它的浮雕作品。这些雕刻既有石刻,也有木刻,它能把绘画的丰富细致,与雕刻的立体感集于一身。”

    偌尔曼:“更重要的是,玛雅浮雕在塑造和加强形象的立体感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使它达到了与希腊古典雕刻鼎足而立的水平。”

    扎布:“这么说来,玛雅人就是能!”

    偌尔曼:“要说玛雅人的艺术技能,那还得谈一下他们独树一枳的玉雕艺术和绘画的画瓶。公元前1700年,玛雅人已经开始使用陶器了。在初期阶段制作的陶器,玛雅人以黑色陶为主,器形较厚,装饰手法只用刻划,画纹也比较简单。”

    喇嘛王:“他们在瓶上画些什么东西?”

    偌尔曼:“玛雅人喜欢用陶器作随葬器物,他们的瓶画是在圆筒形陶瓶上,绘制人物形象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表达手段。”

    纪蒲泰:“从公元3世纪起到9世纪,玛雅人的制陶技术,达到了鼎盛时期。那时的陶器是橘红和橘黄色的,表面磨得很光亮,器形以三足器最有特色。如三足杯,这种样式的三足杯是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典型器物,杯表面塑造的戴兽面形冠的人像,具有特奥蒂瓦坎人的特征。”

    偌尔曼:“我再说一下陶瓶。现在人们所了解的大多数陶瓶,都出自被盗掘的遗址。考古学家迈克尔科对大多数陶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见解。”

    喇嘛王:“他怎么说?”

    偌尔曼:“他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这种陶瓶不仅仅是特制的随葬器物,而且瓶画描绘的场面,事实上也是在表现死者在阴间的旅行经历。”

    喇嘛王:“这其中还有我们并不了解的问题?他是不是研究得很仔细?”

    偌尔曼:“迈克尔科相信,瓶画上的许多场景表现的不是世态风俗,而是一部失传的文学史中的特定片段,基切人的《布布尔乌赫》也是这部史诗的残存片段。”

    喇嘛王:“蒲泰还有什么意见?”

    纪蒲泰:“因此,在著名的查马遗址附近地区的瓶画中,一名年轻人正从贝壳中拉一位老人、翅膀上有交叉衬骨的人形蝙蝠,以及正在进行中的球赛等场景,都是正在反映这一史诗的部分内容。”

    喇嘛王:“玛雅人在古代,竟有‘球赛’,这有点奇怪?”

    纪蒲泰:“球赛是瓶画技师喜爱的题材。有些画家的技艺,足以与古代雅典‘底庇隆工场’的杰出工匠媲美。”

    喇嘛王:“这种比较都表现在哪里?”

    纪蒲泰:“从阿尔塔遗址出土的精美陶瓶上,可以看到,有些瓶画的确是在表现现实人物和事件。但是,神话与历史之间的界线是有弹性的,如同公共艺术和私人艺术的界线一样,是模糊不清的,不但可以越界互通有无,而且还可以继承发扬。”

    喇嘛王:“这些绘画都是来自丰富的想象!在历史的某种时期,则表现出当时的绘画水平。所以,后代人才能继承传下来的画工。”

    偌尔曼:“杰辛托奎拉尔特的研究表明,有些瓶画表现了宗教仪式,现实生活和神话传说。里面包括可以引发幻觉的****活动,和杀戮牺牲的场面,伴有庆典舞蹈。”

    纪蒲泰:“这些舞蹈场景中,有时候同时出现神祗和现实人物。这如同中国的马家窑陶器舞蹈陶盆,所表现出古代生活场景,或许会有一脉相承的可能?”

    喇嘛王:“是啊。历史上所发生的事情,现代人还真未弄清。也许中国人的祖先也是玛雅人的祖宗!”

    偌尔曼:“这些历史之谜,人们还在研究之中。再说,瓶画技师与绘制折叠抄本书籍的工匠,可能是同一批人。他们的师傅是不是中国人,人们目前还有疑问?不过,瓶画中偶尔以一条竖线结束一个场景,就像是在陶瓶上翻叠一页抄本,或者仿佛是将绘制抄本的技术,应用到瓶画上。”

    喇嘛王:“你有例子能证明吗?”

    偌尔曼:“例如,古典期早段瓦夏吞遗址的著名陶瓶。是证明古典期的抄本曾经存在的重要线索。”

    喇嘛王:“这又怎么说?”

    偌尔曼:“因为,在某些瓶画中运用了精细线条的抄本绘制风格。所以,人们对玛雅人阴间和来世思想观念的许多理解,都源于瓶画。”

    喇嘛王:“这倒是有些象佛家的思想呀!可那些陶瓶都来自哪里?”

    偌尔曼:“这些陶瓶是被盗掘的。人们不能确定陶瓶的具体出土地点,以及文化联系,所以,瓶画反映的考古信息并不全面。”

    纪蒲泰:“陶瓶和上面的瓶画,虽然存留下来。但是,它们与古代玛雅社会的联系,我们心中还没有底,却无可更改地失去了。所以,现代人们还在努力地搜寻它起源的谜底?”

    偌尔曼:“瓶画艺术似乎反映了失传的文学作品,但石碑艺术则表现了玛雅王国统治者的官方活动,而石碑的雕刻工匠也可以将其技艺萎缩的玉石制品上。”

    纪蒲泰:“要说雕刻玉石,中国可是玉文化的发源地。不过,玉石工艺也属于玛雅文明中,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

    喇嘛王:“中国的丧葬中可有玉面具,还有金缕玉衣。这些葬俗是否与玛雅有着看不见割不断的联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