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8章:朕没做这事,你们不要相信 (第2/2页)
刘玄对孙雯道:“你说吧。” 孙雯微笑着对她们说道:“刚才陛下与我商议,今日重阳佳节,傍晚一道出去游玩。” 五人本不知传她们来是有什么事,忽听是这样的事,大吃一惊! ·出、出去游玩? 她们都懵逼了! 难以置信! 都道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望向皇帝、皇后,各个目瞪狗呆! 沈阳霁:“皇后刚才是说……出去、游玩?” 孙雯点头笑道:“是啊。” 五人得了确信,又惊又喜! 她们万万也没想到进了宫后,还能再出去玩啊! 在家时,虽然养在深闺,但是一年到头,其实还是有几次机会出去转转的。到了宫里,按制就不能再出去了,等于近乎坐牢,只是牢房比较大、奢华、待遇高。 蔡音仪犹疑的说道:“这、这……这不和礼法吧?” 孙雯望向皇帝! 刘玄嘿的笑了一声,没所谓的说道:“朕坏礼法,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再坏一回,也不算什么,莫非蔡婕人还要向谏官去告朕的状?” 蔡音仪一惊,跪倒说道:“妾不敢。” 刘玄:“起来吧,朕就说句玩笑话,没有怪罪的意思。” 蔡音仪:“是。”乖乖的起身,低着头,不敢再说话。 刘玄又命曹少钦准备。 傍晚,一架马车低调的出了皇宫,后面跟着一个班的内卫,都穿着便服,未带掣电连发神铳。 刘玄坐在车厢里,望着女扮男装的美女们,恍惚想到了前世,心道:要是前世带着这么多美女逛街,那得多招摇,引人侧目啊! 马车驶进街口的一个院子,众人从马车上下来,出院子,往街上走去。这是内务府的一处产业。 街市上十分热闹。暮色笼罩下来,街道两边的店铺、摊位上都挂起了灯笼。艾香散漫,人声鼎沸。 刘玄与孙雯走在最前面,梁婉柔抱着刘垠,在孙雯左侧,后面跟着高沁她们,内卫将她们一行护住,看这架势,任谁看到,都会明白,这些人十分尊贵! ……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纸包不住火。 慈禧杀光绪那么隐秘的事,还有流言传出来。 何况刘玄带着后宫一串人出去?这一次,干的有些大!知情人太多,人多嘴杂,难免暴露。 重阳之后,过了一天,谏官便隐隐听到了风声。 谏官有两种,一为六科给事中、一为监察院的御史。 这两机构,分属不同系统,权责不同,却又有重叠之处,互为补充,实为一体。 上对皇帝进谏,下对百官监督! 监察院偏重于监督百官,维护律法纲纪! 六科给事中则偏重于监督官僚对朝廷决策的执行情况! 对皇帝进谏,则比较烂大街,并非他们的专权。 彭秩既不是六科给事中,又不是监察院御史,也经常向皇帝进谏。 向皇帝进谏,是官僚都有的职权。 这是对皇权的一种“制衡”。 皇帝集中大权,拥有最高决策权,独裁国事! 但是,皇帝毕竟不是神,能力也是有限的,万一一个决定,思虑不周,有疏忽之处,那就可能会酝酿出大祸! 怎么办呢? 为了防止这种疏漏,就需要有人来帮助拾遗补缺! 这就是谏官。 传说舜帝的时候,就有了“纳言”官。 自始以来,谏官制度都是夏邦政治文明生态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天子封建诸侯”时期,还是在“皇帝郡县”时期,都有没有消失过! 非但没有消失,还在进步发展,不断的完善。 周厉王道路以目,成为反面典型,数千年来,名气不衰!历代帝皇都引以为鉴! 谏官的话,你可以不听,但是不能不准人家说! 给事中的办公处就在皇宫内,设左右侍中两人,给事中十二人,听闻消息后,左右侍中,领着十二给事中,联名上谏。 谏官风闻奏事,这是他们的职责,不做就是失职。 谏书呈送皇帝。 不久,监察院系统也上谏书来。 ·陛下您是万金之躯,娘娘乃是千金之体!陛下居然带着娘娘出宫玩,这实在是错大发了啊! ·万一要是有个意外,可叫臣等、万民,如何是好? ·陛下啊,你这样做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娘娘不服责任,对列祖列宗、对天下百姓都不负责任啊! 刘玄看了。 这种事情,哪里能承认? 要是承认了,非得搅得舆情汹涌! 要是给心怀否侧的人知道了,暗处着心,埋伏下黑手,那该怎么办?徒生事端! 所以,这种事,就算做了,也不能承认! 批复,表扬了他们尽职尽责。但是,这事是谣言,朕没做这事,流言止于智者,你们不要相信。 得知皇帝的批复,谏官们也信了他的话。 皇帝偷偷出宫玩,这种事在历史上不少见。 但是,还带着娘娘们一道出宫玩,这就太不可思议了! 不可信! 绝对不可信! 他们本就不相信会有这种事! 这事太荒诞了! 这事流传出去,京中百姓也听说了,议论起来。 相比较于官僚们的不相信,百姓们更愿意相信是真的,那样的话,奇闻轶事,就更有趣,更有戏剧性,更能令人有谈兴啦! 就算官方强调没有这事,他们仍旧自我脑补剧情:陛下就算做了,也不会承认啊!所以陛下说没做这事就没做? 究竟有没有做呢? 嘿嘿嘿!~ 你猜? 留京的士子们也听说了这事,都惊呆了,陛下这么会玩吗?不会吧?这也太出格啦!谣言肯定是假的! 有个人见众人热议这事,忽的灵机一动:这么多人关心这事?我要是写个小说、剧本,“紧抓热点”,蹭热度,岂不大卖? 念头一起,就再也压制不住,钻进书房就苦思冥想,构思起来。 一个故事,从他的脑海、笔尖流淌了出来。 ·虚构一个王朝! ·叫什么呢? ·如今圣明天子临朝,取个明字,就大明王朝吧! ·皇帝叫什么呢? 寻来百家姓,闭着眼睛随意一指,眼睛睁开,却见手指点中了朱姓! 嘿! 他不由的笑了! 朱色即红色。 炎色也指红色。 这不巧了吗? 朱即炎啊!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