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第四节 大金字塔 下 (第4/6页)
偌尔曼:“这你们就不知道了。那坡道实为一条长廊,两侧墙上刻有象形文字和各种绘画,有的还在墙前竖立国王的雕像。廊顶或露天或盖棚庇荫。” 喇嘛众臣:“那国王的雕像,是不是埃及人尊崇的神?” 偌尔曼:“随你们任意猜想吧。上庙位于坡道的终点,由门厅、庭院、柱厅和安放各种雕像、石碑、祈祷用具的大小神殿,和贮藏室组成。在上庙内为木乃伊举行祈祷和安葬仪式。但由于缺乏记载,细节尚不为人知。” 喇嘛王:“能说多少,说多少。” 偌尔曼:“想知道就好。最后,由大祭司率领,人们抬着灵柩从上庙后门来到金字塔,把灵柩放入墓内预先安置的石椁里。送葬人员撤出塔后,随即封死金字塔入口,贴上外层石块,不留丝毫痕迹,不准任何人再次入内,以便让国王享受安宁的‘永恒的生活’。” 喇嘛王:“这种安放灵柩的过程,我想过,正如你们所说,任何也不能打扰国王冥间的生活!” 偌尔曼:“这是埃及人所采取的措施。在殡葬的同时,把贮藏木乃伊内脏的陶罐安放在小金字塔里。小金字塔可以不止一个,有人称它为‘副塔’,也有人叫它为‘卡’金字塔。” 喇嘛王:“这就算进行完啦?” 纪蒲泰:“吉萨一位王后墓内有铭文记载,从她去世到制作木乃伊安葬,前后长达272天。” 喇嘛王:“这让我想到前面提到的特梯国王的王后,人们揭开棺盖后,她是什么样子?” 纪蒲泰:“这也算是个奇迹的个例。她身着华丽服饰,脖子上挂着项链,右手戴着金手镯。棺椁的四周堆着一些铜器,和用大理石制作的用具。棺椁的后面放置着5个贮藏内脏的陶瓷罐。” 喇嘛王:“这也算人们考古找到的真凭实据?” 偌尔曼:“有趣的是,研究者对王后遗体进行透视,和化验的结果表明,她殁于中年,是4000年前一位明眸大眼、鼻子精巧、妩妩媚动人的贵妇人。” 喇嘛王:“古埃及人进行的葬礼,是否就此完毕?” 偌尔曼:“仪式还未完结。葬礼结束后,祭司还需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超度国王之灵魂,并每日按时给他做祈祷,供奉祭品。” 喇嘛众臣:“宗教仪式在哪里举行,才能超度王灵?” 偌尔曼:“仪式在上庙内的神殿举行。在此我特意说明,神殿的西墙,为正对金字塔北壁入口的一扇假门。” 扎布:“一扇假门,是何意?是不让人进去?” 偌尔曼:“这样的假门自有它的道理,我也无法解释?那是绘有门户图案的墙。‘门’口设有祭台。每天,祭司们按国王生前的隆重礼仪,先焚香,然后把他喜爱的食品摆在祭台上。” 喇嘛首相:“那供品一定很丰富?” 偌尔曼:“据说,祭品多达178种之多。除鸡鸭鱼rou、蔬菜、水果、饮料外,还包括香料、服装还一切在冥国的‘生活必须品’。接着,大祭司面对假门,口念经文、咒语,并不时呼唤国王的名字,让他‘苏醒’过来。” 喇嘛众臣:“国王能醒吗?” 偌尔曼:“据说那时,国王的灵魂闻声从金字塔‘走出来,穿过假门,到祭台用膳’。一旦祭品中断,国王便‘饿死’在塔里。” 喇嘛近臣:“是啊。冥间的国王也需要进食,才能跟阳间保持联系。所以,我要继续记录下去。” 偌尔曼:“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埃及,为保证神庙的香火不断,国王在位时,即诏示拨给神庙大片土地,作为守陵的祭田,并在附近设立专职管塔机构。” 喇嘛王:“那都那些人参与管理呢?” 偌尔曼:“参与管理人员,包括文官、祭司、书吏、警卫等等。有的人员,如祭司,往往世代相传。” 喇嘛王:“啊,这些人员原来是世袭相传。” 偌尔曼:“这不但是男的参与管理,妇女亦可担任某些祭司职务。而且还雇佣若干名农民、工人,种植庄稼和干杂活,以便不断地向国王的灵魂提供祭品。正因为如此,所有这一切,使祭祠活动长期延续下来。” 纪蒲泰:“我说句形象的话,古埃及是奴隶社会,它的阶级结构,犹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将奴隶压在塔底下。” 喇嘛众臣:“那为什么呀?” 纪蒲泰:“我只是比喻呀。因为盘踞在塔顶的是法老以及贵族、大臣和各种神庙的大祭司等,少数大奴隶主,压在塔底的是广大农民、小手工业者和最底层的奴隶们。” 喇嘛王:“那以你所说,金字塔便是对当时那种社会构成的缩影和活活生生的证明!” 扎布:“看样子,在古埃及也有天理不公?奴隶还是被压在最底层?” 偌尔曼:“那就是古埃及权力阶级社会的缩影,才造成建造金字塔成风的继承。可以说,金字塔建筑到第四王朝胡夫国王时,达到鼎盛时期。此后,逐渐衰落。” 喇嘛王:“那你说说,它是怎样衰落?” 偌尔曼:“古王国后,埃及历史进入‘第一sao乱时期’(公元前2180年—公元前2060年)。人民起义不断,各地分裂为独立的诸侯国。历代建筑的金字塔,和庙宇遭到破坏。” 喇嘛王:“这说明,大规模兴建金字塔的时代已经过去。其原因就是人民的不满,起义不断。” 纪蒲泰:“但国王的陵墓的建造还未中断。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34年—公元前1991年)。国王们别树一枳,创建了一种金字塔与神庙合二为一的新型陵墓。” 喇嘛王:“金字塔与神庙,成为新型陵墓。这种合二为一的形式妙在哪里?请说出道理。” 纪蒲泰:“这种陵墓,史学家们称为金字塔神庙。不过,这种新型陵墓,现仅存一所,它便是位于卢克索对岸的阿门荷太普二世的神庙。” 喇嘛众臣:“你讲讲这座神庙也好?” 外交大臣:“不然的话,我们怎会知道?” 纪蒲泰:“那我就跟你们聊聊。它的背景为绵延的荒山秃岭,其间有一座最高山峰形似‘金’字,古埃及人大概据此,认为它是圣山、吉地。因此,神庙由一座金字塔顶的建筑、前后庭院、围墙和连接河谷神庙的露天坡道组成。” 喇嘛王:“那古埃及人还真聪明。这样就因地制宜,节省了建筑材料和劳力。” 纪蒲泰:“这样的做法算是明智。所以,国王的墓室凿于山底岩洞里,而出口处,又意想不到地设在远离山崖的小庭院中央地面。” 喇嘛王:“那后来的人如何进到里面?” 纪蒲泰:“掀起石板,拾级而下,经一条很长的隧道,来到深入山底的国王墓室。但是,国王的棺椁已无影无踪。” 喇嘛王:“若没神的庇护,可叹巧妙的设计,也未能使国王摆脱盗墓、毁尸的厄运!” 纪蒲泰:“那我只好再介绍一下其它的金字塔。庄严肃穆的阶梯金字塔,为第三王朝的法老庙赛所建,塔共有6层,高60米,四周有围墙,完成于公元前2650年左右。被考古学者认定为人类最古老的巨石建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