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_第136章 司马芝的考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司马芝的考题 (第1/2页)

    第136章司马芝的考题

    司马芝对待一件事情是非常认真的,甚至已经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在家里是一个孝子,在儿子面前是一个严父,而他一直奉行的座右铭便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周瑜对他有恩,对他母亲有恩。这个恩,他会报。

    “周使君,我一路南下,所经之地,确实没有江夏郡政清人和,北方流民来到这里避难,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待遇,我也看到许多人对使君感恩戴德,可是其中仍旧有许多问题。”

    周瑜笑道:“先生请说。”

    司马芝将扇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昂声道:“将军政刑宽厚,在治世尚没有问题,可在这乱世之中,却并不适合。”

    周瑜的眼睛微眯,心下一惊,此人居然能看破如今江夏的这个大问题,绝不简单。周瑜初立江夏,一切制度沿用旧章,就是有了新章也是草创未全,所以周瑜也一直就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只可惜人才不足,也就时时没有动起来。这时候听司马芝一说,顿时觉得来了希望。他既然能够看清楚这个问题,想必是能够处理其中的问题的。

    “先生请细讲。”

    “如今江夏郡北方流民甚多,虽然将军肯定做了不少安排,但这些人中良莠不齐,盗贼也盛,这些人用好了,便是江夏难得的助力,若是用不好,则必成扰乱治安的根源。所以将军应该更定刑例,乱世用重典,宽严相济,方不失为妙策。”

    周瑜急道:“先生所言甚是,我也久有此意,不知先生能助我否?”

    司马芝摇摇头,道:“感谢将军,在下现在并无出仕之意,此番说这些话不过报答将军一饭之恩,还望将军体谅。”

    说罢,便要转身告辞,司马岐也神色慌张的向周瑜行了一礼,然后两人便出了门。卫兵未得周瑜命令也不敢阻拦,任由两人离去。

    周瑜脸上并没有什么尴尬不满的神色。这个时代,读书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cao守,在自己选择他们的时候,其实他们也是在选择自己。周瑜笑道:“这位先生倒是一个直爽人物。”

    这个时候,人群中便有一人道:“将军,此人乃是河内著名的书生司马芝司马子华。”

    “哦,可是那个在鲁阳山以孝救母的司马芝。”蒯越走上前一步对周瑜道:“正是此人,此人在武昌现在也有些名声,平时在西市摆着一个字画摊,以卖字画为生。”

    周瑜暗道:“果然是历史上的那个直爽司马芝,这样的人才怎能错过。”

    于是对众人道:“诸位,既然大家应招贤令而来,必然都是才华横溢,智谋无双,你们稍待几日,我会安排人对大家进行测试,必会量才而用。”

    “谢将军!”

    众人大喜。

    周瑜随即同众将出了门,周瑜快步的牵着自己的马,追上了正在人群中慢行的司马芝。

    “先生慢走!”

    “将军有何事?”

    司马芝转过身来,看着身后黑压压的人群,他甚至在想难道周瑜因为自己刚才的拒绝要治自己的罪不可。就连他的儿子司马岐看到那些虎背熊腰的军士,都忍不住心里有些发愁,甚至身子都有些瑟瑟发抖起来。

    周瑜道:“先生之母住在西市,离这里很远,大概等先生回去的时候,恐怕高堂腹中已感饥饿了,莫不如将这匹马骑了去,如何?”

    司马芝没有说话,而是看着周瑜似乎在想什么。周围已经被人群包围,就是那些儒士也远远的看着,一时之间都在这里窃窃私语。武昌的民众大多都识得周瑜,这时候看见他们的将军在大街上将缰绳给一个中年文士,都有些好奇。

    司马芝看着周瑜道:“在下一介书生,一生与书卷为伍,从未骑过马,若是将军不嫌弃,请帮忙为我牵牵马如何?”

    什么?

    众人大惊,旁的百姓也纷纷窃窃私语起来。周旭在一旁首先听不下去了,大声道:“放肆,公子乃佛波将军,怎可为你一介布衣牵马缒蹬,实在是猖狂的极了。”

    一边的徐晃也是大怒不已,周瑜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他的主公,更是他的救命恩人。恩大于天,怎可受此大辱。

    他猛地上前,一把抓住司马芝的衣领,提起钵大的拳头便要打去。

    周瑜忽然出声,道:“公明,不可无礼。”

    徐晃收了拳头,气呼呼的站在一旁,冷眼看着司马芝,活剥他的心都有了。

    周瑜微微做了一揖,笑道:“先生莫生气,他们久在军旅,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