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大道非凡治 (第1/2页)
宁舟话中含讽,黑蛇怎会听不出来,不过他却并不着恼,而是道:“不说这些了,如今我的手段被你发现,那便手底下见个真章。” 话虽如此,黑蛇却无有丝毫动弹,宁舟哪里不明白黑蛇的意思。 其实他也不想打。 这入念斗法,凶险绝伦,一旦真斗起来,若神魂纠缠在一起,被秘法轰击到,当真是生死难料,比之寻常斗法,更加诡异。 所谓入念,就是箓境修士将神念打入他人体内,在暗处可用手段暗算,直接击杀神魂。 这种斗法由神魂为骨架,法力为后盾,施展攻击,宁舟并无修炼过此道,但他有太平五符,其中的幽门劫关和火侵炼宅,却可应对此道的。 宁舟在宝星阁时,也是因有太平五符,方能发现自己被暗算了。若非无有此物,他只能任人宰割,是打是杀,全然不是他能做主的。 宁舟虽掌此物,却也不敢掉以轻心,对方路数不知,手段不详,用两纸符书便与人对敌,他尚无那个把握。 黑蛇也是不想打,他本意是欺宁舟修道日浅,即便有道行,也未必有神念方面的斗法之道,仗着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才有胆害了宁舟。 此时预料有差,知晓宁舟也有手段后,他便打消了主意,不敢冒险的,压上全副神魂心魄之力,与对方较量。 二人僵持片刻,谁也不愿动手,还是宁舟首先打破僵局,“我也不管你是被谁驱策,念在同门一场,此次我可既往不咎,放你一马,下次敢有再犯,休怪宁某无情。” 这是场面话! 黑蛇听了心情一松,赔罪道:“师兄仁厚,小弟却是莽撞了,多谢师兄宽仁大义。” 他并未做下保证下次不犯,显然想在别处与宁舟相斗,宁舟不以为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本就没有指望,对方真的认错,“既然你这般心诚,宁某便饶你一会,去吧!” 言讫,火宅、闸门顿时化烟而去,不见踪迹,黑蛇也不耽搁,身影一晃,消失不见。 入念攻杀,生灭之间,存乎一心,随着黑蛇离去,宁舟睁开眼目,上下检视躯壳,见无有另外的手段后,不由稍感庆幸,“看来还需长做防备,不然太过被动。” 入念一道,千变万化,甚是难防,只因此道只能暗算,不能防备对头真身上门斗法,故此少有人练,即便习练,也就练个保身法门即可,不会在此道上,花费太过光景。 但练此术者,只要稍有精通,便可将不熟悉此法者,暗送无常,死都不知是怎么死的。 如非宁舟有太平五符在身,今日之局,或许便被暗害了。 宁舟才步入箓境,有些手段,暂无机会见识,经过方才之事后,宁舟便想改天前往汗青庭,向梅竹清请教一番。 翌日! 宁舟将观元宗山门所在,告知律香主后,后者便亟不可待的收拾妥当,欲要返宗而去,对宁舟道:“多谢道友近来关照,区区此次返宗,也不知何时再能与道友相见,以往种种,区区必当铭记在心。” 宁舟微微一笑,“俱是同道中人,来日相见有期,宁某便在此预祝,道友一路顺遂。” 律香主想起回宗有期,心里也是欣然,二人话谈片刻,律香主最后惜别宁舟,一道翠竹遁光,绝尘而去。 宁舟负手而立,凭风御虚,宽袍大袖衣袂飘摇,如似乘风而去,伫立片刻后,把身一纵,烟气渺渺,渐渐远去。 钓蟾宫,掷花台。 嶙峋怪石三丈飞台之上,立有三人,一女一俗一道,人前摆有明玉宝案,上置文房四宝,那女子约莫二八年华,不娇不媚,年岁看上去虽则不大,却是仪态万方,端庄大气,极具风范,不像是寻常女子。 她神情怡然,纤手皓肤如玉,绿波映照,便如透明一般,一手挽袖,另一玉手轻执笔杆,蘸了一笔浓墨,凝视宝案上的画纸,一笔挥就,纸张与笔墨,仿若融在一起,相得益彰,由浅入深,勾画细腻,黑线白条,越画越显精妙,在沙沙的摩擦声中,一副画像浮现在画卷中。 却是女子本人的画像,此时微风袭来,将树梢散花吹开几许,有几线光明洒落,恰好照中画纸之上,橘色暖光如轻纱覆盖,一时间画上人儿,如是活了过来,说是纸上涂云,妙笔生花,亦不为过。 掷花台上的中年男子,看了看那画,脱口赞道:“古时有画沙之说,为父观来,小渔亦是丹青妙笔,画中人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逊画技高明的大家。” 老道瞧了一眼,亦是赞叹,“青渔研修清源气经有日,内韵风华,气韵脱凡,由内及外,已将经中之意,全数倾注在一画之中,这份天资美质,与你师相较,也是差之不远。” 作画女子,正是素青渔,自从宁舟走后,她牢记宁舟的教诲,苦苦参悟清源气经,虽则此间灵机不显,但有孙伯廷时常用丹药照顾一二,也使得素青渔内气足壮,无有后顾之忧,自然而然的修出真气来,虽不如宁舟当年一气开四脉,却也逊色不多。 面对长辈们的夸赞,素青渔却无自满之色,对孙伯廷一礼道:“太师叔过誉了,青渔年幼识浅,技艺有限,实当不得如此赞誉。” 这一声太师叔,听的孙伯廷心里软乎乎的,很是舒服。 他曾与宁舟有些龃龉,虽则后来罢了,宁舟飞黄腾达,无有追究,但他心里却是忐忑,生怕哪一日宁舟想起这茬,来寻他晦气。便百般照顾素青渔,期望这点情分,能使宁舟看着素青渔的面子上,不来整治他。 如果再有一点好处,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素青渔放下画笔,面向素君堂,面有不舍之色,“当年恩师曾言,将我放置凡间,磨砺心境意志,待有成时,便接我回往上门修行。孩儿挂念父亲,私想孩儿这一走,恐与父亲难以见上几面,今日作画一卷,也好陪伴父亲。” 素君堂身为人主,虽则不舍自家孩子就此离去,但也知,那无量圣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