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王_第二章 巧遇(李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巧遇(李旦) (第1/2页)

    船刚刚靠岸,尚未放下船板,便听到岸上有人高呼“李大哥,李哥哥”。立在船头的李旦觅着声音望去,喊话的那个人尖嘴猴腮,一幅日本浪人的打扮。李旦瞧了又瞧,半响方认出这位竟是刚刚出任了长崎唐通事的冯六。

    由于朝廷对日本海禁,能来常来日本经营的唐商也不过百千个人。按照籍贯也就无非是江、浙、闽、粤四省。大家伙儿虽按照各自籍贯分帮结派,但终究都曾是大明子弟,彼此还是多有来往。这冯六在唐商中也算个异数,他出身山西,却属于三江帮的南京一派,为人八面玲珑,不管是对日本人,还是对来日本的唐商他都上下合辙,左右逢源。

    李旦见冯六在岸上迎来冷笑一声也不等船停稳,手扶着船舷,一个鹃子翻身从船头跃到岸边,张开双手迎了上去。两人在岸上相遇,李旦先一手像拎小鸡似将冯六拉着,笑盈盈的望着冯六已经剃成浪人发型的脑袋,满口亲切招呼道:“冯六,不不,你看我这破记性,今后不能叫你冯六了,平野六,平野六对不对啊。”

    难得冯六脸色微微一红,但转瞬间又变了回来,他也一脸堆着笑说道:“名字嘛,不过是个记号,叫个啥不是叫呢。”

    呸,忘宗背祖的玩意儿,李旦心中唾弃,嘴里却明知故问的问道:“平野六啊,今儿是啥风把吹到这儿了,难得说是专门等哥哥的不是。”

    冯六依旧一脸笑容,:“哥哥久不来长崎可能不知,小第今年在奉行那里讨了个唐通事的差事,今后往来长崎的唐船可都由咱家①查验。今儿听说哥哥的船来了,特意过来迎接。”

    李旦装模作样的挑起大拇指,:“了不得,了不得,三日不见,非吴下阿蒙啊,老弟出息了,出息了。”说罢一闪身,让开条路来。

    “那就不耽误通事干公务了。”

    “叨劳,叨劳,回头再跟哥哥叙旧”冯六一招手,指挥身后的下人们上了李旦的船。一顿饭的功夫,这些人把船仓上下都搜了个遍,又把船内的所载的生丝登记在册。李旦把同行李锦等人都唤下船来,站在岸边看着这些人折腾。

    冯六把船上货物点清后才下了船,来到李旦面前买好的说道:“哥哥这船有生丝一百一十七担,那就把零头抹了去,咱家就记个一百担好了。”

    李旦早封好了二十两银子,趁着搭手的功夫塞到冯六的怀里:“”“兄弟辛苦,一点散碎银子拿去请下人们喝茶也好。”

    冯六一面把银子又往怀里塞了塞,口上却托辞:“都是乡里乡亲的自家兄弟,哥哥你也太客气了。”

    拿了银子,冯六把账本收了,又招呼手下:“快点过来,把画像摆好,别耽搁了李爷的日程。”随即有俩下人将一幅画像摆在李旦等人面前的地上。

    李旦定睛一看,摆在地上的画像画的竟然是一幅钉在十字架的耶稣。李旦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诧异的问冯六:“兄弟这动静是啥意思?”

    冯六慌忙给解释:“这也是幕府的新立的规矩。幕府担心唐船上有洋和尚的信徒深入国内传教,下令凡是唐船上下来的都要踩着这画像走一趟,若真有信徒万万不敢这么亵渎他们信仰的神。”

    冯六这么一说,李锦等对李旦熟悉的人都不由得把目光对准了他,而李旦嘴角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来。

    没错,在吕宋时,李旦皈依了基督教,而且得了个安德里亚的教名。在吕宋的华商中有许多人都皈依基督教,有的人是被教士们感化,真心信仰,有的人纯粹为了应酬,方便与干丝腊人交往。而李旦入教却有他人不知道自家也不愿意外传的原因。不管怎样,对于上帝存在与否,李旦是不怎么相信的,早年间的海盗生涯让他俩手都沾满了血,不论是佛教的轮回还是基督教的地狱都难以恐吓得了他,小小亵神行径自然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在众人的注目下,李旦丝毫没有犹豫的第一个迈脚踏上了基督画像,出于恶作剧的心里,他甚至还在基督头上使劲蹭了蹭鞋底。见到李旦带头完成了这一仪式,他的下手的水手们也依次跟着照做了。

    冯六对这一情形十分满意,他让人收齐了画像,又凑到李旦的耳畔透露道:“今年南蛮船来的不少,丝割符制议下的生丝价格比往年低了不少,年景不太好,这事透露给哥哥知道,哥哥心里有个数就行了。”说罢带着人摇头晃脑的走了。

    事情到真如冯六泄露的信息一样,李旦上岸后找了几家相熟的大丝商,开价比起去年来要低了不少。以往一担上等丝在长崎少说也要卖到三百二十贯文上下。可今年大多给家在二百五十贯文上下。李旦最终只得以二百五十贯文一担的价格将一船生丝全部出手。

    卖了丝,李旦按照惯例分了部分花红给手下的弟兄和招募来的浪人。这些人银子到手后,有的去酒馆里喝酒,有的去花柳之处找老相好厮混,各自寻乐去了。

    只有李旦,找了件披风披在肩上,独自一人上了码头,一边漫步,一边思考着今后的打算。

    日本的一贯文约合一两银子,李旦让李锦在漳州采购的生丝不过是一担八十余两银子。今日行情虽不好,但生丝运到日本贩卖利润仍有三倍有余,高出运到吕宋贩卖许多。但对于此,李旦并不满意。

    他知道,来日本贩卖生丝和到吕宋贩卖生丝不同,去吕宋只需要一纸船引,来去便可光明正大,也不怕大明水师盘查。可由于朝廷对日本禁海,来日本贩卖生丝除了多添许多风险外,为了躲避盘查一船不敢装载过度的生丝。本来李锦打造这艘新舟,原本可装四五百担生丝,却只敢装了一百多担。来日本的单价利润虽高,但是如果算起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