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5章 复仇的理由 (第1/2页)
赵挺礼留下几个参谋人员和教练,训练乃颜的军士使用手雷,自己急着回去汇报这次的商贸结果。但赵昺可没有听他汇报的心情。 这个时候,赵昺却一点也不好过,因为他的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引起了朝中许多人的反对。但赵昺留下一句狠话:“不管现在同意不同意,在其位就得某其职,有意见可以保留,但绝不允许耍脾气,撂担子。不但不能消极怠工,还得要比从前更卖力工作才对。否则,就以违旨抗令论处。朕不怕违了太祖当初定下的宗旨。等干一段时间,如果朕的做法是错的,咱们再改回来也不迟嘛。” 然后想着能否躲出去,让现在的朝廷慢慢适应现行的改变,在积累一定的经验和取得成效时,让这些反对的大臣们体会改革的好处,再去逐步认可改革的好处和必要性。 这个借口还真被他抓到了。 祥兴八年,也就是1285年春,权臣桑格向忽必烈递交了一份奏章,其大意就是说:“杨琏真珈向我报告说,绍兴有座泰宁寺,南宋时却践踏佛家圣地,被拆了修建皇家墓地。而临安有座龙华寺,南宋却拆毁了。这两处地方可是佛家圣地。现在应该重新修复成寺庙,好为皇上和太子祈求福寿。” 其实,早在祥兴初年,元军攻入临安第二年,那里的皇家陵园就被杨琏真珈盗挖而毁。 说起这个事来,话就长了。 桑哥出生于后世的四川甘孜,一说是藏人,一说是畏兀儿人。曾经当过翻译,通晓多国语言,从而获得国师八思巴推荐,得到了忽必烈的重要。 他的手下有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是忽必烈帝师八思巴的得意弟子,出生于西夏党项,尽心佛事,深得桑哥重用。 至元十四年,临安被破后,杨琏真珈被任命为元朝江南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佛教事务,为元朝庭赴江南去汉化的急先锋。 1278年的一个深夜,埋葬南宋皇帝、后妃、大臣们的陵寝区来了一群全副武装的蒙古兵。这些元兵一手拿着刀枪棍棒,一手拿着锄头、铁锹、撬棍、大锤、铁铲等工具,还有一大批身背工具的工匠。带路的是几个汉jianian和尚,为首的是杭州天衣寺和尚福闻与演福寺和尚允泽,后面跟着的皇陵附近泰宁寺的和尚宗恺、宗允。这帮汉jianian和尚的后面,站着一个勾鼻鹰眼的西域番僧杨琏真珈。 这里正是南宋的六陵,其实连宋度宗算上,共埋了七个皇帝。但因为名义上是要收复故土后还得迁墓,所以,这里叫“攒宫”,就是修造简易的临时帝墓。 守陵使罗铣看到有人公然挖掘皇陵,上前阻拦,被四个汉jianian和尚一顿暴打,只能哭着离开。 早些时候,杨琏真珈来到临安时,这里的金银财宝早被元军抢劫一空。而这时,汉jianian和尚福闻,本是天衣寺的一个不守规距的花和尚,为了讨好杨琏真珈,不但将天衣寺献给他,还出鬼主意挖掘皇陵来获取钱财。 虽说前段日子挖了一些王公大臣的坟墓,但没有多少油水,所以,这次就把主意打到了“攒宫”上来。 但要挖先朝皇陵,总得有个理由吧。为此杨琏真珈便向朝廷上书:“江南之所以战事不休,南宋不能彻底灭亡,主要是他们的帝王陵寝风水好,保佑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拆规模宏大的绍兴南宋六陵,以死其心”。 不想,这种事竟然得到了桑哥的批准。 杨琏真珈找个借口要调解驻地僧日偷伐宋陵树木一事,带领大批军士工匠,先从宋宁宗、宋理宗、宋度宗的墓开挖,因为这3个皇帝去世不久,埋的又比较浅,坟上的土还比较新,沉积得不深,容易挖掘。 宋理宗的陪葬最为丰富。开棺之后,发现他的尸体面色如生,而且体肤还有弹性,全身缠绕着珠光宝气,用金丝罩包裹,所垫的织棉褥,缀满了珍珠、翡翠、玛瑙,闪闪发光。于是,杨琏真迦下令,脱下金丝罩,扒下龙袍,撕毁**,脱下鞋袜,将周身珠宝搜索精光。同时又把棺椁内外及地宫里摆放的全部随葬珍宝抢掠一空。歹徒们听说皇帝口内的夜明珠最为珍贵,就把宋理宗尸体拖出地宫,倒悬树上。经过3天3晚后,沥取水银一大盆,含珠也随之掉出来。后来看到理宗的头颅比较大,就把理宗的头拧下来,回去做成酒器饮乐。 杨琏真伽一伙劫取大批宝物后,把3个皇帝的尸骸随意丢到草丛中,满山到处都是。 后来更是下令将六陵遗骨夹杂在牛马枯骼中,埋在了南宋故宫旧址中。皇宫因遭周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