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二章、第四节 大金字塔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第四节 大金字塔 下 (第6/6页)

。”

    喇嘛首相:“看样子,这石棺有些保险。”

    偌尔曼:“也不见得。”

    外交大臣:“为什么?难道这样重的石棺,也有人掀开或凿穿?”

    偌尔曼:“有盾就有矛,情况并不妙。正如你所见,狡猾的盗墓贼,还是凿开盖子,把里面的殉葬品掠夺一空。”

    喇嘛王:“盗掘墓陵,这可是犯了天大的罪行!”

    偌尔曼:“最可恨的罪行,是盗墓贼将木乃伊和家什付之一炬,未留任何行迹。但是,在另一位国王的金字塔里,发现了一块石碑。”

    喇嘛王:“啊,有石碑就是好事,上面一定记有后人所不知的秘史。”

    偌尔曼:“正如大王您所说的。碑文记载了一位建筑师的自述:‘国王令我为他建造一所永恒的住宅,胜过吉萨和其他地区的陵墓……它的庙门高大宏伟,石柱耸入云霄。西天的国王奥西里斯,对皇上的各项建筑倍加赞赏。我对完成的使命感到由衷的高兴。”

    喇嘛王:“这就是建筑师完成自己使命的说明。很有参考价值。”

    纪蒲泰:“可自第十三王朝始,古埃及进入‘第二sao乱时期’(公元前1778年—公元前1570年)。在萨卡拉建的金字塔规模都较小,有一座仅3米高,且无神庙。故称之为‘未完成的金字塔。另有几座,或废为一二高的土堆,或几乎夷为平地。”

    喇嘛王:“若真有此事,也证明埃及的金字塔越来越颓废!”

    偌尔曼:“是的。第十三王朝后,三角洲东部遭外来的喜克索斯人入侵,被占领了100多年,法老中央政权岌岌可危。金字塔作为国王的陵墓的专用建筑,从此停建。”

    喇嘛首相:“那就是说,作为国王陵墓建筑形式的金字塔,从此也不再见?”

    偌尔曼:“也可以这么说。不过,第十七王朝时(公元前1690年—公元前1580年),一些诸侯在卢克索尼罗河西岸岩石里凿墓,墓顶竖一土坯的金子塔。”

    喇嘛王:“那说明,世上再浩大的工程也有烂尾。因此,这成为金字塔从兴盛到衰落的尾声!将后人提醒!不过,我心中始终有一个谜,金字塔是怎样巧夺天工地建造的?古埃及人究竟使用了什么神奇的器械,创造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奇迹?让后人痴迷地研究那些未解之谜。”

    偌尔曼:“我知道,大王问的是金字塔建造之谜。虽然古代遗留下大量的金字塔铭文、棺椁铭文、壁画和纸草书等文献,但至今未见有关金字塔的设计图和施工记载。”

    喇嘛王:“那人们怎样解开其中之谜?”

    偌尔曼:“处于这种情况,人们只能从零星资料中分析一般概况。”

    喇嘛王:“那你就讲讲?”

    偌尔曼:“好,那我就粗略地讲讲,一位新国王的出场。在埃及,每当一为新国王在登基之初,他的首要任务是,主持前国王的安葬仪式,和举行隆重而又繁琐的加冕典礼。”

    喇嘛众臣:“那这说明整个仪式完毕之后,他才能登基?”

    偌尔曼:“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在这以后,即使他年未及冠,也要为自己筹建陵墓。”

    喇嘛首相:“这就是说,那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任务,来为自己修建陵墓。”

    偌尔曼:“因此,他经过深思熟虑,任命宫廷总监为工程总指挥,挑选全国最优秀的设计师,在埃及选择勘探最合适的地点,再进行设计。”

    喇嘛王:“那设计都有哪些最主要的程序?”

    偌尔曼:“对于古埃及人来说,选择金字塔的位置,取决于多种因素。首先,墓址必须在尼罗河西岸。”

    外交大臣:“为何要选择这样的地点?”

    偌尔曼:“究其原因是,古人认为河东岸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活人的国度;河西岸则是太阳落山之处,是死者的冥国。故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西岸。”

    扎布:“是呀,日落西山,是埃及人认为魂落西天,才将金字塔建在河西岸,也好让亡灵升上西天。”

    纪蒲泰:“想不到,大叔竟有这样的意见?所以说,开罗的萨卡拉高地,是历代国王首选的墓地。”

    喇嘛王:“那你就讲一下萨卡拉高地,建塔的历史?”

    纪蒲泰:“萨卡拉高地金字塔林立,集中了全国大部分金字塔。”

    喇嘛首相:“那萨卡拉高地的地理状况,是什么样子?”

    纪蒲泰:“萨卡拉高地位于河西,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故都孟夫隔河相望,遥相呼应;它的地形地貌很好,高出河谷约65米,是神赐之地,所以,历代国王都很中意,是他们的首选墓地。而且居高临下,俯视着滔滔北去的尼罗河,和绿油油的河谷盆地;再说,它开阔、平坦、无乱石嶙峋,适于大面积施工;它由整体的石灰石构成,可承受沉重压力,且有充足的石料,就地开采,运输方便。”

    喇嘛王:“那么说,金字塔的石料都来自那里?”

    纪蒲泰:“大王讲得有理。筑塔用的大部分石块,为石灰石,就在工地附近开采备料。”

    喇嘛众臣:“经你一说,我们才知道,建塔的石料来自哪里?”

    纪蒲泰:“通过资料得知,塔内的甬道和各石室的墙壁,采用孟夫周围的上等石灰石。塔外层所包的石块,则选自河东岸开罗以南,图拉采石场的白色优质石灰石。少量的花岗石运自上埃及的阿斯旺等地。”

    喇嘛王:“不错,埃及河两岸的石料充足。但这些石料究竟是怎样开采,和运输的呢?古代埃及人使用了什么样的工具和妙法,建造了金字塔?”

    纪蒲泰:“从现代考古发现的许多工具来判断,古王国为金石并用时期。那时候,当然没有现代的钻探机、卡车等。甚至连铁器也尚未普遍使用。炸炸药,车轮,辘轳等也未发明。”

    喇嘛众臣:“那古埃及人如何采石成功?”

    纪蒲泰:“当时的古埃及人,采石的主要工具,为天然铜冶炼制成的刀、锥、斧、锯等切削器,以及用燧石制作的刀、钻、刮刀、锄头和磨光器等工具。”

    喇嘛王:“那他们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采石的呢?”

    偌尔曼:“我看过不少这样的资料,知道当时采石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铜器按规格在岩石的四边,开凿四条深槽,然后将木楔塞入槽内,往木楔上倒水,使其膨胀将石块的底部开裂出来;二是凿槽后塞入石楔,在石楔外包一层金属薄片,或羽毛以保护要采之石,然后打进另一石楔,使石块分裂出来。”

    喇嘛王:“这种方法虽然可靠,但是否有充足的证据,来说明问题?”

    偌尔曼:“通过现代考古的收集,在吉萨地区已发现这种石楔,在阿斯旺也发现了已凿槽,但尚未开采出的石块。当时的古埃及人为建造金字塔,使用了各种方法,来保证金字塔的建筑质量。”

    喇嘛王:“那他们还有标准吗?”

    偌尔曼:“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成功实施,开采后的石块必须用水晶石,和闪绿岩按规格磨平,不能有丝毫差错。因此,有的石块上,还注明开采的年月、采石队的名字和上下字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