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第一节 文明进程 (第3/6页)
,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 喇嘛众臣:“大王一说,我们更了解其意。但并不知道盘古与此有何联系?” 喇嘛王:“那我还得揭开谜底。常言道,天道相依。盘古不通天地与人之‘大道’,是开辟不了土地的。你们想想,象一巨擎天立地使人生其中的,舍盘古为谁?所以那其中的一竖,不正象盘古么!‘王’字简直是开天辟地一瞬间的历史‘象形文字’,又是什么?” 纪蒲泰:“说道这里,我好有一比。‘王’字可以说,是中国崇拜智慧最恰当的原型,(它的本原义按郭沫若的考证与‘祖’字是一个意思,都是男性生殖器,所以王中有‘生生之象’。” 喇嘛首相:“不可想象,原来这还有这么多名堂?” 喇嘛王:“所以,要研究中国古老文化,你们得多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个‘王’?” 喇嘛众臣:“是呀,大王不愧为是木里王,我们心中知识渊博的大王!” 喇嘛王:“我这个王只不过是众多的‘王’中的一员,不值得多谈。因为,民间传说中的盘古,总是带一个‘王’字,盘古一定是最早的‘王’了。” 外交大臣:“所以,开天辟地的第一人,后人称他为第一‘王’,是很恰当!” 纪蒲泰:“甲骨文中,‘占曰’之上大都冠上一个‘王’字。卜事的吉凶都由‘王’来裁决,王决定‘生死’。所有对被崇拜对象的称谓本质上都有‘王’之意。” 偌尔曼:“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的道理。如果说十字架上挂着血淋淋的基督,使人看到西方崇拜的罪感所在,是西方崇拜意象,把‘王’复归到最初的创生者那里去,看到它的‘血汗,毛发’寻找你们中国崇拜之像,我们就会找到它——中国的崇拜意象。” 喇嘛王:“这我们可没有想。这就牵扯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乃至后来的皇权崇拜,或‘个人崇拜’,个人生活的敬辞,都可以发现其中的‘生’,或生的衍生意象的潜在意义,都在‘王’字那里。因为‘王’的本意是通天接地,后来演变成图腾,受后人崇拜尊敬。” 纪蒲泰:“大王所说的图腾,假如直译它的意思是亲属,这是因为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其它物体认同为与自己存在着血缘关系,那么这种物体就叫图腾。” 喇嘛众臣:“这我们还是不太懂,还请你举例说明?” 纪蒲泰:“那我就只举一例说明,一听你们就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我们今天所流行的一句口号,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就是很好的证明。” 喇嘛王:“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姓盘古。这就暗示我们中华民族崇拜的具体形式,有一项便是‘姓氏的供奉’,其原意就在其中。” 纪蒲泰:“因此,民谣中便代代相传歌唱,人们的救星就是盘古王,受民族赞扬。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许多古姓氏,其实就记录着图腾崇拜。这其中的原因是,男‘氏’的英雄历史后来湮没了‘女’姓。” 喇嘛首相:“这其中的意思,我们更不懂?” 喇嘛王:“那就让他解释给我们听。” 纪蒲泰:“‘姓’本意是女、生。汉以来姓和氏被弄得混淆不清。我们今天称为‘姓’的符号,实际上大多是氏。” 喇嘛王:“这或许就是姓氏的真正解释。那你再给他们解是一下这其中的道理。” 纪蒲泰:“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我们是炎黄子孙!’,这句话已成为一个‘口号’。” 喇嘛王:“这个口号好,它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使各民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天下无敌!” 喇嘛众臣:“我们还需要了解这里面更深的含义,炎黄子孙是如何起源的?” 纪蒲泰:“既然你们知道了三皇五帝,我就再解是炎帝族的姓是‘姜’的道理,这是一个人文涵义很明显的字、其字面义为‘一个头戴羊角的女人’。” 扎布:“你怎么会知道?” 纪蒲泰:“我只所以知道,姜人的图腾据史籍记载也确实是羊,羊‘生’炎帝族,所以才崇拜羊。姬姓则是黄帝的姓。有人说它代表了熊,有人说可以考证出它是一种蛇图腾。” 喇嘛王:“这种图腾在后来却变成了‘美女’的代称?” 偌尔曼:“或许这就是历史之谜,让人们百思不解地去破解其中的奥秘!” 纪蒲泰:“更令人迷惑的也许要算孔子画像中缀鸟饰,孔子的弟子子路‘冠雄鸡’了。” 喇嘛王:“这是何意?” 纪蒲泰:“这里面有说辞。后人崇拜的圣人,他本人崇拜什么呢?因为‘子’姓的祖先崇拜的是‘玄鸟生商’之鸟。” 喇嘛王:“啊,原来‘玄鸟生商’是有原因的。” 纪蒲泰:“孔子本人还曾被人称为‘凤鸟’呢。” 喇嘛王:“这种事可又得想。孔子生前没当上什么‘鸟’王,死后倒获得了‘至圣先王’的崇拜。天下的事儿,就这么怪,因为他的思想‘生’了许多人,‘救’了普天下人,孔子为此而献身,也算是开辟另一重天的‘王’。这就是我的感想!” 纪蒲泰:“这就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儒家思想,它有三个系统:观念本体即仁孝、礼仪系统、伦理关系都是一个‘生生’的崇拜。儒家认为‘礼’设置的目的是‘天下之礼、致为始也。……致反始、以存其本也。’,‘郊之祭、大报未反始也。’,‘而所谓‘反始’、就是不忘其所由生也。’” 喇嘛王:“祭祀只是强化人对祖先创生、‘开天辟地’的记忆,使后代不要忘记。” 纪蒲泰:“所以说,儒家在祭祀时,只是出于崇拜‘生’——生命、生殖、生活的感情需要。在对待婚姻、赤裸裸地以生儿育女为目的,完成‘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物之嗣也。因此,天地之‘生’的崇拜的智慧活动,或者说赞天地之化育的精神,是将血缘与情感相连的崇拜在不同时代的实践活动化入中国的思维方式之中,而情有独钟地推演融合,派生出众多的崇拜现象,令人不知不觉地化入传统的生活中,以致形成最后的定型,也在情理之中。” 偌尔曼:“中国的崇拜心理,显示出文化的双重性,注定了崇拜的生生不易,乐‘生’不疲,崇拜不断的文化传统。正如英国文学家卡莱尔论英雄崇拜时所说:‘既然连对星星的崇拜都有某种意义,那么对英雄的崇拜意义就大得多!对一个英雄的崇拜,就是对一个伟人的超验的惊幕。’这就是西方的崇拜的特殊意义。” 纪蒲泰:“在中国的历史中,人类的崇拜行为仅仅是延续前人所创造的文化英雄的事迹活动,体现出祖先凝视自然,崇拜人物这一巨大文化现象,维系文化渊源的精神支柱,而产生的强大精神动力。” 喇嘛王:“的确如此。人在创生与再生中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直到今天它仍没消失。或许,这就是中国的智慧而生成的崇拜,独于天地相往来的文化传统精神,代代传于后人。” 纪蒲泰:“因此说,东方文明的传统体系是建立在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地‘耦合’在一起的时间智慧基础上的,它有不间断的连续性。所以才形成一种学说,天上宇宙秩序不断轮回,人间王朝循环更迭,生死之圈的永恒轮回,在某些高人眼中,时间在本质上是静止的,而时间的流逝循环只不过是生命现象的外观。” 喇嘛王:“按佛教的观念,它是世界的一种表象,而生死轮回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