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3 鼓影心声 (第2/2页)
韩参政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这种老臣,能帮他减少朝野猜疑。 这些局势并不算机密,他淡淡几句说清后,才笑道: “他们原本对韩参政这外戚冷漠以对,现在却都开始犹豫了——全是因为坊主出钱支持了一段河道修复。” 他也不想有‘逼’迫之事,便也不去盯着她,只是淡淡说着, “坊主暗中出这笔钱为的是什么。我并不想探问。但任是谁每年投下了一万五千两的砂金,在废旧河道上投了五六年,眼看着要打通了长江港口和江北边境的运河。这件事总也会打动一些人愿意相信韩参政的。” “……既是如此,楼大人不相信吗?” 她含笑而问。 尽管她自己都怀疑那些钱到底值还是不值。韩参政的目的到底是揽权还是北伐。 然而就如那些老臣一样,现在她除了相信韩参政别无选择。 好在她确实不会白白出钱。 楼云见她如此问来。便也沉默了半晌,才道: “……现在说相信还是不相信,太急了些。” 她没有出声,继续看着他,一副等着他继续说下去的神‘色’。似乎只要他说出个更好的主意,她马上踢了韩参政。投到他这一边来。 他失笑间,心知仅凭几句劝说,现在还是不能服说她。 更无法让她放弃支持韩府。 他并不想和她提起太多的朝中之事,便也觉得原本的打算果然没错: 也许经由她与陈文昌的婚事,才容易拉拢她。 这才是他当初支持陈家进唐坊求亲的真意。 不经意地。他就忍不住开了口,道: “坊主和文昌公子……” 刚说出口,他心中就生了悔。 “……” 她的神‘色’便也淡了下来,“原来楼大人也是如此着急,便也怪不得韩参政急于求成了。” 说罢,她不再提请他和季辰虎见面的请求,浅浅敛袖一礼,就要转身。 楼云心里悔之不及。但断没有就让她如此离开的道理,他叹了口气,沉声道: “季坊主。” 她脚步微顿。站在楼梯口没有回身。 楼梯口有轻轻小小的脚步声,是小寺奴退开了几步,等着她下楼。 她的身影和松影一起被阳光所裁,正映在鼓面上。在他的眼中,这身影深浅相间,如‘精’致纤薄的皮纸剪影人物。被细线穿吊在幕后。 他说出来的话,就是无形的皮影线。吊着她现在的面容。 笑也好,冷也好。全看他如何决断。 是走是留,也在他一念之间。 所以他现在也没办法去细想: 她这番冷淡,是她还没决定嫁给陈文昌,所以不愿意听他多嘴? 或者仅是,她不喜欢他借着婚事拉拢于她。 她嫌他太急了? ——终归,他并不能自以为是地去猜测,她是因为两人相对时,他居然不长眼地提起陈文昌,所以惹她生气了…… 在月光树林里,他自以为是吃的教训足够了。 “……坊主去年既然去过泉州城的蕃商大会,见过了会上的那些西南蕃商,就应该知道……” 听到他这句话,她本来没有回头的身影果然动了动,侧身过来看他。 飞天的银钗翘起鸟翅一般的裙影,半落在鼓面上她的肩头。 她不在意被他拆穿了去年的事。 然而眼见得她没有否认,他嘴里的话却是说不下去了。 果然是她。 他凝视着她被松影点缀得明暗相间的秀美侧脸,努力回忆着去年坐在妈祖庙正殿上,他看到帘后飘动的绿荔枝围帽。 然而那毕竟是如泡影一样,转瞬即逝。留下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对顺昌县主赵德媛的倾慕,这一年为了与她订亲而所费下的心力。 还有他打听到的,所有关于赵德媛的一切。 “大人要说什么?” 她显然有了兴趣,完全愿意再听他多说几句。 “……坊主应该在泉州城打听到了,长江上游的马源,如今也只是勉强齐备。但坊主 应该也知道,并不是王世强修了河道,我引西南蕃商卖了马,再通过唐坊的水力吊装机把马送到了江北边境上,韩参政计划的战事就能开始,然后直捣黄龙。” “自是如此。” 她点头称是,颇是欣喜于她果然没有猜错: 长江上游的马源被西南蕃商控制,果然和他有关。 王世强要买到好马必定要和他联手。 她早就怀疑,他当初一个夷奴能从西南夷山里走出来,千里迢迢去了明州,必定是因为他在山中时就对大宋内地有所耳闻。 他极可能和走村窜寨的西夷蕃商们熟悉。 后来,他之所以有机会从军谋生,也并不是一定是他天生武勇。 反是因为,边境的大宋军队经常和商人合办商队,做生意补充军资,他经由相熟的商人担保,才能加入军伍中获得最初的大宋户籍。 以他当初小小夷奴的身份去投亲,这些事楼家是不可能一手替他安排的。 只能靠他自己。 ps:鞠躬感谢美式乡村、。窝窝。、微笑像天空一样蔚蓝的粉红票,鞠躬感谢觑觑眼婷婷的礼物打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