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私访 (下) (第2/2页)
。这时,一个带斗笠的中年汉子走过来,马上递过自己肩上的毛巾,说:“先生,那个纸有字,不要坐的啦,我毛巾给你坐啦。”这就是明磊和老王的初次见面。明磊并不是高兴老王对自己办的报纸的尊敬,而是因为,在老王眼里,字,代表知识的价值,他坚持自己对知识的敬重。 只有房东于大嫂很高兴,她匆匆忙忙烧好开水,洗好蔬菜,她知道,再过一个时辰,后院那几个卖甘蔗的小贩就要起床了,他们几个是最不会亏待自己的人,一准儿会叫她出去打上几壶小酒,炒上几个小菜,就这么享受一个整天,她也会因此小小赚上一笔……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于大嫂穿着家居的粗布裤子坐在门槛上剥豆子,和明磊随意聊着四邻的闲话。这时,隔壁的孙寡妇跑过来串门,都是极熟的人了,但于大嫂还是放下手里的活计,退回屋里去了,一会儿的功夫,她换上裙子出来了。明磊知趣地退开了。 这群市井小民时不时地都会给明磊带来震动,于大嫂并不识字,但也知道守“礼”的重要,明磊分明感到一种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尊重。明磊惊异于在农妇身上显示的这种文化的底蕴。何谓底蕴,不过就是,没有学问,不识字的也自然会知道的礼数,因为祖辈父辈代代相传,因为家家户户耳濡目染,价值观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好的传统需要传承和弘扬,但是,坏的呢。明磊深深感到传统的强大,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强大到可以真正改变它,自己死后,所宣扬的会不会也随着自己一起烟消云散,那自己奋斗的意义又在那里?明磊一下子体会到雨天的多愁善感,就这样放任自己沉寂在其中,任其弥漫。 明磊出来已经七天了,实话实说,很是失望。民间的生活就像一碗白开水,平淡无奇。周围的年青女子也是如此,和她们在一起,连一丝犯罪的想法都不会有。更不要说什么恶霸,什么英雄救美了。明磊不时的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有这么好,广州城就真的路不拾遗了?结论只有一个,连黑恶势力都不愿染指这些穷人,恐怕只是因为他们还有更好的来钱的道!
明磊胡思乱想地走回大杂院,却碰上鞋匠老王的老婆找来,要带着老王回广东最南端的雷州老家了,一群人围住他俩说个不听。老王的媳妇给明磊算了一笔帐,乡下的邻居承包了麒麟公司(欣儿的商行)的十亩半坡旱田种洋番薯(土豆),半年就收上一万三四千斤,一个铜子一斤卖给麒麟公司,得了13两银子,缴了地租,竟能剩下9两银子!除去种子和肥料钱,净赚6两啊!这个婆娘一下子也租了二十亩坡地,准备带着老王回去要好好种洋番薯(土豆)。老王听着,也是一脸的兴奋,仿佛二十亩坡地的土豆,一年近三十两银子的收成已经到手了。 明磊故作随意地问了一句,“那你还不留一些自己吃。”“鬼才吃那个,那可是三十两啊,我们终于可以顿顿吃米饭了。”明磊听了,很是泄气,难道不用强制手段,人人吃土豆的习惯就真不能普及? 看着老王风风火火地收拾东西,明磊在后院独自饮酒。雷州是广东重要的产粮区,现在也已经被欣儿他们渗透着改种土豆了,水稻的主产区就剩下琼州了,除去卖给郑成功的军粮,广东能剩下的大米越发少了。 正盘算着粮食的事,陈狗仔一蹦一跳地跑来了。叫了声“周叔叔!”两眼盯着桌上盘子里的猪耳朵,就挪不动步了。明磊笑着招呼许忠拿过一双筷子,递给狗仔,笑着问:“学校的功课做好了吗?老师讲得怎么样?” “功课在学校就做完了。老师还夸我聪明呢!” “是吗?”明磊抚mo着他的后脑勺,笑着问:“那你最喜欢谁呢?将来又打算做什么呢?” 狗仔连想都不想,“爹亲娘亲,不如周大人亲!” 明磊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过七八岁的孩子,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了!狗仔将嘴里的猪耳朵咽下,奇怪地看着一向能说的周叔叔,“叔叔,您怎么了?将来狗仔要参军,为周大人杀敌立功。” “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我们老师说的啊!要是没有周大人,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哪里能上学呢?” “那……那个周大人是谁呢?” “这你都不知道?”狗仔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两广总督周明磊啊!” “狗仔!回家吃饭了!”此时,小陈从屋里探出头大叫道。 看着一溜烟跑远的狗仔,明磊欣慰地点点头,连饮下三杯水酒,自己的一切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明磊心里暗自得意,只有等到狗仔这些孩子长大成人,自己就有了成千上万的拥戴者,再胆敢有人跳出来反对自己,明磊做了个杀的手势,不用说,就让他们粉身碎骨! 于是,这晚,明磊喝醉了,第二天很晚,他才回到总督府,算是结束了微服私访,在嗣音她们看来,明磊的这些天算是白折腾了,没有丝毫斩获,但一切的一切,只有明磊知道,他所收获的信心将支持他勇敢地走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