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第三节 藏医药学 (第5/6页)
='gcontent2'> 偌尔曼:“还是那《四部医典》。对不起,我倒不情愿再次将您麻烦。” 喇嘛王:“就请你告诉我,你们还有什么事?没问完。” 纪蒲泰:“说出来吧,那是个什么问题,值得一提?” 喇嘛王:“是呀,你们就坦率地说了吧。” 偌尔曼:“先前,大王您所说的藏医起源,与《四部医典》,都是人间所传。但是,《四部医典》究竟是何人所撰,大王可得明言。这就是我的心愿。” 喇嘛王:“学海无边,学无止境,肯学就行。有这样的学生,我很高兴。把你们的心向我自由地打开吧。” 偌尔曼:“我知道,大王……您先说吧?” 喇嘛王:“我愿随你们的意,再重讲《四部医典》。公元708年,《四部医典》的真正作者宇妥元丹贡布,生于前藏堆龙吉那地方的一个医学世家。” 纪蒲泰:“啊。原来是这样的!但愿大王为我们扫除学习的障碍,了解更多的医药学史,来充实自己。” 喇嘛王:“好的,好的。当然,原先我未讲完,给你们造成了不便,叫你们感到为难。现在我明白了,你们叫我知道了你们热切学习的心机,做得很对。这样一来,你们就给了我一个机会,可以做些于你们有利的事情,也算我重温一遍历史。” 偌尔曼:“说实在的,我们非常需要全面了解西藏的医药学史?” 喇嘛王:“我会尽我所知,满足你们这勤学好问的人。” 偌尔曼:“就请告诉我们那些事吧?” 喇嘛王:“宇妥元丹贡布三岁开始学西藏文,五岁便随父行医,到十岁时,由于与吐蕃名医辩论获胜,而得到了藏王赤松德赞的赏识,成为御医,并最终成为吐蕃九大名医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 纪蒲泰:“啊,原来他从小就有随父学医的机会!” 喇嘛王:“不错。但他还有一个伟大的心愿和灵魂。” 偌尔曼:“大王,那不更好吗?可他以后的事,我还想知道?” 喇嘛王:“我告诉你。他为了广泛汲取医学知识,不惜跋山涉水,曾三次到尼泊尔、印度求学,拜印度名医陀罗比、美旺和尼泊尔名医达拉释拉哈为师。在印、尼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医术十万颂》、《医续晶鉴》、《月王药物补遗》、《仙人耳传》、《医学八支心要略论》等印度医学名著。学成回国后,研究民间的医术经验,并去到山西五台山,向中医求教。他就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吸取了汉族医学理论。因此,他的医学学问,广泛涉猎印度、尼泊尔、汉地等各地的医学精华,逐步成熟起来,自成一体传流在藏地。” 纪蒲泰:“这就为他日后著《四部医典》奠定了基础。” 喇嘛王:“是的。宇妥元丹贡布,还以吐蕃医学为基础,历经十年辛劳著书,终于在他45岁时,也就是公元753年,著成了影响深远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 喇嘛众臣:“不简单,不简单,令人赞谈!” 纪蒲泰:“我们谈了《四部医典》,但我们还不清楚《四部医典》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喇嘛王:“我就知道你还想让我回答。在这部传世不朽的医著中,宇妥元丹贡布将隆、赤巴、培根三因确立为藏医学的理论核心。并从这一理论出发,详细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因、病理以及诊断、治疗方面的问题。” 偌尔曼:“啊。这真和西医的理论体系差不离。这可是我以前所万万没有想到的,藏医还有这样高超的理论体系!” 喇嘛王:“更重要的是,他还强调医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将病人视为父母,因此,他被人们尊为医圣,药王的化身,加以供奉。” 扎布:“啊,大王说到这里,才让我懂,谁是药王医圣,我总算分得清了,原来是一个人,他是我们心中的神!” 喇嘛众臣:“我们都听说过,《四部医典》和八十幅曼唐,可我们谁也没见过那些曼唐画得怎么样,内容又怎么讲?” 喇嘛王:“只因为你们都没到过西藏,所以没机会见到曼唐。我这才对你们讲,为了使《四部医典》通俗易懂,从渊博的学者到初习的学生,便于理解。900年后的五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1617—1682),建立西藏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当时画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吉嘉措,招集全藏著名医药学家和画师,历时20年,以《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内容为依据,又补充了《月王药诊》中的部分内容,先后绘制了80幅彩色曼唐。” 喇嘛近臣:“啊,原来是这样,那我记下了。” 喇嘛首相:“大王,对于学习藏医的人来说,可真是如虎添翼,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意思。” 喇嘛王:“可以这样讲,对于初学藏医药的人们,借助这套曼唐,犹如黑暗中见到了太阳,可以使《四部医典》个章节的内容,犹如托在掌心中的余甘子一样透明,易学易懂。” 偌尔曼:“那么说,这些曼唐在藏族医学学校里,一直充当着传授课程的重要教具。” 喇嘛王:“不仅如此,《四部医典》曼唐,以其数百年的绘画历史,丰富的医疗内容,以及所表现的藏民族风土人情,和艺术形式而赢得世人的尊崇。” 纪蒲泰:“可以说是享誉世界,《四部医典》曼唐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它是唐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偌尔曼:“直到现在,我才有所明白啦。它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得引起我们的认识,这都有待于我们研究藏文化的学者们,认真地去品味和探寻其中的真谛。” 扎布:“你说得怪能,可你没去过药王城?” 偌尔曼:“大叔说啥呀?哪里还有个药王城?请你说分明?” 扎布:“我听说,药王城呀,是一个什么地方呢?它在非常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说是一座用宝石、金银、白珍珠、红珍珠、蓝琉璃建成的。可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可就不懂了。我看,还是让大王讲一讲吧?” 喇嘛王:“看看,你怎么就不说完呢?” 扎布:“因为我肚里再也倒不出啥啦。大王,您就别再谦虚啦,我只不过是起个话头罢啦。” 喇嘛众臣:“那大王就告诉他们吧?” 喇嘛王:“也罢。要想了解药王城,得先听我念偈云:‘闻名解脱恶趣苦,世尊大悲救众生;根治三毒称医圣,琉璃光前拜目颂。’然后再说无量宫,这座规模宏伟宫内,装饰着各种珍贵的药物,那些稀世药物,能医治四百零四种疾病。那些藏药处方,能使热病转凉,使寒病转暖,并可平息八万魔类。传说,为解除众生因无明所生的各种病痛,药师佛曾在药王城中为天神、大仙、外道、内道等四众传讲医学。下面还有谁知道的,请说?” 喇嘛首相:“咱们还是照着大王的命令去说吧。” 喇嘛王:“我已经告诉过你们,不要让任何顾虑来扰乱你们的脑筋。” 喇嘛众臣:“大王,我们可不是有令不行,而是我们有些事,实在不懂,也弄不清,怎敢信口开河?” 喇嘛王:“那谁知道的,谁说?” 喇嘛首相:“这虽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但我还是遵照大王的旨意,说上三言两语,以表我的心意。” 喇嘛众臣:“好吧,说吧。” 外交大臣:“赶快说吧。不然的话,就没有这个题目啦?” 喇嘛近臣:“这都是大王的旨意,我们都应该执行遵从。” 偌尔曼:“好,咱们就什么也别提啦。就往下说吧。” 喇嘛首相:“我也听说,药王城的望楼、房檐上还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