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9 坊学教本 (第1/2页)
然后,她走了几步,轻轻打开了自己的屋‘门’, 地板上有几件新衣裳,那是谢‘药’头早就按她的吩咐送来的。 他从这松风居里,寻出来几身她能穿的‘女’宋服。 谢国运每年几乎都在唐坊久住,所以他的衣裳小半是台州家里带来,大半反倒都是从唐坊的成衣铺里买的。 他身边也少不了‘女’人。 这些‘女’服应该来自李家二‘女’李秋兰的裁衣风格,和她的喜好并不完全一致。 但总比她下山时,完全不打扮地去见陈文昌好。 楼云回坊,陈氏叔侄一定会出坊来迎接的。 她在地板上坐了下来,捡选着这几身新衣服,想起刚才没来得及再问季洪一句: 陈文昌在南坊大屋里住得怎么样。 她已经得到消息,三郎也是把陈家叔侄安置在南坊大屋里的。 至于他一天一宴款待的国使,当然只是个幌子。 他自然有办法让别人不敢来问真假。 她一边捡选着哪件衣裳更好看,一边回想着刚才楼云准备回朝的事情。 只看他对扶桑内‘乱’完全没兴趣的反应,她比在鼓楼上更清楚地意识到一点: 他这次来东海,使高丽,泊扶桑,只是他种种谋划中的一个环节。在此之后,还有一环扣着一环…… 只不过,她也有她的计划。 也许楼云并不能明白。 她能感觉到,他在鼓楼上看着她时,失望的眼神…… 她膝行几步。打开墙角摆放的两只鎏金小唐柜。 里面有她抢来的信,包在一层旧包裹皮里,还有谢国运那本手抄词。她取出了唐柜里面的一只梨木妆镜盒。 镜面光亮,照出她又小又空‘荡’的屋子。 除了小‘女’寺奴曾经住过的隔空房间,她四面房间里住着的是姬墨、背通奴、楼云、楼已。 要进她的屋,必定要经过他们其中之一的房间。 现在他们都在外面忙自己的事。其他人也是不敢进他们的屋子的。 她手上有几套从秋获院大火里抢出来的衣裳,但这几天也穿过了。 其中最好看的衣裳,也是今天身上这一套,回坊是不能换这身了…… 她把妆镜撑起,抬手准备把头上的钗环取下来。 突然间。镜子里有男子人影一晃,她吃惊回头,那镜子的人影也僵住。 僵持了半刻,那人影才回过神来,并不敢再藏着,把他身前的一条‘门’缝推开了大半。他有些慌‘乱’地向她作了揖,远远地低头道: “季坊主。” 她不由失笑。 透过小‘女’寺奴的房间,她能从自家‘门’缝里看到楼云的屋子。 屋里有一个书童模样的慌张少年。 “小人骏墨。来迎接我家公子。” 因为镜面反光,他知道她打开妆镜,是要梳妆的样子。 他也知道这松风居里除了刚回来的楼铃。只有唐坊‘女’主一个‘女’子。 虽然她那边只有一条一寸宽的‘门’缝开着,骏墨看不清她的模样,他也自知是失礼了。 他只能用力低着头,施礼赔罪,暗中委屈: 他万万没料到,这‘女’坊主就住在楼云的房间旁边。 公子一句也没说。 他刚刚才上山。向公子报来了高丽开京的异动。还有临安城不久后要发给王世强授官公文的消息。 他本来是想替公子收拾点行李,好按他的吩咐今晚回去的。 “……你家公子在谢十三公子的房间。” “……是。多谢季坊主。” 她含蓄地请他离开,骏墨哪里会还不明白? 他连忙低着头就要溜掉。却又被她唤住。 “且慢。” 他只能回过头来听着。 ”……与楼大人同来的文昌公子,听说他这几日经常去坊学里?” 这是她早就听说的。 骏墨一怔,根本还不及多想,连忙回答道: “坊主还请放心。陈公子平常在泉州城里做书院训导,所以习惯地去坊学看了看。他并没有受到怠慢。” 他顺口还恭维了她一句,“陈公子对坊学里的教本极感有趣,还借了一套在房中研读。” 听说坊学里的教本,都是这‘女’坊主编的。 “……多谢。” 他琢磨着她没有话要再问的意思,便低头退了出去。 她听着他慌张离开的脚步,暗暗一叹。 她认得骏墨。 骏墨也应该觉得她眼熟。 去年在蕃商大会后,他分明一直跟着她,从妈祖庙跟到了宗室坊。 她好不容易才甩掉的尾巴居然就是这少年。 她本来以为,跟着后面的四五个人,都是市舶司税丁和楼府家将。 廊板上,逃走的骏墨走到一半,猛然间想了起来: 难道公子刚才见他时,让他留在房间里收拾根本没有多少的行李。 他是让他认认季坊主。 难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