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第四节 禹王劈江 (第2/5页)
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其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下海之穷,横山之上,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禺疆之所,积水积石之山。”(《吕氏春秋-求人篇》)他问道:“谁还往下谈,我这只是个引见?” 纪蒲泰:“在此之前,你们叫辩经,我们叫辩论。可,我们现在进行的既不是辩经,也不是辩论,而更象是在讨论。” 喇嘛王:“到底是有知识的人,说话真有分寸,而且又说得得体明了,讨论讨论也好。使在座的人都能提高,多长见识了。” 喇嘛首相:“这个,我承认。也让大家长了学问。那我解接着大王的话题,《列子-汤问》说:‘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途,谬之一国,其国名日终北。无风霜雨露,不生鸟兽虫鱼草木之类,四方悉平,周以乔陟。……土气和,男女缘水而居,不耕不稼,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倦则饮神(潠?)(即泉水——引者),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 偌尔曼:“这个我也听不懂?还是有人讲讲灾变,也许与禹有关联,谁能谈谈?” 喇嘛王:“你呀,三句话离不开灾变。那我就再接着讲讲灾变。远古时,共工祝融大战,共工撞倒不周山,擎天柱折断,天漏窟隆,降大雨,淹没荒原,为救人间,女娲补天。可,洪水四溢,受山阻拦,到处漫延,人遭受灾难。后禹王降生,神赠神斧一柄,禹王带领族众,三斧子砍出三条江。才使江河畅通,治服水患,使族人免灾去难,人间平安。” 偌尔曼:“都哪三条江,请您明讲?” 喇嘛王:“禹王一发怒,第一斧辟出怒江,禹王平静后,第二斧就辟出澜凔江,禹王露出笑容,第三斧又辟出金沙江。从此后,江水顺畅,不再泛滥成灾。” 纪蒲泰:“这个故事真好,可以记录在卷,让人传看。” 偌尔曼:“关于人类文明遭受灾难,以致毁灭的传说,可谓自古即有。各国的文明进展各有不同,那是由于地里环境的不同,才孕育出不同文化的诞生。其情形又与刚才你们所说的诸国迥异。在座的,谁还有旁的见迪?” 纪蒲泰:“一些文献值得注意,那些文献和神话反映出早期文明的载体,似乎并不单纯是我们所理解的人类。” 偌尔曼:“何以见的?又有何文献载明?” 纪蒲泰:“中国的《山海经》是一部反映古代亚洲地理,民族,科技,文化,历史及自然风貌的百科全书。在各种古籍中,它保留的原始材料最多,不少学者认为,它应该被当作信史对待。” 喇嘛王:“对,应该好好保存,学习这本古典籍。但,我并未看过,只是听说,你可否给大家透露一些内容,让我们听听?” 纪蒲泰:“行。我只能选一些说说。然而,该书描写的一些人类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请听,书中描写时有小人国。” 扎布:“那你赶快说,赶快说?” 喇嘛众臣:“是呀。我们都想听听小人国?什么样?” 喇嘛首相:“都别乱嚷嚷,听听这年轻学者怎么讲?” 纪蒲泰:“这可都是古书上写的。《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大荒南经》:‘有小人名曰菌人’;《海外南经》:‘周绕国在其东,其为人短小冠带’。后世学者更补了不少资料,郭璞注《海外南经》云:‘其人长三尺,xue居,能为机巧’。郝懿行也说:‘《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小人过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鹤所食,大秦助之,即僬侥国’。” 偌尔曼:“你是否能用白话文解释一遍?” 纪蒲泰:“这很简单,也就是说:周绕国位于大秦国的南边,其人身长仅三尺,住于地学中,善于制作各种机械,耕种庒稼时,怕鹤抢食,便由大秦国人帮助防范,周饶国即僬侥国(僬侥系周饶之转音)。” 喇嘛首相:“我可否接着讲?” 纪蒲泰:“这里就象讲堂,谁都可以上台演讲。” 喇嘛王:“首相,有话请讲,不要误了时光,这里就是大经堂,你全当是辩经的地方,也说明我们木里人材旺,学富五车,这和辩经没有什么两样?” 喇嘛首相:“这就算是互相学习的学堂。据《拾遗记》云:‘员峤山有陀移国人,长三尺寿万岁’。” 喇嘛众臣中有人问:“何谓陀移?它可有名地?” 喇嘛首相:“我给你解释。陀移,很可能系周绕之别名。具体是什么?我也没考证,也说不清。另外,任昉《述异记》云:‘大食王国,在西海中,石上多生树干,赤叶青枝,上总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动其手足。头著树枝,使摘一枝,小儿便死。” 喇嘛众臣:“这是何理?树生古怪,什么东西。摘下一枝,小儿便死,岂不可惜?” 喇嘛首相:“这也让我长期以来,作过猜想,可,时至今日,结果无望。还望大家多想?” 喇嘛王:“按佛教义所讲,我的最真实的希望就是无所希望,让希望留在冥冥之中,让后人去猜想。往下,谁还接着讲?” 偌尔曼:“蒲泰,你是队长,又是学历史的,你肚里一定还装有不少故事,何不借此让大家听听奇闻异事?” 纪蒲泰:“我拗不过你。” 喇嘛王赶忙鼓励:“那你就说下去?” 喇嘛近臣:“说吧,大王的话就是旨意。在木里,没人敢违抗的?” 喇嘛众臣:“说吧?请你给我们解释那些谜团。还有那些故事没有说完?” 纪蒲泰:“想知道吗?请再听我说。及至晋代,有人发现长毛国,似乎也属小人之类。《异城志》卷下云:‘长毛国,国在玄股之北,居大海中,人短小,面体皆有长毛,披发无衣,与猩猩之属同。妇人做王。有城池,种田,居xue中。晋永嘉四年曾获得之,莫晓其语。’” 偌尔曼:“我接一句,显然该部落处于母系氏族时期,已具有文明的初步萌芽。” 喇嘛王:“什么萌芽不萌芽?应该是没文化。不过,我赞成你的分析,究竟是哪个王朝时期,我也不懂的。还是交给你们这些学历史的,去研究分析。那还有什么国?谁说说?” 喇嘛近臣:“我也说一些我所知道的。据史书上说,又有交胫国,腿脚弯曲相交。” 喇嘛众臣有人问道:“你怎么知道?” 喇嘛近臣:“你们不看山海经,怎能知道?《山海经》述:‘交胫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 喇嘛王:“还有谁能说说这些奇闻怪事?” 喇嘛首相:“我说,又有黑齿国。《海外东经》记载:‘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他又说,往下谁还能接着说,让众人听听?” 纪蒲泰:“《海外东经》所记,我还是记得清。又有毛民国。《海外东经》书上说:‘毛民之国在其东,为人身生毛。’又有一臂国。还是《还外东经》说:‘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在远方异人中,可谓奇异之至。” 偌尔曼:“这可谓稀奇之国,稀奇之人。在此前,我从未听说过?还是大家讨论吧?看看谁还能说出些啥?以示大家。” 喇嘛王此时才说:“我也听说过,也有互人国。而我也看过《大荒西经》,上面所说:‘有互人之国,人面鱼身,炎帝子孙,名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偌尔曼:“这么说来,那互人可不简单,还能上天,又能下来?那不成了神人?莫非也象西方的美人鱼?那样有意思?” 喇嘛王:“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些事只所以我们不知道,那是掌握的知识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