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三节 河图洛书 上 (第3/6页)
经典,成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且居六经之首。” 偌尔曼:“那《易经》可真有研究头!但《易经》的内容都有啥?” 纪蒲泰:“要说《易经》的内容,大体分为《经》、《传》两部分。在《易经》中,天地人是统一的,天地阴阳刚柔动静的微妙作用,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阐明这一原理法则,并广泛应用宇宙与人生的一切变化现象上,就能够使人知变、应变,就能够使人去恶向善,趋吉避凶。” 偌尔曼:“《易经》还真行!我有一点懂。那么说《易经》是以宇宙恒久无穷而有秩序井然的精神,劝勉人生要自强不息,造福人类,是《易经》的思想基础。” 喇嘛王:“天地间,变化万千,阴阳、刚柔、动静于循环无穷的变化作用中使宇宙生成,发展、进化,调合,统一;符合这一宇宙精神就是善,传统道德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善,这是基于道德律与自然律统一的思想。” 偌尔曼:“这不能不让我作他想!这说明,《易经》崇尚阳的刚健正大,也没忘记阴的柔和谦稳。这也是我所能体会出的一点精神。” 喇嘛王:“更重要的是,《易经》还告诫人们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它提示人们谨慎处事,适可而止。阿弥陀佛,人生千万谨慎,不可糊涂。所以,人们要弄懂《易经》中的道理,深入学习。” 纪蒲泰:“是啊!《易经》这部书有大道理,它阐释了宇宙大自然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的变化规律。” 偌尔曼:“这样的解释真有趣,也包含了一定的道理。要弄懂《易经》还真不易?” 喇嘛王:“因此,六经之首《易经》的产生,它那刚健中正、无穷无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之所在,所以,这一宇宙精神涵盖这一切,并与人生的立身处世原则相交融。” 偌尔曼:“大王真行!解释得真透明。” 纪蒲泰:“因此,有学者认为《易经》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代表了一个序列,序列的值在时间域中表示为周期。” 偌尔曼:“那学者怎样解释?” 纪蒲泰:“它的基本序列是1,2,4,8,16,32,64……。他认为,这一序列在大到太阳系(甚至银河系),小到基本粒子和生物遗传密码的各个层次都有,是多这天地生现象(太阳黑子周期,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周期,地震,洪水,气温,元素周期表,生物节律等)中的一个共同序列。” 偌尔曼:“他的意思我明白。它存在于事物的变化过程,和相互联系之中,它不仅在时间域、空间域存在,亦存在于物质结构。这样的启示,使我想起从物理学时空观念的发展来看,牛顿的绝对时空是想象的非真实的惯性时空,无法解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虽然后来推广到广义相对论,属于非惯性时空的范畴。” 纪蒲泰:“你还真牛!竟然斗胆评论牛顿和爱因斯坦,可见你的思维也很超前。所以,中国的易学时空虽然与广义相对论同为非惯性时空,但由于它认为时空是统一的,避免了牛顿的非真实,也避免了爱因斯坦时空因素割裂的矛盾。” 偌尔曼:“因此,《易经》可以解释行星绕日运动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了不起,无以伦比!可是先前,我只知道中国人称《易经》为‘大道之源,众经之首’,‘天地间罕见的奇书’。现在,我才与大家讨论,知道它深奥的理论,受益终身。不过,西方人对《易经》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喇嘛众臣:“那西方人是怎样服气的?” 纪蒲泰:“《易经》内容既能惯通天地,就能传播万里。因此,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易经》为西方科学家所认识,最早在17世纪末叶。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与来华传教士闵明我、白晋等人的通信联系中,知道了《易经》和八卦易图。莱布尼兹将其与他在1666年发明的二进制法相比较后,惊异地发现两者之间的思想,和数学表达方式有着惊人的共同之处。在此之前,他做梦也不曾想到,他的得意发明会在3000前的伏羲先天八卦图中,早就有所表达。” 喇嘛王:“是呀!他能不惊诧佩服吗?他步了中国古人的后尘……思维竟比他早3000多年……” 偌尔曼:“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三千年后竟然碰撞在了一起,能不让莱布尼兹钦佩激动吗?” 纪蒲泰:“没错,莱布尼兹钦佩激动之余,还未忘记要办一件事。而且还十分积极……” 偌尔曼:“何事竟让他那样积极?” 纪蒲泰:“有着迫切心情的莱布尼兹,当时给中国皇帝康熙写信,要求加入中国籍。” 偌尔曼:“他如愿以偿了吗?” 纪蒲泰:“世事难料,不知是由于中国方面的原因,还是德国的优厚的知识分子政策,以致于使得莱布尼兹又改变了主意,这件事情终于没能实现。” 偌尔曼:“那么说,驶往中国的‘船’搁浅了,要不,创立微积分的这一近代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可就树立在中国了。” 喇嘛王:“三心二意,怎能办事?不管怎么说,中国的《易经》还是比德国早三千多年!启迪了欧洲人,他们的交流和要求无疑给中国的《易经》作了宣传。” 偌尔曼:“或许是莱布尼兹的后悔,他还是在法兰克福创立了一所中国学院,以弥补遗憾的心愿……” 纪蒲泰:“受到《易经》的感染,德国著名科学家黑格尔,在哲学方面曾高度颂扬过《易经》。在自传中说,他的著名的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定律得自,易经》的启发。” 喇嘛王:“还有哪些外国人评论《易经》呀?” 偌尔曼:“欧洲哲学权威荣格曾在《易经》再版序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6000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易经》给后人思想的启发性,怎能不让人敬仰!” 纪蒲泰:“所以,惠勒也说:‘他早就为中国的文明所倾倒!’。” 喇嘛众臣:“你俩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崇拜?” 偌尔曼:“信不信?我看到一分书讯,是《宇宙物质成因学》的第二分卷即将出版的消息,也是本书作者致读者的信。” 喇嘛王:“《宇宙物质成因学》,这书可得是有大学问的人才能写!那信怎样说?” 偌尔曼:“信中写道:‘此卷是作者在破译了《伏羲古太极图》,完成了拉普拉斯一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并建立起一整套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一系列科学观念的一次总体上的大清理,和根本性的大改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