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九章避走(6K+) (第1/3页)
太子最近一段时间下朝后,上午去了崇政殿帮英宗处理一些折子,下午就召了‘门’下谋士躲进了书房议事,神神秘秘的,一谈就是好几个时辰。 沈仲自从上次在太子面前公然发了脾气,又多次劝太子做好本分,不要有其他动作后,太子对他的态度冷淡了许多。像最近的多次议事,太子都不让他参与,嫌弃他聒噪。 沈仲心中有些难受,他觉得太子之所以这样,全因自己之前奉上的那枚‘玉’玺朱印。他越发肯定自己中了别人设好的圈套,目的就是要利用那枚传国‘玉’玺来牵引太子一步步走向自我灭亡的深渊。 思及此,他不觉浑身冰凉。 这件事有可能由始至终都是一个......‘阴’谋! 可设计设一场‘阴’谋的人,究竟是谁? 这些天,沈仲被各种各样的疑问和担忧缠绕着,他夜不能寐。 那个隐藏在暗中的神秘人,他派人暗中调查过,可到现在也没能查清楚他的踪迹,自从第二次密信过后,他仿佛空气般,消失不见了。太子不让沈仲参与议事,这让沈仲越发担忧,不是担心太子不再器重自己,而是担心太子会被人挑拨,沉不住气,做出些什么危险的举措来。 英宗因个人身体的原因和萧太后薨逝的打击,‘精’神有些不济,这阵子朝臣们递‘交’的折子,都暂由太子处理,不过一些比较重要的决策,太子不能自己做主的,依然会请示英宗的意见。 太子身边也有讲师谋臣,应对一般政事的处理,绰绰有余。太子资质不足,但他愿意多听讲师臣子的纳谏也是好的。特别最近南方出现的洪灾,太子对于灾情的控制和处理,让英宗‘挺’满意的。因而他下朝后召谋士入东宫的事情,英宗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 而另一方面。惠王也在这样的局势下渐渐变得焦躁起来。 萧太后死了,萧氏一族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且英宗让太子代为处理奏折的举措,在他们看来,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若是太子最后登上大位,第一个就是跟拿他们萧氏一族清算旧账,拿了他们的‘性’命来祭旗。 这让他们如何不担忧,不紧张? ...... 且说以郑恩泰为首的使臣团在八月初三的时候,就已经抵达了‘阴’山的边关。 柯子俊作为守关大将。当天好生接待了郑恩泰。他早在郑恩泰出发前就听到了使团将出使鞑靼,洽谈迎回宪宗的事宜,那时候他还高兴了许久。因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对宪宗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宪宗十九年前被俘虏后,他在绝境中求生存,他的处境非常困难。深陷敌营,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没有人可以依靠。对他而言,能不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太阳,是他每天都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足以将一个人‘逼’疯。可让人意外的是,养尊处优的宪宗,他坚持了下来。 听宪宗讲。那时候派去看管他的鞑靼士兵他们的父辈以及他们的祖上,都曾经吃过始祖皇帝和大胤朝的大亏,很多的亲人也死在了大胤朝的手中,所以,他们对宪宗怀有深刻的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法子整死他。但宪宗用他的气度和风范,征服了他身边的所有人。 即使身处敌营,他也不曾因为自己人质的身份向敌人卑躬屈膝,即使对一些辱骂轻慢他的人。他也能做到以礼相待,不卑不亢。渐渐的,他身边那些将他视为仇敌的人。都被他感化了。 诚如柯子俊这小半年来与他的相处,他能够切身的感受到,宪宗是一个极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或许真的不算是一个好皇帝,但他是一个好人! 所以,当柯子俊看到郑恩泰这个寒碜至极的使臣团,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他就知道,英宗怎么可能会让他回去? 若是早些时候他就愿意将宪宗迎回去,又怎么吝惜给鞑靼一些钱银赎回?父亲怎会死?淮南道监狱里的那些宪宗旧部,又怎么染了瘟疫? 柯子俊看着郑恩泰,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那么年轻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混’上右都御史?只怕是英宗故意挑了一个没有任何外‘交’经验的蠢材,匆忙给安了个二品官位,打发来出使的吧? 忽然间柯子俊对郑恩泰起了几分同情。 这件事不能成功,回去,郑恩泰必是要担起全责的,到时候英宗将责任过错全都推到他身上,最后大略是难逃一死的吧? 柯子俊自己掏腰包,请了郑恩泰一行人去一品香吃饭喝酒。 郑恩泰他们这一路走得还真是艰难。朝廷根本不给他们这个使团拨银子啊,给的那一点,几乎将将够车马费,还不包吃住,好在郑恩泰将自己的积蓄都带来出来,不然,十来个汉子这一路走来,还真得给饿死了。 柯子俊的热情,让郑恩泰感到了一丝温暖,不过他也看出来这个新任的骠骑大将军,似乎也并不看好他,对他将宪宗带回去的事情,根本不抱任何希望。 他暗自下了决心,这一次,不成功、便成仁! 第二天一早,郑恩泰辞别了柯子俊,领着使团出了城‘门’,踏入了鞑靼的边境。 ...... 鞑靼那边在初三就接到了消息,初四一早,耶律便派了使者去关口迎接。 鞑靼使者先设置了欢迎宴会,表示对大胤朝使臣团的尊重。 在宴会上,鞑靼使者与郑恩泰了两杯酒后,便‘露’出了一丝轻慢之态,抛出了让人难堪的问题。 “十九年前的那场‘阴’山打战,你们大胤朝的军队怎么那么不经打啊?” 郑恩泰看着对方那挑衅的眼神,平静的面容下,心湖搅起了*。 他思绪飞快地旋转起来。他在思索着如何回答这个难堪的问题,既能不丢面子,维护国格。又能不跟鞑靼人闹翻...... 他做出了一个愁苦的表情,深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有些事情,本来是不该说的,既然大人你问起来了,就告诉你吧!” 鞑靼使者先是一愣,紧接着忙追问原因。 郑恩泰沉‘吟’了一下,说道:“当初我们大军的主力部队不在上京城啊,那时候南征了,我宪宗上皇是受‘jianian’人‘蒙’蔽。一时轻敌才会导致了‘阴’山那场战役的失败啊。后来我南征大军在‘阴’山之战后不是全部赶回来护卫上京城了么?那是二十多万‘精’兵啊,全部是‘精’锐,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英宗陛下登基后,不就是指挥了那支‘精’锐部队,将你们鞑靼的大军,赶出了上京城,打回了边境么?” 鞑靼使者浓密的胡子因嘴角的‘抽’搐不断抖动着,脸上显出了尴尬的神‘色’。 他刚刚似乎搬了块石头,狠狠地砸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