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2/2页)
的年龄,比起忽必烈来说,还年轻得很。但是由于伯颜长期位于草原上统领军队,替忽必烈防守着北方大门,风餐露宿,呕心沥血,反而显得面容苍桑,根本不像个五十来岁的人。 伯颜看到忽必烈如此作态,也是很感动,眼里泛出泪花:“多谢陛下挂怀。臣感激不尽。” 忽必烈又看了看伯颜:“咱们多少年没有在一起了。丞相你替朕守卫北方,终年不能相见,朕是真心想你呀。这次把你召来,一路多有受苦。” 伯颜说道:“陛下,臣替陛下守护国土,是臣应尽的职责,到是让陛下挂念,臣诚惶诚恐了。” 忽必烈拉着伯颜的手往前走着说道:“来,来,先别说别的,朕这次召你回来,就是想和你商议一下。现在的形势想必丞相也早已知道,咱们就先议题吧。” 看来忽必烈也真是着急了。 朝中的商讨正式开始,却两个时辰也没有最后的决断。因为现在的朝中各大臣出于自身的地位,他们的想法也是各不相同。 对于留梦炎来说,他的观点很明确:“如今南方动荡,残宋余孽,妖言惑民,鼓动反叛。更有甚者,今年更是趁陛下北狩之时,率先发难,攻我闽广,侵我临安,杀我大臣。此可忍,孰不可忍。望陛下速派大军,尽灭残宋余孽,振我大元国威。” 其实,对于留梦炎之流的降元汉臣,他们心里更清楚。北元看似强盛,但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已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北方各王,为了草原大汗继承者问题,各种叛乱久经不断,让蒙元应之疲惫。而蒙元近些年来发动的对外战争,又是无一胜利,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再加上真金之死,已是动了国之根本。如果赵昺得势,一旦攻下闽广做为跳板,势必蓄积力量,发动北伐。那时,划江而治只是最好的结果。按现在赵昺的手段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一旦有了南方的经济做底,再加上南方汉人对蒙元的仇视和众多人口的支持,赵昺只要实力大涨,到时,马蹋中原,北进瀚海,都是早晚的事。而自己本就是降元之人,在现今南方许多读书人心目中,都以汉jianian论处,早已不得民心。到时,宋朝复辟,先拿来开刀的就只能是他们这样的人了。为了保证蒙元的长久治安,还不如说是为了保住宋朝干脆灭亡来保住自己的小命。
所以,留梦炎之流的人,当然要苦心劝告忽必烈整军南下,重新把赵昺赶入大海,最好是能干脆灭了残宋,让自己能从此睡个安心的觉。 但对于伯颜之类更有长远眼光的蒙古大臣来说,北方才是他们的根本。 “陛下,臣以为,西北海都叛乱,其祸害更重。自成吉思汗一统蒙古,建不世之功以来,我蒙古勇士驰马万里,开疆扩土。现西北两国,不服陛下管教,妄图颠覆朝政,觊觎汗位,还鼓动许多王公贵族叛乱。而现在乃颜也是欲行不利大汗之事,到时一旦北方有失,陛下难道甘愿失去草原大汗之位吗?臣以为,残宋为外敌,海都、乃颜为内敌。攘内必先安内,只有草原安宁了,南方宵小残宋,小儿赵昺,必被陛下灭之。” 其实,伯颜最清楚忽必烈的想法了。要知道忽必烈现在的身份是蒙古人的大汗,而不仅仅是元朝的皇帝。如果他失去了北方草原,那他的大汗身份必将也会失去,只能做占据中原及南方的皇帝。到那时,成吉思汗留给子孙的广大土地,就不再属于他所有了。而这是他不能忍受也不敢失去的。忽必烈也知道,自己到的大汗位置得来的不是很光彩,本身在四在汗国里,他就是被大家所承认,这才有了海都的反叛。如果海都事成,海都将成为蒙古人认可的大汗,那就是他能守得住中国的广大地区,也只能成为汉人的皇帝,而不能成为世界的汗王。这种权利的得失对于忽必烈是很重要的,他不想失去即得的权利,也不想失去做为成吉思汗子孙的王权。所以,他才很重视乃颜呼应海都的反叛。 而伯颜正说中了他的心思,他问道:“丞相所言及是。那丞相对于西北战事有何看法?” 其实,他的真实意图是想知道伯颜能不能守住西北,防止海都继续东进。 伯颜也知道忽必烈的内心想法:“海都虽说有许多人支持,但西北地广人稀,物质欠缺。现如今天寒地冻,只要我们坚守和林地区,按兵不动,让海都无懈可击,伺敌而进,到时,海都粮草不及,必定败走。到时,我军趁胜追击,定能打败海都。” 忽必烈知道伯颜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者,他说能防止海都东进,那就一定能做到。 忽必烈接着问道:“那么东北的乃颜又如何对待?” 伯颜想了想说道:“乃颜是否叛乱,现在已成定势。但乃颜不叛,陛下也不能先动手除之,那样会失去东北诸王爷的心,恐怕会造成东北动荡。而陛下一旦先动手,乃颜势必有了反叛的理由,也会获得东北众王爷的同情和技持。所以,臣认为,现在我之需聚积重兵于上都附近,威摄乃颜,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方好。” 突然,朝堂中传来一个声音:“其实,乃颜如果真要叛乱,不防调集南方汉军前往镇乱,这样更能见效。” 忽必烈回头一看,原来是铁穆耳在一旁说话。忽必烈不以为然:“那南方残宋****如何防止?” 铁穆耳振声答道:“可派北方蒙军直达南方,对汉人实行镇压,即可安定南方。” 其实,这个提法曾经已故的丞相董文用也提及过,但忽必烈知道,如果南方汉军进入草原,就如蒙古人进入中原时的情景一般,草原怕是真无安宁之日了。按着汉人对蒙古人的仇恨,再给了他们消灭蒙古人的权利,那到时,草原势必血流成河。 但现在铁穆耳也提及了这种想法,忽必烈就觉得奇怪了。他问道:“难道你没有想过汉军进入草原的后果?” 铁穆耳只是轻松说道:“既然这些人反抗陛下,那么留着他们,他们也不会臣服,还不如干脆让他们消失掉。” 忽必烈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此事过后再说。现在伯颜丞相既然也同意先防范乃颜,那朕就在这里守着。南方之事,先派甘麻剌到南方去,征集各地军队,严加防范,不得让残宋继续北进。一旦北方事平,朕得率军亲征南方,平定赵昺之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