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八章、第三节 藏医药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第三节 藏医药学 (第6/6页)

挂着五种,用天上宝石制成的璎珞,五种用菩提宝石制成的金顶,佛幢和屋脊,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喇嘛王:“啊。说得不错,还有哪些没说?”

    喇嘛首相:“大王只要不怕我啰嗦。据说,整座无量宫的宫墙有五层,设有东、南、西、北四门。”

    喇嘛王:“是的,是的。你讲的恰恰就是传说中的圣宫,药王城。”

    喇嘛首相:“无量宫东门由持国天王把守,南门由增长天王把守,西门由广目天王把守,北门由多闻天王把守。”

    喇嘛王:“可你还没说到头。在药王城的南面是锥顶山,那里阳光普照,生长着石榴、胡椒、荜笈、小米辣等热性药物,药林里草木繁茂,气味芳香,令人心神开朗,药香所到之处,一切寒病自可解除。在药王城的北面是雪峰山,此山具有月亮一般的威力,山里生长着檀香、冰片、沉香、山豆根等寒性药物,药林里草木繁盛,气味芳香,令人心神开朗,药香所到之处,一切热病自可解除。在药王城的东面是香茅山,那里生长着七种诃子林,它们的树根能医治骨病,树干能医治肌rou病,树枝能医治经络病,树皮能医治皮肤病,树叶能医治六腑疾病,花朵能医治五官疾病,果实能医治五脏疾病,顶端有五种诃子成熟,具备十七种功效,可以医治一切疾病。在要王城的西面是马拉亚山,那里出产着六种妙药,以及医治百病的五种寒水石、五灵脂,还有五种药水,五种温泉……”

    喇嘛众臣:“大王虽说了东南西北的山,这真让我们知道了那些圣山非同一般,但您好象有话并未说完?”

    偌尔曼:“大王所说的那些名贵的药物都出自各座大山,可叹,可叹!”

    纪蒲泰:“那些都是产自大自然,药性都经过自然的千锤百炼,一经药师佛便手到病除。可传,可传!”

    喇嘛王:“这些都是藏医的经典,内容后来流传世间,为拯救病人代代相传。导师世尊活命医圣琉璃光佛,为息除四百零四种病痛,化身为五位仙人,为塔嘎尔普等天庭侍医,君希普等众医仙,梵天等外道诸神,以及观音等诸菩萨传讲医学。”

    偌尔曼:“啊,原来如此!藏医真是神秘无比?那药林之中,一定有无数的花草鸟虫。”

    喇嘛王:“这可真叫你一言说中。药林之中,群鸟翱翔,自由欢快,歌声悦耳,甚是动听。山间大象、熊、麝等身具宝药的走兽,也应有尽有,物种齐全,蔚为壮观。”

    偌尔曼:“那无量宫中,一定是宝物惊世,神兽耀眼,值得一看?”

    喇嘛王:“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天上人间,神光四射,宝石灿烂。无量宫正中,敬摆着用各种琉璃宝石镶嵌的宝座,世间罕见。宝座由神狮、神象、天马、鲲鹏、孔雀驮浮,其上端坐着药师琉璃光佛。在药师佛的四周,天神、大仙、外道,内道等四众簇拥,各聚一面,形成众仙神捧药师佛局面。”

    偌尔曼:“那一定是庄严肃穆的场面!”

    纪蒲泰:“是呀。那导师世尊医圣,为人间息除疾病,传讲医学,流传世间,被称颂为活命神仙。但这些传讲医学的内容,均经一位凡人圣宇妥元丹贡布整理后,便成为藏医的圣典—《四部医典》。光彩永照人间,世代相传,成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经典!”

    偌尔曼:“这部《四部医典》,若不是大王详尽地给我们介绍全面,我们是不会相信的。”

    扎布:“现在你相信了吧?”

    偌尔曼:“我服,我服。我五体投地,心悦口服。原先,关于藏医的事,有人对我讲过,可我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

    扎布:“怎么!这藏医的事,原先就这样地不能令你相信吗?”

