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8章:朕没做这事,你们不要相信 (第1/2页)
…… 科举-作八比文的弊病,眼不瞎、脑不蠢的人,都能看见! 自古都有人主张废除作八比文! 但是,科举成为定制之后,就成了祖制,就有了一套利益链,改革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只对作八比文动一动,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取仕考这个,士子们都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了,你这时忽然说要改革,要废除,这叫他们怎么接受? 这就好比某人给你下订单,叫做A物,许诺高价收购。 你在家里做,做的辛苦,期盼大赚一笔! 你做啊做,十几年几十年的精力都耗在上面了! 结果,某人忽然跑来对你说,特么的不收购了! 你能接受得了? 接受不了,当然就会闹事了! 清流中人就多有主张改革科举的。特别是要对作八比文进行废除! 科举-作八比文之弊病,刘玄也清楚,但是,对于废除,还是抱着谨慎的态度,没有冒然而动。 坊间小说戏剧,也有抨击、讽刺科举-作八比文的。 本届秋闱,合计有考生18018名,包括炎地两路,和吴地四路。其中炎地有5832人,占比约32.3%;其余为吴地四路,有12186人。 这些考生皆为秀才功名,享有一定的经济特权,免税免役,给朝廷带来的“损失”,大约为9万两。 基本皆为官办学校的廪膳生员,就是吃财政的,标准是人均月支钱600文,即0.6两,总计年共需支出约129700多两。 特权及供养,两项总计219700多两。 吴国面临北方强敌,财政压力大,为了开源节流,搞出了卖功名的政策。 即对官办学校进行扩招,增加了个叫“增广生员”的名头。 花钱就能得这名头,入学读书,得到举人功名的老师的教导。 但是官府没有财政供养。 做为交换,“增广生员”这名头还有更大的好处! 就是也能参加科举! 等于是买了个秀才功名! 作价是白银36两。 这种水货秀才人数极大,占比超过60%! 本次秋闱,炎国朝廷不承认他们的身份,不接受他们的参与考试! 吴地人口、秀才本就比炎地要多,如果再放这些水货进来,吴地的占比就更严重了! 而且水货秀才仗着钱得功名,本来也侵占了吴地的正经秀才的利益——竞争压力增加了啊! 吴国不但卖秀才功名。举人功名都能卖,作价是140两,如果出到180两,国子监的大门向你打开!可以不必参加秋闱,直接参加春闱会试! 不但功名能卖,官位都能卖! 只要你有钱,科举都能不用考了,直接做官! 七品县令小县的一个只卖980两;大县三五千两,更贵。 最高能卖到正四品,作价16400两! 这样的卖功名、卖官位的政策,也不是吴国特有,楚国也有。自古就有!这是朝廷财政不足,为了补充财政,被倒逼出来的祖传秘法。 玩的最彪的汉灵帝,三公都能卖,作价1000万钱,折银约5万两。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三公在那时多为虚名,卖得还不算贵。 当时也没科举制,选官用人靠征召、举荐制度,本来还重人品口碑。到了灵帝这里,就是赤果果的靠钱了。基本上什么官都能卖。 “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 “是岁,卖关内侯,假金印紫绶,传世,入钱五百万。” 两千石郡守是实权官,比三公作价还贵,卖到了10万两。 相当于吴国的正四品。 灵帝卖得比吴国贵出数倍,太会做生意了! 不过呢,皇帝是体面人,朝廷也是要脸面的! 卖官鬻爵这种事,也不会正大光明的去干,表面上还要糊一层漂亮的妆容的。 这层妆容,就叫做:捐献。 国家在困难的时候,你不离不弃,出钱捐献,支持国家,这说明你是个心中有陛下、有朝廷的人啊! 你不负国家,国家当然也不能负你! 所以,要奖励你! 奖品就是——功名官位! 这一番漂亮的cao作,就把卖官鬻爵,装扮的漂漂亮亮,充满了正能量了! 出钱买官,做官难道是去为百姓服务的? 当然不是! 买官是投资! 投资是要回报,是要利润的! 做官怎么收回成本,赚取利润? 无他,只有六个字:搜刮民脂民膏! 故而,卖官鬻爵之下,必然导致官僚吏治严重败坏! 如此治世之下,官逼民反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 转眼之间,秋闱考试结束了。 放榜要等到九月中旬! 有的考生经济拮据,在路城久住不下,回老家去了。有的考生则留在路城等候。 成绩出来,朝廷放榜,不仅在路城张贴,更会通知到籍贯老家! 九九重阳,民间风俗,拜神祭祖,佩戴茱萸香囊,秋游玩赏,登高祈福。 炎都寺观人流如织,拜神求高中的士子往来不绝,生意兴隆。 街市上也比平常热闹的多! 这天下午,刘玄去看皇后,说了会儿话,忽道:“自从你怀了垠儿,一直都没有出宫去游玩,今天傍晚我们出去转转吧。” 孙雯听了一喜。 长居宫中,难免郁闷。 梁婉柔在旁照顾刘垠,闻言,吃惊的望向皇帝、女儿,听皇帝的话,言外之意,貌似——他们以前常出宫去玩? 她正吃惊,皇帝也往她这里看来了,“垠儿也带上,咱们四个人一起去。” 孙雯用询问的语气小心翼翼的说道:“要不把高家两姐妹,和沈meimei、叶meimei、蔡meimei也一并叫上吧?” 刘玄愕然:“她们?” 孙雯:“她们来宫中也很久了,从没出去玩过呢。想必在家时也是深在闺中,鲜有机会出去玩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陛下何不一并带上她们呢?” 刘玄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我却没有想到她们,还是你想的周到。好吧,就听你的,带着她们一起吧。” 便命人去传她们来。 不一会儿,高沁、高玉、沈阳霁、叶滢、蔡音仪都来了,礼罢,赐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