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九章,回门 (第3/5页)
将与她为敌,惊风草动她都要担心。 袁夫人步出大门,在心头暗叹。 一个女官在宫中都警惕到极点,那姑奶奶呢?她过的又是什么日子。看似她集荣华于一身,又有谁知道她心头的苦? 下意识回身看一眼自家大院,院门深处自己的住宅中,有着自己丈夫的牌位。 她每天所拜的,那隐藏佛龛中的不是神佛,则是袁训的父亲。 为了那佛龛中的灵位,袁夫人才每年都步入宫中。年初二的这一天,中宫或不出来,她就去见她。 哪怕是提心吊胆的见上一面,袁夫人也会前往。 大年初二,本就是姑奶奶见娘家人的一天。而袁家的长辈,早就都去世。 立于大门上微作思忖的袁夫人,宝珠袁训若在这里,都将认不出她。她的满头白发,细细的抿得整齐。有数枝钗环压住,白发银若明霜。 她本就面容年青,这看上去又年青许多。 布衣换下去,换的是一件浅紫色有风就将随去的锦袍。她和她的儿子都是边城出生边城里长大,并不是过于怕冷。这锦袍又料子柔暖,总有些春风徐来般,在北风卷起又休,休了又卷。 她的人,就乘风将去般的高凌起来。 稍作打扮的袁夫人,不仅高贵,而且富华。 奉命接她的女官在车中也赞叹,实在是太美了! 她算是中宫的心腹,接来送去的已有好些年。可她,还是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在今天,为什么一定要接这位“民妇”。 袁家无官无职,上追三代也追不出一点儿官气出来。在女官眼中,袁夫人虽气质高华,从身份上也只能算是一个民间妇人。 马车上,自然是无标无识。悄无声息在隐蔽的宫门夹道中停下,一乘小轿飞快过来,袁夫人屏住气息飞快上去,小轿再就飞快地离开。女官跟在轿后,也一样是飞快,那裙子边因快速而舞得若游鱼水波,在地上闪过一道又一道金边银线。 好看是好看,但主人内心的凶险担心也暴露出来。 淑妃立于宫室中,不让一个宫女靠近。等见到几个人夹着袁夫人进来,淑妃暗暗放下心。到了! 由宫门到这宫外面,都有让人看到的嫌疑。 但到了这里,也就安全无事。这宫里的人虽然多,没有一个人敢乱出去。 袁夫人悄然滑进宫室般,淑妃又伤起心来。大年初二的,娘娘还有娘家人可以见见。而自己的家人,却往哪里去寻找? 廊下的冬青正长青,而淑妃却想不起自己的家乡父母。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淑妃脑海中一出现那晃动的小船,同自己一般哭泣的少女们,脸上都沾着泥灰,手上都绑着绳索……就头疼起来。 她按住额角急步回宫,她不要想,她也不想再想。“娘娘,”宫女们发现她的不对,忙过来搀扶。 “我没事,我又犯了头晕病,让我睡会儿就好。”淑妃有气无力的靠在一个宫女身上,闻到女身上那进贡于外疆的脂粉香气,再睁开眼看看金粉涂就的宫墙。 这是在宫里。 我是淑妃。 过去那不堪去想的事情,已经过去。 有谁被卖过再卖过,还会觉得这种事儿不算不堪呢? 龙凤纹五屏式坐椅上,中宫眸子中微微的几点泪。在淑妃心门紧闭,不愿意回首往事时。往事,也濡湿她的面颊。 袁夫人带着一个小食盒进来,正在打开觉得不对,看了看,就微笑:“姑奶奶见娘家人,没有不落泪的。” “是啊,”弟媳宽慰的言语,总是能把中宫的悲伤抹去。她往食盒中看,带泪而笑:“大年初二的,还能见到你,也不枉我在这宫中挣扎一场。” 她只有一个弟弟,自然有一双父母。 她还记得当年离家时,母亲抱着她哭了一整夜,她至今还记得那颤抖的腔调和落在面上的泪,泪水guntang的,曾无数回把她从梦中烫醒。 “大妞儿,不卖你,弟弟就不能活。” 她的弟弟在娘胎里受惊,从生下来头一天起,就三灾八难的过每一天……。 中宫拭干泪水,对袁夫人打起自然的笑容:“又给我做饼子了。”袁夫人取出的数个小碟子里,摆的不是精细点心,而是野菜饼子,微黄的玉米面饽饽。 “这是宝珠做的,宝珠如今也会做了。”袁夫人取过一个野菜饼子,这是去年的野菜剜了来,晒干,等到初一做好,放在蒸笼里,才能今天带来。 野菜饼子看时,甚至是好看的。特别是用精细白面蒸成的,野菜乌黑,白面雪白,颜色搭配上先就取悦了眼睛。 中宫迫不及待伸手去接,袁夫人和往年一样,放在嘴里先咬了一口,再撕去咬过的缺口,再送给她。 中宫就笑:“你呀,” 咬上一口饼子,苦涩漫入口中。中宫却喜悦上来,细细的品着那苦,点头愈发的喜欢:“还是往年的那个味道。” 这种饼子,是她以前在家时常吃的。带着她对家的回忆,也带着她对父母的回忆。 中宫竭力忍住泪,一口一口慢慢嚼着。在她于繁华锦闹中挣出头来,自然是寻找自己的家人。她曾不止想过一次,弟弟羸弱,一定早就死去。 万万没想到老天这般的厚待于她,她的父母兄弟虽已不在,却留下一双的儿女,和那深爱着他,甘心为他年青守寡的弟媳。 中宫就想那双双的儿女想起来。 “大妞儿去年说回来,把我喜欢的不行,可后来那使臣跑了,她又不回来了,真是让我想的慌。”中宫把一个饼子吃完,又取过一个玉米面的饽饽。 姑奶奶回门子,最不济的家,也得包顿儿饺子。可当年她的家里哪里有,最能让中宫有归宁感觉的,就是吃野菜饼子和玉米面的饽饽。 她就爱这个。 而且这个,还是她的小弟在遗下手札中提过的。 袁夫人容光焕发,论起来天下的父母,除了狼心狗肺的那种,提到自己的儿女应该都是这个表情。 “她又生一个孩子,三个了,” “是吗?长得像谁?”中宫雀跃地问。 袁夫人抿唇而笑:“我和娘娘一样,我也没见过。”中宫略有歉意。她找到袁训母子以后,就强接了来。等接到京里,才知道还有一个孩子已经嫁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