    偌尔曼:“在没进中国之前,我只当是有人说着玩玩,是不怎么令人相信。可现今,由大王您亲口说出,才使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对西藏的事物,一点都不清楚,险些犯了大错误!”

    喇嘛王:“你能有悟就好,这样,你今后会什么都知道了。”

    偌尔曼:“不是大王指点迷津,我是不会相信的。”

    喇嘛王:“拿你这样很精明的人来说,只要把整个精神都灌注在藏学研究事物方面,就能提高学习,掌握知识,铸成大气。”

    偌尔曼:“感谢大王无私的栽培!”

    喇嘛王:“一个真正有圣徒纯洁修养的人,才能步如神圣的殿堂,让自己心中亮堂。”

    偌尔曼:“是的,大王,我今后就有指望。”

    喇嘛王:“好聪明的孩子,我说的决不是儿戏。”

    偌尔曼:“那您告诉我说……”

    喇嘛王:“你们只要坚持学习,就会出成绩。我所讲的就是不久人们就可以看见的事实。因为,你们曾在木里虚心地学习。”

    纪蒲泰:“大王的教诲,使我们终身受益。因为我们俩的师傅是在木里,教会了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历史知识!”

    喇嘛王:“那我再告诉你们一句话,那就是拉萨药王山的千佛摩崖。希望你们今后有机会,一定去呀?”

    偌尔曼:“那更好啦。可那千佛摩崖究竟在拉萨的哪里呀?”

    喇嘛众臣:“在哪里呀?拉萨我们也没去过呀。告诉我们大家吧?”

    喇嘛王:“要说药王山嚒,它位于布达拉宫右侧,藏名夹波日,意为‘山角之山’。17世纪末,第司桑吉嘉措为发展藏医,曾四处化缘在山上修建门巴扎仓(医药院),并从各寺挑选喇嘛来此学习医药知识。千佛摩崖位于药王山西侧,山体不高,却刻满了大小不一的佛像。”

    偌尔曼:“那摩崖为什么刻满佛像?”

    喇嘛王:“相传,松赞干布某日来到红山,见到六字真言及观世音菩萨,马头明王、度母等佛像的幻影,从山中显现。于是,他便让人依照所现,在岩石上雕刻出各种佛像,及六字真言。”

    偌尔曼:“啊,原来事出有因,藏王指点,才有摩崖石刻。”

    喇嘛王:“不错,此后千百年来,人们在岩壁开凿佛像不断,才终成今天的千佛摩崖规模。”

    喇嘛众臣:“是啊,佛光显灵。藏王叫人们怎样作,信徒们就怎么作。”

    喇嘛王:“藏王一诺千金,我想象不出世间有任何事故,可以阻拦他对众佛像的诺言?”

    喇嘛首相:“信徒们的行为原本应当如此。”

    喇嘛众臣:“他们的热忱是出于本心。”

    喇嘛王:“这正是人们应该模仿的表率。”

    偌尔曼:“啊,我们讨论了半天,我总算明白了藏医药学的源泉。从此以后,关于西藏的历史,我还得起劲地钻研学习。”

    喇嘛王:“也许。但愿你别错过时机。”

    偌尔曼:“大王您,莫非心里又有了别的念头?”

    喇嘛王:“我也在学习,东西方文化在碰撞呀!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要说。刚才的话姑且搁在一边,你们二人还得接着人类的婚姻,往下谈谈西方人的观念。”

    喇嘛众臣:“大王为什么还对这事感兴趣?”

    喇嘛王:“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生息繁衍,所以,这方面的文化东西方还得相互流传。”

    一听木里王此言,众喇嘛对他的话,一时间也无法猜断,只好默默无言,等待事态的发展。因为在他们的头脑里,所学的知识范围太狭隘了。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祈祷诵经,以上的东西方历史知识,总要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他们只对佛经虔诚地尊敬,除此之外,对于世界文化却很少涉及,所以,他们就少了那些比真正虔诚更需要学习的东西,那就是世界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不过,他们还是十分谦虚地愿意接受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佛教虔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