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五节 数字发明 (第2/3页)
的数字发明,简单易行,终于赢得了你的赞叹!为了计算,在距今约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算筹’。‘筹’是小木棒,用筹来表示数目的‘算筹体’,数字有纵横两种方式。” 喇嘛众臣:“那怎么表示和演算呢?” 喇嘛王:“为了表示多位数字,象现代一样从左到右横列,而各位数目的筹式要纵横相间,个位数用纵式,十位数用横式,百位,万位用纵式,千位又用横式。例如:86021,算筹式中,百位是零不放筹留下一个空位。到后来,为了表示空位就创造了‘0’。” 喇嘛众臣:“大王真高明,真行。原来您早就知道‘0’的发明,只不过是在考考我们。连我们老祖宗的发明您也知道,可见我们的知识,比起您老可差得太远了。” 喇嘛王:“我就是要引导你们知道,与现代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记数法’相比较,中国人所创造的数字仅仅是符号不同而已。蒲泰,你这方面也很通,还得需要你补充。” 纪蒲泰:“用算筹计算是很方面的。但,用算筹作乘除法是要复杂得多,必须掌握各种口诀。中国一直采用十进制,为了计算方便,其中还包括有五进制。” 喇嘛王:“算筹和算盘都是逢五进半位的。我想,关于这方面的事儿,还是让蒲泰多说说,毕竟他是汉学者,这种数学的事,一定学得多,研究得精,有些事儿,他比我们藏人懂。” 纪蒲泰:“承蒙大王夸奖,就是我的学识不渊博,也得讲。我举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是中国十进数制的基础。此外,还有十二进位的数制和六十进位的数制。这种数制是用文字来表示的。有两套文字名叫‘天干’与‘地支’。” 扎布:“那‘天干’与‘地支’是啥样子,怎样表示的?” 纪蒲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3)(4)(5)(6)(7)(8)(9)(10) 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 (1)(2)(3)(4)(5)(6)(7)(8)(9)(10)(11)(12) 纪蒲泰用笔在纸上写出中文与数字的对照。 外交大臣:“你不写出对照,我们还真不知道?” 喇嘛王:“多学习才好!‘天干’是十进制文字,‘地支’是十二进制文字。大约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已经用来记录年、月、日、时了。” 喇嘛近臣:“大王说得真好。原来我们只知道,一昼夜分为十二时,分别用于子、丑、寅、卯……来表示。但不知道是何意?” 喇嘛王:“按照中原的计时,半夜0点是子时,正午12点是午时。” 纪蒲泰:“我来进一步解释。将天干和地支各按次序排列对起来,两两组合,就有‘甲子’、‘乙丑’……直到‘壬戍’、‘癸亥’一共是不重复的六十组,最早用来记日,后来用来记年。在中国,数是有着独特而悠久的历史的。” 喇嘛王:“所以,在中原‘干支记年’法,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他又说:“或许数字的发明,人们到目前还未说清?” 偌尔曼:“无独有偶,苏美尔文字系统结合了两种类型的符号,黏土泥版上刻印的第一种符号,代表的是数字,分别有符号表达1、10、60、3600、以及36000。” 众臣一愣怔,其中有人想问个明白。 喇嘛众臣:“为什么苏美尔人的数字用6和10多?” 偌尔曼:“因为苏美尔人的数字系统,分别以6和10作为基数。现在,人类还是习惯以6为基数,这种基数还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圆有360度,一天有24小时等等。” 喇嘛王:“我想,苏美尔人在早期,泥版上的文字,只是用来记录事实和数字。因为当时能阅读的人太少,而且要写下文字不但费事,还很耗时,一般的事物没有必要书写,除非有必要记录。” 纪蒲泰:“不错,5000年前人类的祖先,世界各地究竟发明了什么文字,现在还是个谜?不过古人除了结绳记事,以后采取的符号是用笔画来储存信息的方式。如果我们想知道那时古人会写下什么历史的对话,就很难办啦!” 偌尔曼:“这令人会非常失望。” 喇嘛王:“这很遗憾!难道苏美尔人刻印在泥版上的文字符号,没写下历史故事?” 偌尔曼:“是很遗憾。根据研究苏美尔文字,最早的文字符号所形成的第一个文本,不是书写记录的诗歌,不是传奇的小说,也不是哲学,不是法律……” 喇嘛王:“那是什么?难道书写不记录朝中大事?那还要文字干什么?” 纪蒲泰:“苏美尔人最早的文字使用功能,也不是对国王的歌功颂德,而是记录各种税务、债务以及财产的所有权。” 喇嘛王:“啊!万能无聊之极的钱,怎么会有这样的魔力?。难道他们那时的文字主要是数字,用来记录账单的财经文件?” 偌尔曼:“这些数字符号,也可能是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我是这么想。而另一类型的符号则是代表人、动物、日期、领土、商品,物种等等。 纪蒲泰:“我再说明,结合这两种符号,我们就能知道,苏美人能够记下的数据量,不可想象。” 喇嘛王:“那又会怎样?” 纪蒲泰:“它能够远胜于任何大脑的容量,用数字符号记录的事情,远比大脑记得准确。” 喇嘛王:“那你就说说,在古人的眼里,它的好处在哪里? 纪蒲泰:“早期的苏美尔人,制作了黏土泥版,就是为了登记计算。来自古城乌鲁克(Uruk),大约公元前3400-公元前3000年的泥版,记录着当时的行政文书。” 喇嘛王:“那是什么内容的行政文书?” 偌尔曼:“这块泥版记载着,在37个月内由名叫‘库辛’的人,收到了29086单位的大麦,并由他签核。” 喇嘛王:“这说明,那个被称为‘库辛’的人,可能是当时的某个职称,或许是某个人的名字。我是这样猜想的?” 偌尔曼:“大王的分析判断,正合我意。如果库辛真的是个名字,按照苏美尔人黏土泥版的记录,他很可能就是有史以来,我们通过文字记录而知道名字的人!在文字出现之后,我们终于能够通过当时文人书写的记录,知道一些现代人所不清楚的一些历史。” 纪蒲泰:“这个实例说明,史上第一个记下的名字或名称,是属于一个会计师,而不是什么英雄、先知、诗人、更不是政权在握的国王?” 喇嘛王:“可以这么想象。很有可能的是,当时排队交粮的人,就会朝着他大叫‘库辛?’,称称多少斤?” “啊!”。 下面一片惊嘘,还未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 喇嘛众臣:“大王,我们说了半天,还不知道中原九宫格里的那些神秘的远古数字,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