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北六奇(三) (第1/2页)
唐寅作为苏州大学堂的骄傲与杀手锏。 一出场。 就是不凡。 在那次应天府的大乡试中。 初出茅庐的他,直接取得了头名的身份。 也就是解元。 而那一年。 他还不到三十岁。 年仅二十九岁。 要知晓,虽然在那个年代。 应天府已经不再是大明帝国的帝都所在。 南直隶与北直隶相比。 更是有着天与地的差别。 同品级的官员。 在北直隶叫做庙堂诸老,在南直隶的就只能叫退休养老。 应天府的乡试比不上洪武年间的含金量。 但是即使如此。 拥有着江南道精华所在的应天府试依然是几大乡试之中的大热门。 取得应天府大乡试解元的修士。 也会是下一年会试会元的大热门,甚至会在大殿之上极有可能被明天子点为状元。 要知晓。 历届明廷状元。 必定都是上品修士。 就算有时候一届会试可能没有上品修士。 那么大明帝国就不会点下状元,宁可状元其号空悬,也不愿屈尊。 而那一年成为会元热门的唐寅。 才二十九岁。 甚至离三十而立还有一年。 但是即使如此,那年的唐寅不仅取得了解元的好成绩。 更是被来自京都的大人物们所记挂了。 大明帝国建国之初,除了南北两京的乡试的主考官规定用翰林官,其余各地则教官、耆儒兼用。 但是耄儒之辈,常常会出现提携子弟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事情,如果自己被提携,那就是美事。如果别人被提携,就少不了举报攻讦之事。 这也等到永乐之后,天子定两京乡试考官仍用翰林,但各省考官不再用“耆儒”,只由布政司和按察司会同巡按御史在本省教官中推举优秀人才即可。 要知晓。 与王安之那个时代不同。 这个世界是修行者的世界。 这也意味着,其实科举考试中,这些考官更多的是一个见证者而非一个直接判断者。 但是即使如此。 有时候考官的插手。 也会让一场本来公平的考试变得不再公平。 也因为如此。 大明帝国对科举的考官也愈来愈严格。 在唐寅那科乡试,天子命司经局洗马梁储,翰林院侍读刘机为应天府乡试考试官。(梁储,詹事府司经局洗马,官从五品,这年四十八岁,是太子的老师;刘机,翰林院侍读),这两人都是位不高,但是权贵之人。 从京城到南京,因为是要彰显威势与庄重。 这等官员也不会直愣愣的用修为赶路。 反倒是选择速度较慢的巡车赶路,一路彰显天子选材的庄重与严肃。但是选择巡车赶路,京城到应天府陆路大约要走二十天左右。 等到二人赶至应天府。 那么举世瞩目的应天府乡试才开始正式开始。 乡试才刚刚开始。 忽然梁储就说大明得人,但当时还不知是谁,因为乡试之中个人表现虽然考官可以观看,但是不能知晓姓甚名甚。要晓得梁储为太子之师,平时常以严肃示人。此番轻佻之言,更是惹得众人非议。但是南都的诸公、卿、相们当得知是梁储说的得人后,并没有不悦,大家反而一反常规,在乡试还未结束就是凑钱聚了一餐。 众人兴致勃勃。 猜测梁储所说之人到底第几。 等到开榜结束之日。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取得第一好成绩的唐寅。 此时也一时沦为官场美事。 而唐寅也是春风得意。 一时风头无二。 流连欢场,纵情声乐。 更是写下“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只不过有多得意也会摔的多惨。 等到第二年会试。 这位六如居士刚到京城。 就在京城第一欢乐场所——庆余楼连败一十二名各省俊杰。 包场夜宿。 好不猖狂。 但是或许是时也命也。 他因为梁储的重视被很多人高看一眼。 但自然也因为梁储受到了他政敌的恶意针对。 科举还未开始。 就有人建言举报唐寅贿赂主考官。 此事一出。 引得天下震动。 要知晓每次会试,都是天下最重要的一次活动。在大明帝国威震寰宇的现在,可以说这热度完全不下于王安之前世的世界杯。 像唐寅这样的少年才子,更是其中的大大热门。 唐寅醉宿庆余楼十九日。 不说大明帝国的媒体,就连东胜神州外的各国媒体记者在外面层层围绕,等了足足十九日。 这夸张的架势,堵的就连庆余楼的送菜伙夫都进不去。 还是那位背景通天的老板招了几位大修士帮忙。 才能让唐寅喝了整整十九天的美酒。 可能也正因为此,出现了许多看不惯他的人。 在这等攻讦出现后。 一时之间,各种落进下石之话更是不绝如缕。 因为此。 明天子特定从深宫中下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