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战风云_第四十章 伦敦之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 伦敦之行 (第2/2页)


    刘锡鸿也不示弱,马上以牙还牙,说你姓郭的贪天功据为己有,我能有今天是参与平捻匪,百战功劳,与他人毫无关系。你姓郭的嫉贤妒能,昨天嫉妒左恪靖伯,今天又嫉妒我

    ——如此唾沫横飞,互揭老底……

    见此情形,威廉知道即便今天见到郭嵩焘也没什么好谈的了,于是干脆起身告辞,打道回府。

    芬克虽然也听到楼上有人大声喧哗,可依然不明就里,他哪里知道是大清国驻伦敦的正使和副使在大声叫骂呢?

    威廉也没多解释,让车夫直奔泰晤士河的沙木大船厂而去。

    伦敦作为英国造船业中心之一,自16世纪以来便沿着泰晤士河建起为数不少的船厂。彼时的一次大火竟然烧毁了9条在建中的大型横帆船。

    沙木大船厂是这一时期英国规模较大的现代化造船厂之一,位于泰晤士河北岸威斯敏斯区的披必拉尔码头,距离威廉现在所处的伦敦新城路途颇为不近。

    不过船厂是非去不可。

    威廉此去的主要目的一来是看一看那艘在建中的亚洲第一大铁甲舰“扶桑号”的建设进度,二来就是要打听一下设计师里德的住处,准备离开伦敦前择机拜会。

    此时的扶桑号其实才刚刚搭建起龙骨,因此也没有做太多的保密措施。威廉站在临近的船台上大体看了一眼,便匆匆离去,因为他发现几个值勤的日本人已经看到了他。如果继续逗留下来,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之外,不会有任何收获。

    第二件事便是要打听设计师里德了。

    里德此时担任沙木大船上的总设计师,虽然今天是星期日,但船厂在建有三艘军舰,而且工期紧张,所以里德也顾不得休息,正加班加点地修改设计。

    简单的询问之下,威廉便找到了正在办公室的里德。

    “您好,里德先生。我是普鲁士王子威廉,早就从德国造船界的同行那里听闻了您的大名,所以此次来伦敦特地来拜会阁下。”威廉恭谨地向里德说道。

    “您好,尊贵的殿下,我十分欢迎您的来访。只是不知您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里德显然被这个不速之客搞得有些莫名其妙。

    “我和我弟弟都是海军迷,对于舰船的设计尤其感兴趣。德国的海军军官们都认为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舰船设计师,皇家海军正是得益于您天才的设计才能在数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对法国海军的震慑。”

    对于这样一句拍马屁的话,威廉并没有多少把握,尽管他在前世通过《战研》等刊物上的只言片语对里德也算有些许了解。

    “高贵的威廉王子,对于您刚才的赞美我实在愧不敢当。也请您转达我对勇敢的德国海军军官们的崇敬之情。”

    看着里德发自内心的得意的表情,威廉知道,他方才的话说到了点子上了。

    历史上,里德是实际执掌1863-1870年间英国主力舰设计的工程师,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设计师之一。不过,1871年巴纳贝接替了他成为皇家海军新任造舰总监,里德本人虽然很不服气,但对于这项来自海军高层的决定他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

    导致里德被撤换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他和巴纳贝之间在舰船设计思想上的分歧。而这个分歧是由于他们两人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海军所担当的角色的不同看法造成的。

    按里德的设计思路搞出来的军舰,是“你打不沉我,我也打不沉你”,归根到底,里德接受的是“存在舰队”的战略思想,海军的首要作用在于威慑。而巴纳贝则倾向于,让皇家海军牢牢控制海洋,继续在特拉法尔加海战后的一百年里打遍全球无敌手。

    不适合英国的设计师却并不一定不适合德国,作为传统大陆国家的德意志,虽然海军正在稳步的发展,但相对陆军终归是个次要兵种。因此,“存在舰队”配合海上袭击舰的战略思路是德国的唯一选择。

    接下来,威廉和里德聊起了当时流行的“中央铁甲堡”军舰的设计。里德为眼前这位如此熟知海军前沿技术的年轻王子而感到吃惊,而威廉则尽可能表现出对里德设计思路的赞赏。

    之后双方又谈论一些轻松的,增进互相了解的话题,甚至是英国宫廷内的一些趣事。

    当谈话结束打算离开的时候,威廉已经对把里德挖到德国船厂有了那么一丝把握。只是此刻的威廉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船厂,对于这样的稀缺人才也只能耐心等待时机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