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第二波援军 (第2/2页)
的消息,大岛健一也是狠狠的松了一口气。说实话,在得知自己被包围之后,大岛健一除了向陆军部请求支援之外,也费尽心思想要突破国防军的包围圈,就算不能赶往青岛,能够到其他地方休整一下获取补给也是一个喘息之机。 奈何国防军围住他们之后就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蔡锷用兵一向不拘一格,在这种适合用正兵的时候蔡锷能够让敌人感觉到什么叫绝望。毕竟现在蔡锷手里可是有着足够的优势,第一集团军全员赶到,第五集团军也有两个师前往青岛支援,再加上早已进入山东的第六集团军,日军周围已经是接近20万人的一个大包围圈,而且他们只需要围住三个方向,另一面的大海在联合舰队第二舰队离开之后根本没有给日军逃走的可能。 所以在发现自己周围三个方向每个方向都有超过自己两倍的人数之后,大岛健一心里渐渐有了一丝绝望的感觉。尤其是在蔡锷的指挥下,国防军的布防堪称稳扎稳打,根本没有日军可以利用的薄弱地点。 日军在这一个周多的时间里组织了无数次突击,企图突破包围。但是不管是他们组织小规模分散突击,还是全军突击,国防军都应对自如。如果他们选择小规模分散突击的话,国防军就集中一些战斗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兵驻守在关键的地方,如果他们选择全军出击的话,那国防军就火力全开把他们打回去。 说实话在这一个周多的时间里,蔡锷和其他国防军高官心里还是有些不安,毕竟国防军扩军太快了一些,现在接近60万的国防军主力部队里面从军超过两年的不到一半,甚至还有三分之一的新兵刚刚进入主战部队不久,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战斗经验。所以在刚刚开始跟日军接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担心这些新兵会成为日军的突破口,从而导致战事的失败。 不过很明显,国防军人数和火力上的优势太强大了,很多次国防军的阵地都被日军给攻击得摇摇欲坠了,结果一通炮火支援下来,日军的攻势就被拦腰截断,然后国防军的增援部队抱着大批轻重机枪上来一通扫射,攻上来的日军就不得不狼狈逃窜,放弃看似唾手可得的国防军阵地。 这么一个周的你来我往下来,国防军虽然迎来了上万人的伤亡,但是一大批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新兵也接受了战火的考验,已经不再成为拖整个国防军战斗力后腿的软肋了。而且因为日军主战武器三八大盖的特性,国防军的战损里面很多都是贯穿伤,实际伤情并不严重,只需要在后方好好修养个一两个月就能够再次走上战场,成为一名英勇的老兵。 反观日军方面,本来就只有三万出头的部队在连番突击未果之后,人数已经只有两万出头了,而且日军损失的这近一万人是真真实实的战死在了崂山脚下这片战场之上,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把尸骨带回北海道家乡。 不过能够在极端的人数劣势和火力劣势之下打出这样的战损比例,也充分说明了日军确实是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当初第六集团军全军攻打济南城的时候,济南城内的守军也跟最初的日军部队人数差不多,但是等到济南城被攻下的时候,国防军方面也不过只有几百人的损伤。 要知道历史上的抗战当中,中国军队往往要损失至少四五个人才能够击杀一名日军士兵,很多战役当中甚至日军损失几十个人就可以击败一个师乃至一个军的国军部队。 当然,出现这样的战损比例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在的国防军本身武器装备就堪称豪华,早有预谋的周泽端也为这场战争准备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可以让前线部队敞开了开火。同时现在的日军部队装备也远远比不上历史上十几年后,很多日军著名的主战装备现在还在开发当中,并没有开始列装部队,历史上差不多在1921年前后的时候,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等陆军装备才研发成功,开始装备部队,所以现在的日军甚至还在使用日俄战争时期的哈奇开斯机枪等老式武器。 与此同时国防军的士兵虽然战斗经验不足,但是也是经过了精心训练的,在体力和力量方面可以说是不输于日军。同时国防军内部也引入了赤军的政委制度,告诉士兵们这是为何而战,所以国防军的士气也丝毫不逊色于拥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士兵,所以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能够依靠优势火力抵挡日军的突击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