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南宋雄起_第139章 攘外必先安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1/2页)

    年关已到,上都的城里却是一片死寂。

    忽必烈焦躁地在大厅的地毯上走来走去。

    下面站立的留梦炎之流的降元汉臣,一个个都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忐忑不安地想着各自的心事。而在殿侧的一角,一张桌子后的阴影里,正站着一个卷发碧眼的高大年青人,正是马可波罗。忽必烈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弄臣,走到哪里也把他带着身边,现在就让他权当书记员,记录朝中君臣的言论。

    忽必烈这次来上都,就是为了西北的海都和东北的乃颜。

    元朝的上都位于后世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始建于1256年,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当时,是作为元朝的夏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后来元朝定都北京后,就把这里作为陪都。

    上都城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周长约9公里,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暑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

    “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绘有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这是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里对宫城的赞美之词。

    皇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地。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

    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

    此外,在都城附近还有一座面积很大的御花园,有竹经楼台,大理石宫殿,奇花异卉,原本还放养了一些麋鹿等动物,以供帝王游猎。

    说到上都,就要略说一下上都在元朝时的地位。忽必烈称帝后,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尤其是后来侵占了江南的广大土地,统一了云贵及西藏地区后,政治重心自然要偏向南方。这样,迁都大都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但上都是顶替和林之所在,而对于北方蒙古人的根源之的掌控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元朝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元朝实行两都制度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一般每年夏历二、三月从大都出发,“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元朝皇帝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时间近半年之久。皇帝巡幸上都时,扈从人员有后妃、太子和蒙古诸王,还有宰相大臣、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只留中书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数人居守大都。

    上都是北方驿道的重要枢纽。上都至大都共有西路、驿路、辇路和东路四条路。元朝皇帝赴上都多走辇路,由西路返回大都。为管理上都各项事务和为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服务,上都城内建有许多公廨官署,设有庞大的封建官僚统治机构。

    中统四年(1264年)设立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立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官府。上都留守司及下属20多个直属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皇帝巡幸时的一切杂务。为辅佐皇帝在上都议办朝政,上都专门设有重要衙门的分支机构,如中书省上都分省、御史台上都分台、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等等,这样的分支机构共有数十个。上都官署的设置是整个元朝封建国家机器的一个缩影。

    现在西北战事危机,虽说海都无力东向,伯颜死死地把海都限制在西北,如是没有乃颜的呼应,海都凭现有的力量,几乎不可能再往东跨出一步。而且现在正是冬季草原上最寒冷的时候,无论是哪方,在草原风雪中进军,后勤的保障难度,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无法解决的。所以,现在伯颜和海都两方都猬集在各自的阵地中,等待着开春雪化后,再各自展开攻势。

    这也是忽必烈为什么能在这个时候敢于把伯颜从和林调回来商讨大事。

    忽必烈这次来上都,还带着两个孙子: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答剌麻八剌是真金的次子,自小跟着忽必烈。忽必烈很喜欢这个二十来时的小孙子,自真金病逝后,他更是时时把答剌麻八剌带着身旁,有意无意地开始培养他。

    作为元朝按照嫡长子继位的传统观念,元世祖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身上。但是,虽说答剌麻八剌好学而爱民,很得民心,也很得朝中大臣们的评赞,但此人自小身体多病,一点也没有继承草原人的强壮。

    而作为真金的三子铁穆耳,只比答剌麻八剌小一岁。虽说自己的父亲病死后,下一任的皇太子要在他们三个兄弟中选取,但是,他是最小的一个,基本上和他没有关系。而且铁穆耳自小就嗜酒如命,常常酗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胡言乱言,做点不讨人喜欢的事。这次跟着忽必烈来,倒不是打酱油的,而是忽必烈想着把他安排在军事方面锻炼一下,因为铁穆耳虽说喝酒误事,给人一种不求上进的印象,但他从之言片语和一些偶尔行事中来看,此人在军事上却有其独特的才能,让忽必烈私下里注意到了他。所以,这次来上都,忽必烈决定也带着他,再试探一下他能否在平叛乃颜即将发起的乱事之事上,有没有更加突出的成就,况且,真金才死了不久,他也觉得真金之死或多或少也与自己有关,想着凭血缘的亲情上来弥补一下。

    忽必烈正在踱来踱去,思绪万千,这时,一个内侍悄悄地走了过来,低声地禀到:“陛下,伯颜丞相已经到了。”

    忽必烈似乎突然从幻想中被拉了回来,立定了身子:“伯颜丞相来了?快请快请。”说完又突然加了一句,“把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也叫过来。”

    当伯颜走进宫殿的时候,忽必烈竟然走下了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他。伯颜看到忽必烈,马上就要行礼,但被忽必烈拉住了,并不顾他身上的雪花和满身的寒气,拥抱了一下他,久久地凝视着他,半晌才说道:“你可算来了。咱们都老了呀。”

    其实伯颜今年才五十二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