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四章、第三节 根系何源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第三节 根系何源 下 (第3/6页)

喇嘛王:“你说的文化性质,一定有许多隐喻的秘密,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致,快说说它表现在哪里?”

    偌尔曼:“按照玛雅古老遗俗规定,赫慈梅克仪式当在女婴3个月时举行,男婴则在4个月时举行。”

    喇嘛王:“这种仪式是怎样举行?”

    偌尔曼:“3个月或4个月的区别,据说是玛雅人的炉火边有三块石头,象征着妇女在家中的活动范围;而玉米这种玛雅人基本农作物的农田有4个边角,象征男子在田里的活动范围。”

    喇嘛王:“啊,这就是女三男四的意义!或许他们的仪式自有道理?”

    纪蒲泰:“由此不难看出,在女婴三月,男婴四月所举行的赫慈梅克仪式,是对孩子未来人生进行彩排的象征。”

    喇嘛王:“这就更加证明,玛雅人希望这个‘坐立’的仪式,来预演男婴女婴未来的人生职责,把一种文化贯彻到未来时空。以便他们成人后,好能独立地自由行动。但是,他们的成长过程,我们需要聆听?“

    纪蒲泰:“在玛雅人的成长过程中,通常在这一仪式中,有一对教父教母——丈夫和妻子。”

    喇嘛王:“啊,那你就讲讲他们仪式扶养孩子成长的程序?”

    纪蒲泰:“这程序即便只有一个人,那就得由男人主持男婴的仪式,而由女人对一个女婴,仪式开始时,桌案上摆放这9种不同的物件。”

    喇嘛众臣:“放9种物件,干什么?又是什么意思呢?”

    纪蒲泰:“这是孩子将在以后的人生活动中,使用的东西的象征。”

    喇嘛首相:“那9种东西,是何意义呢?”

    纪蒲泰:“数字之所以为‘9’,这大概和中国人以9数为极大限相类似。”

    扎布:“那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纪蒲泰:“我只能说出大概几样东西。对男孩来说,是一本书、一柄弯刀、一把斧子、一把锤子、一条刺枪、一根播种掘土棍,以及其它将会需要的物品;对女孩来说,则是针、线、扣针、瓢、烙玉米面煎饼的铁盘之类的物品。通常是她的性别范围内所需要的东西。”

    喇嘛王:“对,这些东西对人类生活来说,都具有很大意义!是不可缺少的物品。但他们是如何举行这种仪式的呢?”

    纪蒲泰:“这种仪式的程序是,男婴的亲生父亲郑重地把孩子交到教父的手中,教父则把孩子挎抱在自己的左臂上,然后走近桌案,挑选9件物品中的一件,并把它放到孩子手中。接着,教父一边挎着孩子绕桌案行走,一边告诫孩子物品的用法。比如他可能会念叨说:‘你现在从这儿拿了书本,带走吧!这样你就能学着阅读和写作了。”

    喇嘛王:“拿本书真好,这样看以让知识充实他的大脑。”

    偌尔曼:“还是大王的见识高!”

    外交大臣:“他只让孩子拿本书吗?其余的东西是否还让他挑?”

    偌尔曼:“这只是其中的一样东西。他绕着桌案走9圈,每一次都选择9件物品中的一件,交到孩子手中。同时‘教授’孩子,这一物品的用途。他把玉米粒放在物品之间,每走过一圈,取走一粒,以此来记住走了多少圈。”

    喇嘛王:“这种孩子出生初次的教授,可不简单,它的人生意义可不非凡!这说明孩子来到人间,就要受到最初的训练,以便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

    偌尔曼:“这种仪式还未完。随后,他把孩子转交给教母,教母又重复上述这些动作。不过,她记住绕桌案圈数的办法,是借助预先放在桌子上的9颗葫芦籽,每走一圈后,就吃掉一颗。然后孩子又被交还给教父,再由教父把孩子还给生父说:‘我们已经给你的孩子做完了赫慈梅克。’于是,孩子的生父生母跪在教父教母面前,以示谢意。”

    扎布:“这种仪式,很有意思。这样的程序就完了吗?”

    偌尔曼:“那能这样简单。紧接着,赞礼者在一旁就把食物、甜酒、烧鸡和煎饼奉献给教父教母。于是,这个仪式也就圆满完成了。因此说,现代玛雅人由教父教母完成的使命,过去恐怕是由玛雅祭祀履行的。”

    纪蒲泰:“这种继承,尽管掺杂了天主教的色彩,但是,玛雅人的古老传统,还是顽强地自我表现出来。”

    喇嘛王:“这就是玛雅人成长过程中最初启蒙的意识!很了不起,值得人们学习。”

    纪蒲泰:“由此可以看出,玛雅人的祭祀和仪式活动,揭示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偌尔曼:“这种认识是对从自然和天体的观察与实践劳动中得来的。但他们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内容,我们还未理清。不过,日月星辰运行有序,周而复始,这使玛雅人崇尚秩序,相信更新、再生、好坏分明。”

    纪蒲泰:“玛雅人的这些认识,都反映在他们的建筑布局和艺术作品中。”

    喇嘛众臣:“请你举例说明?”

    纪蒲泰:“譬如,最高统治者的宫殿,大多建筑在城市的中央,表示他是大地的主宰。在玛雅人的心目中,因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北方是太阳中午升天的地方,是天庭之所在;人死后的命运取决于他在世的行为和在社会上大的地位,也取决于死时的方式如何。”

    偌尔曼:“最高统治者死后,即葬在宫殿以北,修墓建祠堂,表示他进入了天堂;宫殿和墓地、祠堂之间通常辟有球场,以示人间与阴间的联系。”

    喇嘛王:“这种规矩和习俗,我们不太熟悉,甚至还有些迷离。但是,我们还想弄清楚,玛雅人的祖先,究竟是哪里人?”

    纪蒲泰:“这还得从玛雅的雕刻艺术谈起。玛雅人在雕刻艺术上在接受了,奥尔美加石雕艺术传统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创意。玛雅雕刻艺术中,那些高大的纪念碑,是其雕刻作品中的代表。”

    喇嘛王:“那些雕刻作品,有多高?”

    偌尔曼:“作为雕刻艺术品的玛雅纪念碑,无一例外地都刻成规整的长方形,高与宽之比,一般都在3:1以上,最高的可达6:1,甚至7:1。这种纪念碑实际上是把立体的雕刻塑感,与画面般的浮雕手法合二为一的特殊作品,这一点在世界各古代文明的雕刻作品中,实属罕见。”

    喇嘛王:“罕见在哪里?就这个问题,你谈谈。”

    偌尔曼:“玛雅人那些石碑石板或石柱,被安置在礼仪区域的建筑物前面(偶尔也在里面),但是实际上它们是独立的,而且在它们前面,经常还设置一个圆形平台‘祭坛’。”

    喇嘛王:“那是个什么场面?”

    偌尔曼:“玛雅人雕刻的许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