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第一节 文明进程 (第2/6页)
崇拜,来表达对他的钦慕还崇敬。” 偌尔曼:“我通过你们对盘古的敬颂,使我认识到盘古的角色是最大的英雄,一个创造天地的救世主。” 喇嘛王:“所以他才叫盘古,开辟天地‘生’了人。拯救了人。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所以人崇拜他(她)。(或许他是雌性两性的先人)。” 纪蒲泰:“这事儿,谁也说不清。不过,若研究盘古诞生的过程,有这种可能,关键的核心意象是‘生’。也就是创造了人类,在不同的视角中是人自生,使人生,认为人生。)等等。” 偌尔曼:“生就是创造了生命!” 纪蒲泰:“可以这么讲。‘生’是开天辟地的聚焦点。我们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可以看到它,有‘生’才有崇拜。” 喇嘛王:“我们在祖先。家族崇拜、皇权崇拜中也会找到它的影子。甚至在生活的敬语之中,也会看到崇拜起于‘生’的影子。你们说,是不是?” 纪蒲泰:“生的另一层的含义拓展为拯救、扶助、提升(精神或物质)。再进一步说,在崇拜者的心中这乃是再生父母所做的、因而也是‘生’。” 偌尔曼:“崇拜无形中使一种文化传承得以延续下去。崇拜的张力愈强,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愈强。所以,他成了崇拜的引力源和元。” 喇嘛王:“或许,这就是人们认为的开元。也就是开天辟地的意思。” 纪蒲泰:“文化和传统有许多根源,信仰也有错综复杂的根源。” 偌尔曼:“正如卡莱尔《论英雄和英雄崇拜》中所说:‘对星星或自然客体的每一种尊敬,和敬畏都是一个根源或须根,但英雄崇拜是所有根源中,最深刻的根源,是一条主根,在很大程度上所有其余的根源,都从它那里获取营养并成长起来。’这就是世人对英雄崇拜的根源,或许世界各国的人们就是这样相互的流传。” 纪蒲泰:“在盘古这样的英雄之后,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鸿蒙未开的时期,新的英雄未能得到充分的发育,它逡巡、退缩到氏族、家族崇拜,即祖宗崇拜的形式中,使后人贯彻始终。” 喇嘛王:“所以我要说,这反倒使盘古这条主根源显得益发重要。我们木里人也得知道,或许他也是我们的祖宗,我们藏人和中原人,在盘古时期或许是同一条根,一个源。因为我们是同一个天,同一个地,所以,我们都是亲兄弟!” 喇嘛众臣:“啊,或许大王说的有理。” 喇嘛首相:“大王的意思是,藏汉友谊加兄弟!” 喇嘛王:“藏汉本来是一家人吗。” 扎布:“我说句老俗话,或许在开天辟地时,我们都是一个‘妈’生的。” 偌尔曼:“有趣,有趣,藏汉友谊可以刨根问底,这是因为人类诞生五彩缤纷,都有一个割不断的根。可是一但拔下贴上去的‘羽毛’,就什么都知道了。他们最终如出一辙,同根同祖,同属一个基因。” 喇嘛王:“中华民族,同一根须根,这就是我们亲上加亲的原因!” 纪蒲泰:“我们所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化生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意象’,它不仅是初民思维方式之一的文化‘寓言’,而且兼有神话传说的‘象征符号’和深层文化意义的双重意境。它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先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而产生了懵懂寓言神话创作,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启蒙下,才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流传于后世。而盘古的神话传说,一直流传于我国各民族地区,正是这个天地开辟的道理。” 喇嘛王:“我能理解你的意思。因为我看过梁人任昉的《述异记》。他说:‘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南海中古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大概这就是众多氏族部落开天辟地的文化传说?” 喇嘛众臣:“我们相信大王所说。” 纪蒲泰:“远古那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粗略地概括为:天地生人,人生天地;人对天地的奉献以生天地。或许,这才是先人浅显的道理。” 偌尔曼:“我对中国远古文化的理解是,这表明了先人对盘古开天辟地崇拜的核心意思,它包括着古人崇拜的利益、价值和道德观念中,所蕴藏着的崇拜深层的含义。这种含义中,有崇拜者和崇拜的对象:中国的祖先和盘古。” 纪蒲泰:“因为崇拜对象与崇拜者存在着,与崇拜同时发生的血缘或认同关系。这或许就是远古人对人类诞生认识的初衷,因为他们根本认不清人是怎样诞生?所以才创作出盘古开天辟地的鸿蒙故事,流传下去。” 偌尔曼:“我认同你的意思。崇拜对象是一个创造者,他创造世界,生命,动物,植物,艺术,思想,巫术,直至万物。” 喇嘛王:“所以,他才是伟大的人物,战天斗地的神,创造了人!” 纪蒲泰:“归纳起来,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推论:盘古开辟天地‘生’了人,拯救了人。” 喇嘛王:“所以,他才是顶天立地的神,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纪蒲泰:“这种神话传说,一个基本的因素就是怎样传说,而传说则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所以说,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条件,和所限制的因素必然反映在语言的进步和文化的行为里。” 喇嘛王:“这有怎么解释?” 纪蒲泰:“因为在世界各地,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人的世界观。而中国的文字汉字,又是唯一文化和纹花合二而一的纹画象象,或象意系统的文字,来表达人们想象中的意象和文化思想。这些文字记录则为我们提供了唯一可一参考远古事物发生的记录。” 偌尔曼:“这些都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文化视角,供我们参考。” 喇嘛首相:“可那文化视角里,‘天’是什么、盘古是什么呢?” 偌尔曼:“这我就不知道了?” 纪蒲泰《说文解字》里有‘天,从一,大。’而‘大’即人。所以天为一‘大人’。” 喇嘛众臣:“古人为什么称天为一大人呢?” 喇嘛王:“这里面的意义也很深。也有人说天是‘大人’头顶上部之引申。你们若是有智慧的话,马上就会联想到头顶上的东西?” 喇嘛众臣:“啊,天!这么简单,我们竟没想到,可见我们都是一个糊涂的头脑。” 喇嘛王:“所以,你们得学习,变成有智慧的人。再说,天与地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比拟。‘天性、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因此,你们得知道天道、人道这其中的道理和含义。” 喇嘛众臣:“我们是因该学习,找出真谛。” 喇嘛王:“那我得再说下去。更为引人深思的是,中国有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名词,是妇孺老幼崇拜的对象‘王’。而‘王’字其实就是盘古开天辟地意象的一个‘凝聚’,是那个‘象’的最简洁符号的表示。” 纪蒲泰:“无论是盘古,龙王,神虎……还是占山为寇的人,夺得天下的人,王这个称谓最具同用性。其实‘王’字就是盘古开天辟地意象的一个凝聚,是那个‘象’的最简洁的符号表示。” 喇嘛王:“我再重说一遍,《春秋繁露》上解释‘王’字为‘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