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三节 河图洛书 上 (第4/6页)
。’。” 喇嘛众臣:“对于这些书,我们可是莫名其妙?所以也不知道这些书和图都有啥用处?你的感觉如何?” 偌尔曼:“对于此书这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我除了感到震惊!还有一些话要说。” 喇嘛王:“那你就一吐为快,说说心里话。” 偌尔曼:“好吧。我本人虽然学识浅,对现代物理学是门外汉,特别是现代物理科学的前缘了解不多,但也知道爱因斯坦后半生之力,攻克统一场论不下,目前正在努力。” 喇嘛王:“这算是个重大课题!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偌尔曼:“是呀,这个课题,又不知耗尽了世界多少科学家的毕生心血!” 外交大臣:“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家为此奋斗不息?” 偌尔曼:“这自有道理,因为统一场论的解决,将使现代物理学得到化时代的变革。” 喇嘛近臣:“这怎么说?” 偌尔曼:“所以说,它才真正是现代物理学王冠上的明珠。” 喇嘛王:“那究竟谁能摘下王冠上的明珠?” 偌尔曼:“是啊,我感慨万千!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课题已经被中国人攻破?而且是运用《易经》的思想,才写成了《宇宙物质成因学》这部著作。” 喇嘛王:“那么说《易经》贯通中西,天下第一,这怎么能不叫华夏儿女欢欣鼓舞……” 纪蒲泰:“这是偌尔曼讲《易经》的事情,听了他的话,一股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沛然而生!可是当着西方向信息社会迈进,当着牛顿力学的局限性桎梏了西方的观念时,西方人又将眼光投向了东方。所以《易经》给他们以启迪。” 偌尔曼:“我们西方人也很实际,不行就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西方人自己的问题。” 纪蒲泰:“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有可能走在世界自然科学前缘的学科,在中国毕竟不多。能用《易经》这样国粹去与外国人理论的,在中国毕竟屈指可数!” 喇嘛王:“这需要我们闭门思过?因此,这部千古谜书引起了后人无尽的猜想?但是,刚才蒲泰所说汉代名儒刘歆所说:‘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为表里。’。可北宋邵雍却拿出‘河图’、‘洛书’,看来此人是有些本事,他祖籍在哪里,生平事迹,有何情趣著述,朋友窝居,还需你解释详细?” 纪蒲泰:“邵雍是宋代中期河洛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祖籍河北范阳人,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12岁随父邵古迁居河南共城(辉县)苏门山。” 喇嘛王:“听说他学识不浅,居室为‘安乐窝’,那一定故事多多,你可得说说?” 纪蒲泰:“是啊,邵雍居洛期间,有一个朋友圈,还与寓居洛阳的退休宰相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结为好友。他们经常一起饮酒赋诗,研讨学问,评议时政,彻夜长明。” 喇嘛王:“这可是一群大学问之人,宋朝的栋梁之臣!” 纪蒲泰:“因此,宋嘉佑年间,王拱辰任洛阳伊时,因崇尚邵雍的人品与学问,特在五代节度使安审琦的故宅上建房三十楹,请邵雍居住。” 喇嘛王:“那他得朋友资助,居住不少房屋?” 纪蒲泰:“后来,朝政有了变化,熙宁初年,朝廷兴卖官田之法,邵雍所居亦属官卖之列。” 喇嘛王:“那他可得搬出房屋,自谋住处,他还能有出路,有住处吗?” 纪蒲泰:“由于他平日与人为善,热心为人排忧解难,无论亲疏贵贱,一概以诚相待,老少从不欺瞒,故官府张榜三个月,而无人肯买其宅。” 喇嘛王:“这因善才有好果!” 纪蒲泰:“不错,所以他才暂时居住有窝。后来,有好友扶困济贫,慷慨解囊,司马光等人集资,代他买下了这座住宅,邵雍才在原址安居下来。为此,他将自己的居室题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居士’。” 喇嘛王:“那他对朋友们有何表示?” 纪蒲泰:“他岂能忘朋友们的情谊?当时,他曾作诗感谢司马光等人曰:‘重谢诸公为买园,买园城里占林泉,七千来步平流水,二十余家争出钱……洞号长生宜有主,窝名安乐其无权!’,他有发而感,还吟道:‘夏居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我最多。’。此后,邵雍才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喇嘛王:“所以,安乐窝村也因此而得名!可是,他为啥将居室命名为‘安乐窝’,这其寓意又有何说?” 纪蒲泰:“我想,邵雍题名‘安乐窝’,另有一说,并不是单指幽雅安逸的寓所。” 偌尔曼:“那他的安乐窝意义,怎么说?” 纪蒲泰:“‘安乐窝’在他的心里,却另有一番含义。这与他的思想体系和处世观念,特别是政治态度有着紧密关系。” 偌尔曼:“这有何道理?” 纪蒲泰:“当时,北宋中期,正处在外患频繁,战乱不断,官腐民弱,财政窘乏的困境之中。因此,许多有识之士为振奋国立,都要求改革政治,纷纷提出了变法自强的主张。” 偌尔曼:“变法自强,这是很好的主张。那邵雍怎样想?” 纪蒲泰:“当时,以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偌尔曼:“革新与保守的斗争,谁输谁赢?” 纪蒲泰:“在这场斗争中,邵雍站到了保守势力一边,出言反对变法。当时,邵雍居洛其间,正值朝廷在王安石主持下推行新法。他的好友多因政见不合,而被斥退在野,其政治抱负难于抒展,只好苦心探讨学问,以图在学术思想上与改革派抗争。这或许不得由衷,才出自下策而研究学问自保的过程?” 偌尔曼:“经你提醒,我才理解他自号安乐居士,又将居室题名安乐窝,有另一层意义,是为了表示不愿意与当政者同流合污,而安于贫困,乐于传道的志向,希望居住草堂,在学问上搞出些名堂?” 喇嘛王:“那么说,他闲自安乐窝,还赋文作诗,得意洋洋?” 纪蒲泰:“他肚里有学问,也不是一个愿意清闲的人。所以,他曾作诗云:‘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警鬼神……’。他还吟:‘安乐窝中春梦时,闭门慵作客来稀……自余身外无穷事,皆可掉头称不知。’等等。诗话中所流露出的,都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喇嘛王:“这么说,邵雍对当政朝事,采取‘掉头称不知’的回避态度,处世安贫乐道,自在逍遥,与世无争,就是他不愿出山做官的真实动机,也是其安乐窝的真实含义?你认为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纪蒲泰:“若再分析……当然,邵雍之所以远离朝廷,不愿做官,心中不满,也与当政的吏治腐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另外,他研究的理论体系中,也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