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四节 大金字塔 下 (第5/6页)
物。在‘阶梯金字塔’附近,便是乌纳斯王金字塔。这可是个特殊的载入史册的金字塔。”
喇嘛王:“就让偌尔曼介绍一下吧?” 偌尔曼:“那我只有遵命啦。若说乌纳斯王金字塔,它是由第五王朝乌纳斯法老王所建。乌纳斯王统治埃及的时间,为公元前2356年到2323年。这座金字塔特殊意义值得人们研究的是,内部从天花板到地板的墙壁上,雕满了金字塔经文。” 喇嘛王精神一振,忙问道:“那经文何种模样,都记下了什么事情?” 偌尔曼:“这说不上乌纳斯法老好大喜功,它只是记录了当时的思想。因为,金字塔经文为非常古老的神圣经书,它以豪华绚丽的象形文字书写而成,上面记载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思想。因为金字塔经文的存在,使得第五王朝的金字塔,与沉默无言的第四王朝的金字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喇嘛王:“那是理所当然的。有了文字,才能研究历史,没有文字记载的建筑物,让人看起来糊涂,就像白纸一张,研究只能凭想象,缺乏文字资料,后人怎好知道过去发生的事?” 偌尔曼:“不错,这样一开先例,人们再研究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就有了依据。” 喇嘛王:“有道理。但不知后来的金字塔,有没有经文?” 偌尔曼:“第五、第六王朝所建的金字塔经文,正是这两个朝代((公元前2464—公元前2152年)最大的特色之一。” 喇嘛王:“这你可举例说明?” 偌尔曼:“经文其中有一部分,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海里欧波里斯的祭司撰写而成;另外一部分,则应为一些祭司从王朝时代,开始以前的先人手上传承下来的。” 喇嘛众臣:“这种经文,有什么好处吗?” 偌尔曼:“这种考古价值,无可估量!所以,19世纪的法国考古学家们,几乎就像被‘开路者’神明指点一样。打开金字塔以后,便直接进入了这间有金字塔经文的秘密房间。” 喇嘛首相:“难道你们法国人,竟有如此神算?直接进入了秘密房间?” 偌尔曼:“所以说,他们犹如有了神明指点一般,没有绕弯?” 喇嘛王:“你这法国人,可能有一些偏袒。还是听一听中国人的意见保险。” 纪蒲泰:“听我的意见,我只能说,今天,要进入乌纳斯金字塔中,雕满象形文字的地下室,必须从北面入口,通过一条冗长的下坡走廊,才能到达。” 喇嘛王:“这条下坡走廊,是怎样发现的呢?” 纪蒲泰:“这种事儿,又给我的法国朋友的脸增光了。那条长廊是法国考古小组,在一位埃及工头的惊人发现后,所挖掘出来的道路。” 喇嘛王:“啊,原来如此。那些法国小组真有福,竟然挖掘出一条道路。” 喇嘛众臣:“这或许是神明指点,才让他们有所发现?” 偌尔曼:“正因为这条路,让法国考古小组,节省了不少时间。其实地下室,有两个长方形的房间,中间的隔间上,开有一个相当矮的出入口。” 喇嘛王:“这说明当时古埃及人建造墓室时,还经过充分考虑的,他们小心谨慎地开了个矮出入口,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盗偷。” 偌尔曼:“大王说得好。两个房间的屋顶,都采用山形墙构造,上面画着无数的星星。进入的人,将身体尽量缩成一团,通过长廊,便进入了地下室的第一个房间,再通过小出入口,进入了第二个房间。” 喇嘛王:“那这两个房间,可有啥看?” 偌尔曼:“考古者,一眼望去,便知道这是典型的墓窖。乌纳斯王硕大的黑花岗岩石棺,就置放于这房间的西端。而墙壁上的金字塔经文,好像在夸耀法老的存在一般,包围着整个房间。” 喇嘛王:“那些金字塔经文,人们能看懂吗?” 纪蒲泰:“那些如天书的金字塔经文,是古埃及文字的核心,它包含着古埃及人的魂。因为使用了太多的古代的字眼,和引用了许多一般并不熟悉的神话,使得现代学者们不得不用大量的‘猜功’,来解读它们。” 喇嘛王:“那些猜测的事情,人们能认同吗?” 纪蒲泰:“这种事情,大部分的人都同意。伦敦大学埃及语言学教授佛克纳的翻译本最为权威。” 喇嘛王:“那说明他翻译的对,才没人反对。” 纪蒲泰:“这也正说明他会。佛克纳形容金字塔经文为‘现存资料中、对古埃及宗教葬仪保存最完整的文件’,‘这些碑文,对已失落的世界的思考,与语言的记录虽然已经模糊不清,却清楚地告诉在现代的我们,在遥远的过去,那些生活在史前的人们,他们的思考和语言仍然保留在这块土地上……一直到现代的我们能完全理解为止。’。这就是伦敦大学教授,对古埃及语言深刻理解的话语。” 喇嘛王:“但他还未能解释到底。可是,在我未看到金字塔经文时,已有这样的感觉,我们不能不同意这种感觉:经文显然传达的是,一个已经失落的世界模样。但是,这令我感到有些困惑:那个失落的世界中,居住的不是野蛮人(一般人听到史前,便联想到野蛮人。)而是一些精通天文地理及宇宙科学的特殊人们。这种异常的现象,你们怎样解释?” 偌尔曼:“这就是古埃及的男男女女。总体来看,古埃及人能能做到如此非凡,已经很不简单。我们可能从两方面解释这件事:金字塔经文中,有相当成分的原始要素;但另一方面,它也有许多高深的法规与观念,那绝对不是原始野蛮的‘史前人’,应该会有的复杂思考与概念。” 喇嘛王:“对于偌尔曼所说的观点,大家还有啥意见?” 众喇嘛都不发言,但等着有人出面,再阐述一下新的观点。 纪蒲泰:“既然大家都不发言,换句话说,金字塔经文通过象形文字的媒介,就如同大金字塔通过建筑的媒介,传达给后人一个令人震撼的印象。” 喇嘛近臣:“那你赶快讲讲,以便我记下来,传给后人一份价值非常高的文件。” 纪蒲泰:“这种留给研究学者的概念是,史前人拥有并知道如何使用高度的技术。但以现代人的常理,人们推定,太古时代的人类,绝对不可能具有高度的科学技术水准……将如此宏伟绝伦的古建筑留给后人。” 喇嘛王:“世界从来就是变化万千的,过去没留下文字,人们怎知道从前?这就是说,人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以为着它不存在。由此看来,人类的传统观念心,必须要改变了。” 偌尔曼:“还好,第十二王朝迁都孟夫附近的伊斯塔瓦,并恢复营造古王国风格的金字塔。” 喇嘛众臣:“那是一座什么样的金字塔?值得你夸。” 偌尔曼:“伊斯塔瓦附近的金字塔的高度,一般在60米的高度,并采取转移入口处位置,改变塔内结构,凿旱井,隐藏墓室等方法,来迷惑盗墓贼。有一国王的殡室,是一具长7米、宽2。5米、上盖约45吨重石板的石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