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0四章 长征(四) (第1/3页)
萧何的加入,对于刘阚而言,无疑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统筹规划的天才!刘阚的手底下,如今也算是人才济济。可总体而言,长于阴谋的人多,精于谋略的人多……可是在内政方面,却是人才匮乏。屈指算来,也只有曹参能上得了台面。李成在扶苏手下也当过舍人,多多少少能算上一起,除此之外,就选不出人了。 叔孙通是个学者,能成为优秀的幕僚,但是不能独当一面。 这一点,叔孙通自己也清楚。所以他从不在楼仓内部的建设上发表什么意见,大都是游走边缘。 在巴蜀的审食其、周昌,也都不错。 可毕竟要打理巴蜀的基业,很难抽身出来…… 以前,只楼仓小小一城而已,最多在加上徐县这一地。 刘阚还不会觉得太紧张。可将来要在九原郡站稳脚跟,仅四十四个县城,就足以让人头疼。 大局上的控制,曹参终究差了一点。 用刘阚前世的话来说,就是格局小了一点。他是个做实事的人,是一个非常称职的执行者。 而萧何呢,则是规划者!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来历,不仅仅是萧何比曹参年长,而是两个人的格局差距。 萧何甫一接手,立刻就指出了刘阚早先制定的撤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迅速进行调整,特别是把先前的百姓自行解决伙食的规定,变成了统一发放口粮。对于这个决定,刘阚很不理解。 “君侯,您手中能有多少粮食?” “这个嘛,是由老曹管理,应该足够食用了吧。” 曹参在一旁点了点头,表示刘阚没有说错。 萧何笑了,“老曹所说的足够,只是相对于从楼仓撤离时的人数而言。君侯从楼仓撤离时,共有一万六千人相随,这里面包括了四千临时征召的护队。除此之外,尚有骑军一千一百人,战车百零三乘,不足两千八百九十七人,共五千四百一十四人。老曹,我说的可正确?” 曹参说:“没错。” “驽马一千二百匹,牛九百二十一头……” 萧何侃侃而谈,把刘阚手中所掌握的力量,如数家珍般的报出来,让刘阚不由得暗自佩服。 这可是快五十岁的人了,记忆竟然如此惊人。 只一个晚上,所有的资料都记在了脑中。 萧何说:“可问题是,君侯一路北上,这个人数肯定要有变动。死伤难免,这个可以暂不考虑,那么慕名而来的人,又该如何处置?沛县,会增加一万多人,原武会有三千余人……这个数目加起来,君侯手下就有三万百姓相随。除此之外,从巨野到顿丘,还会有流民不断加入。” “哦?” 萧何正色道:“君侯撤出楼仓,其实也将引发出更大规模的战争。要知道,泗水郡已经耽搁了两年农时,若继续耽搁,就算是楚军得了楼仓,也支撑不了多久。所以,项梁一定会想方设法,尽早把战场转移,以保证其后方的粮道不绝。那么,他会向何处转移?君侯想过吗?” 刘阚眉头紧蹙,轻声道:“若我猜测不错,应该是想薛郡、砀郡、济北、颍川转移吧……” “正是!” 萧何说:“大战一起,必然会让许多人流离失所。青壮尚可加入军中,那么老弱病残,妇女童子,又当如何?君侯一路北上,不可避免的会有人希望加入,不为别的,只求一口饱食。 那么,君侯能拒绝否?” 刘阚面颊抽搐,苦笑一声,“只怕很难。” “呵呵,这不是什么妇人之仁,而是为君侯留名。所以,君侯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收留。 那么,现在的粮食,就明显不足了…… 萧何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自巨野开始,我们一路北上,至北广武城止,数千里路途,需通过六个郡,一百零三个县城。如果每个县城有五百个流民投靠,那么到达九原郡,君侯有多少人?” 刘阚粗略一计算,不免吓了一跳。 如果按照萧何的说法,自己抵达九原郡的时候,麾下几近十万民众。 “君侯可能会认为萧何这样计算,会比较夸张……但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总比到了事前再去想办法好。” “先生所言极是。” “况且,君侯收纳流民,与君侯有莫大的好处。 嘿嘿,这一路北上过去,君侯仁义之名,天下还能有谁人不知?即便将来诸侯嫉妒,也许谨慎小心。 只不过,这样一来,君侯的压力,却要增加许多了。” 仁义之名! 刘阚突然想起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刘备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 再不济,也要占居个人和的名声吧…… “先生所言极是!”刘阚一咬牙,心道:麻烦就麻烦吧,为了这该死的仁义之名,可拼一拼。 “就按照先生所说的去做……老曹,你协助先生办理此事,我另外再抽调小猪和任大哥两部兵马协助。恩,还有李成吴辰两人,全都听从先生的调派。此事,我就着先生全权处理。” 说着话,刘阚一摆手,“来人,取我宝剑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有小校捧一柄明晃晃的佩剑进来,刘阚接过来,双手奉到萧何面前。 “此剑名诫,乃先皇当年赏赐于我。 今日,我将此剑赠与先生,谁若不听调遣,无需通禀,先生可先斩后奏,全权掌管这件事。” 萧何不由得一怔,诧异的看着刘阚。 他只是提出这个建议,在他想来,如果刘阚接受了,也会委派曹参处理此事,而非是他。 毕竟,萧何才投效刘阚不足三日光景,这楼仓上下,哪一个不比他资历老? 可是万没有想到,刘阚会委以如此重任。 不仅仅是让他全权处理,还给了他先斩后奏的权力。只这份信任,这份知遇之恩……萧何不由得泪流满面。他一直觉得,刘阚有才华,但在气度上而言,怕是比不得刘季那般宽宏。 可现在看来,他真的错了! “萧何赴汤蹈火,也定不负君侯之信任。” 刘阚微微一笑,只是用力的拍了拍萧何的肩膀…… ———————————————— 萧何的这一次调整,可以说是非常的及时。 刘阚呢,因为有了萧何出马,则显得非常轻松,在沛县停留三日之后,率部与魏豹交接。 沛县交接结束之后,魏军等同于占居了泗水郡北部地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