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四节 二十八宿 下 (第4/5页)
” 喇嘛王:“不用你鼓励,我会讲那新奇的故事,来满足你。据传说,张良的师傅号称黄石公,他便是土星下凡。” 在场的喇嘛们,面对突然的故事,都露着惊奇的目光。可他们也在想……他们怎样谈论来着,在他们看来,有什么新东西,是否有趣?谁也不惊惶,都等着木里王在讲。 扎布:“土星下凡,那可是神仙。可他下凡干什么?” 喇嘛王:“这事可牵扯到秦汉,纷争天下,便有故事啦。张良谋刺秦始皇失败后,躲到江苏邳县。一天,他在汜水桥头碰到一位身着土黄色大褂的老头,就觉此老人不凡,在这里挡他的道,定有因缘。他站在桥下,耐心等候。只见那老人,故意将鞋子甩掉一只,张良恭恭敬敬地拾回鞋子,亲自为老人穿上。这位老人,约张良数日后在桥头相见,以便传授给他兴国安邦的知识。谁知,张良因贪睡迟到,险些没有通过老人的试探(是否有诚心)。后来,张良几经努力,终于得到了老人传授的《太公兵法》一书,成为刘邦的军师。” 喇嘛众臣:“那后来呢?” 喇嘛王:“张良成功后,依老人所言,来到山东省东阿县的谷城山,果然寻得一块黄石,心知这便是老人的化身。他就造起祠堂来岁时祭祀。后来,张良得道成仙而去,他的家人,便将黄石和张良穿过的衣服,一并埋葬。所以,路人常见其处黄气上冲,似乎土星之精仍在。” 纪蒲泰:“这些类似的故事,不仅刚才您谈到,而且中原人经常都在谈。现在,您能让木里人听到,这真好!这类故事,还有木星化为和氏璧,据说,我国春秋战国时,甘德曾用rou眼看到过木星的卫星。这个故事,或许与此有关。” 喇嘛王:“不错,可是现在有人,将二十八宿与八八六十四卦联系在一起,这又是何道理?” 记蒲泰:“我只能简单地告诉您。二十八宿,与八八六十四卦不同。后者为理性之推演,易于由一人一时完成,而前者是人为的将天上,众多的星区分为若干个星宿。” 喇嘛王:“这样我能理解。不同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可将天上的星星分为不同数量,结构的星宿,要经过相当复杂的过程,才能形成大致统一的二十八星宿。”
偌尔曼:“我来插上一言。即使形成之后,仍有可能继续演变。如中国和印度都曾有过二十七星宿。” 喇嘛王:“所以,要人们接受你的观点,似乎非常难?” 纪蒲泰:“信的人有,不信的人也有。就算这样吧。印度最初时,与中国一样,都以角宿为二十八宿之首,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印度则改为昴宿为首。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印两国天文观测的区别吧。再说,中国最初多选用亮星,以后,则有避开亮星而特选暗星的趋势,而印度则仍多选用亮星。下面,谁还补充?” 偌尔曼:“由于恒星自行和岁差的影响,古今恒星的位置亦有所变动,这也影响着二十八宿体系的演变。” 纪蒲泰:“所以,有中国学者认为,二十八宿的位置,与五千年前的天球赤道位置最为接近,所以,这些因素使得二十八宿的争论,更为复杂。再说,二十八宿所占的位置区域大小相差甚大。最宽的井宿达三十余度,而觜宿仅狭为二度。” 偌尔曼:“这种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天文学家大伤脑筋,至今还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纪蒲泰:“因为月亮的运行是均匀的,每天十三度。太阳的运行也是均匀的,每天一度,(地球绕日运动,每天一度。这里的度是我国的古度,以365又四分之一度为一圆周)。土星的运动一基本是均匀的,每年十二,三度,不过,由于土星是行星,从地球上看,每年不同时期,它在天空运行的宽狭也有较大的便化。所以,有中国学者是根据这种现象,力主二十八宿起源于土星。但土星的变化,仍远比二十八宿各宿的差距为小。因此,二十八宿分布不均的问题仍未解决。” 喇嘛王:“这种观点虽纠缠不清,但从争论的内容来看,二十八宿最早起源于我国的看法,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可二十八宿起源的目的,却没能搞清楚,看来,它等待着慧眼卓识的人,来个一语道破天机,好让后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偌尔曼:“我现在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岔了嘴,才说出了下面的话。” 喇嘛王:“你尽管说吧。现在,我们正喜欢有人打开话匣子啦。” 偌尔曼:“那我可说啦。在外国,主张二十八宿起源于印度的里由,有两个。一是,印度二十八宿起始为昴宿。但后来发现,最古的印度二十八宿也是起始为角宿。这条理由已经不成立了。二是,中国古代岁星纪念的一套名称,非常古怪,它可能传子西域。因此,中国远古天文学的二十八宿,也传自外国。” 喇嘛王:“这种奇谈怪论,是不是有些胡说?那怎么可信呢?” 偌尔曼:“大王,在您听来,难道的的话就象刺一般,让您不安?” 喇嘛王:“倒不是那样,我倒想让你们畅所欲言。” 偌尔曼:“啊。这样我的心才安。” 纪蒲泰:“对啊。好好享用想吧。不然怎么得了。就你刚才的发言,我们且不说这种推论的逻辑错误,仅就岁星纪年名称而言,我们已在《山海经》的天文纪事时,谈过这个问题。我分析。一种看能是,中国早期民族的语言,并不是单音节的,也是叽里咕噜一大串的连续发音。只是由于中国建立了但音节的文字体系,语言也逐渐随之改变。但用文字记录远古的传说时,仍或多或少保留着多音节的词汇。” 喇嘛王:“你说得真对,我赞成你的分析。中原汉人的语言难道会和木里人的发音一样?” 喇嘛众臣:“大王,好象什么事都放在心上,一开口,说了一句,就让我们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喇嘛首相:“大王的话,可说到我们的心窝上。” 外交大臣:“看样子,二十八宿起源于中国,这个论点我们都当之不让。” 喇嘛王:“那就让这个中原小伙,把一切详细的讲,首先对你讲清,然后你再到处去宣扬。” 纪蒲泰:“那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