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2 晨光重现 (第1/2页)
“小‘女’随大娘子迁居大宋,日后愿能拜望大人。初回故国,难免有所差池,将来还请大人指教。” “……自然如此。” 那些家将们好奇围观到此。 他们肃了脸,知道这小姑娘应该是‘女’坊主真正教养出来的心腹。 在泉州城里,蕃坊‘女’子出面和官府打‘交’道,本就常见。 年纪虽小,再过几年就能出来掌柜办事了。 更何况,他们的眼睛也看到了她披风下的小弩机,还她她佩在腰间的小刀。 山路前后都是火把和人影,楼云不动声‘色’地看了季青辰一眼,客气笑道: “坊主的唐坊里,极多出‘色’‘女’子。想来都能助坊主一臂之力。” “大人夸奖,只是会做些杂事,让我能找几日歇息。将来她们到泉州城免不了和当地官府接洽各种事物,如能向大人拜望,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对视间,他终于也明白: 她就算是想歇一歇,也是因为要空出余地来,让这小‘女’孩子多多历练。 更何况,唐坊还有李海兰、李墨兰那样的能干‘女’子,还有许氏七娘…… 而他治下的泉州城,仅是城外蕃坊里就有四十万蕃商,有唐坊十倍之地,也许正好让她们历练。 她在江北边境押上了一年一万五千两的砂金,本来就是要赌一把。只等那边境河道上开始做生意,她才能回本。 到时候,只怕这叫季蕊娘的小‘女’孩都能独挡一面了。 “我记得古书上有一句话。” 他突然又道。 国使开口,她自然只能接上。笑问着道:“不知大人指是那一句?” 她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她也诧异地发现,楼云看向她的眼神,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神‘色’。只听他笑道: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河——我明白坊主的意思了。将来坊主让小坊主和李姑娘她们在蕃坊办事时。我自会多予方便。坊主如果还要在蕃坊重开坊学,有为难之处时还请向我直言。” “……” 她不知道他从哪一处看出来她有那句话的这意思了,然而他确实说出了她将来到泉州城 后的打算。既然他愿意给予方便,她当然也要落力为国使大人捧场,客气逊谢, “大人夸奖。多谢大人。” 离着唐坊还有五里的山路。一行人继续在山中前进,仍然是楼云的家将开路,他走在其 中,她和她的坊丁压后。 “大娘子……” 季蕊娘终于放松下来,被季青辰牵着走路。她也兴奋说着各种坊里来的消息。 小孩子清脆的说话声,不时会飘到楼云的耳朵里,他走在了前面,山路边的树冠渐渐稀疏。 启明星已经升起,映入他的眼中,天边仍是灰‘蒙’‘蒙’的。 想起刚才和她的对话,不知怎么回事,他就心情愉悦了起来。 尽管眼前。他与她仍然毫无‘交’集的可能。 甚至她眼底,对着他还有淡淡的冷漠。 但她毕竟还是她。 她并不是他原本想象的那样天真柔弱,她是去年在蕃商大会上让他吃惊意外的‘女’子。她仍是在鸭筑山旧祭场里让他上当暴怒的生蕃…… 楼云心中莫名安慰的时候,季青辰也在小蕊娘嘴里,听到了无数消息。 比如救起小国主的人是扶桑海商,而西坊的扶桑海商需要季辰虎的支持。 比如,小国主现在居住在国守城里,人人都在劝说他和虾夷人联手。 小国主可以向虾夷部族答应的条件是。只要他顺利还驾平安京城,平氏愿意归还全部的虾夷土地。 到了山脚。几十条南坊板船在等着迎接,她看到了许大和许四。也知道许淑卿等人在南坊大屋里安排迎接国使和坊主回来的饮宴。 而南坊大屋里的“国使”,才是楼大。 她坐上迎接的板船,一边和背通奴密议着,一边远望着唐坊水‘门’时,她就已经知道: 至少,她暂时不需要担心季辰虎,不需要担心暂时不愿意和她迁回在宋的坊民。 只要虾夷部族答应小国主的条件,唐坊应该不会马上有危险了。 足够她一批接一批迁他们回去。 “楼云的事,你没有说实话。” 阿池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她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身边的他。 “他和你提过你们的亲事了?你没答应?” 她有些意外,刚才他和楼云在山道上说话,根本没有一句是见不得人的话。 他怎么又开始怀疑了。 “并不是我没有说实话。他在鼓楼上确实什么话都没有提。只说了宋国的公事。” 她本是牵着小蕊娘下船坐车,索‘性’让阿池坐在了牛辕上,另一边赶车的是姬墨,阿池 仍是拿定了她和楼云之间有什么往来,断然道: “就算是如此,也必定有事。” “……” 在阿池的质疑中,她‘摸’了‘摸’身边坐着的小蕊娘。 “……你说得没错。我也不是小‘女’孩子了。他没有说明,我心里也有数。” “你居然也不问他?” “……” 她简直是无语,暗骂这阿池,他还是个男人呢,也没见他先去和楼铃说话? 但她却只能解释着,道: “我问他什么?我这边还正准备订亲呢。我愁自己都来不及。我与文昌公子确实少了相处。我也不知道这‘门’亲事成不成……” 阿池的不为所动,不被她带偏话题。 “不用管这些,他是怎么说的?” 她只好继续道: “他能说什么?他和顺昌县主订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