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0三章 长征(三) (第1/3页)
泗水潺潺东去,宛如玉带,绕沛县而行。 刘阚抵达沛县之后,并没有住在沛县城里,而是在沛县城外的泗水亭畔安顿下来。不仅仅是刘阚,还有阚夫人、刘巨、王姬等人,也都一同住在了泗水亭。这里,承载了他们许多回忆。昔日的酒场已不见了踪迹,不过连片的田庄,还有泗水亭官驿,足够刘阚等人居住。 抱着刘秦,牵着刘元的手,刘阚在泗水亭外漫步。 “想当年,爹就是在这里起家,和你其伯、唐伯他们,一手创出万岁酒,有了杜陵酒神的赞誉……你们看,那边土地,当年是我酿酒的地方。呵呵,这一晃,可就过去了十年之久。” 刘秦问道:“爹爹,唐伯父他们现在何处?” “在巴蜀,和爹爹一样,努力的想要打造出一个千秋盛世。 秦,你要记得,这世上并没有什么真命天子。爹起于这田埂之间,将来你万不可忘记这一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之嬴氏帝王,就是你前车之鉴。” “爹爹,公叔先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使民,而不可使知之。要实其腹,虚其心…… 可叔孙先生却说,当教化苍生,使其知荣辱。一个使其知,一个不可使知之,不免矛盾了。” 刘阚看着刘秦,不免有些惊讶。 他今年还不到十岁吧,怎就开始学习这些? 一旁刘元却开口,“也不矛盾啊!说不定叔孙先生所说的教化,就是要百姓不可知嘛……民智不开,你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知与不知,其实只是一念之间,我倒不觉得有甚矛盾。” 刘元,已十二岁了! 刘阚诧异的看着她,心里不免疑惑。 “小爸,是小弟修学时,我在旁边听,自己琢磨出来的。” 刘元已知道了刘阚是她的父亲,但她却不喜欢称呼刘阚‘爹爹’。吕嬃曾私下里询问过她,刘元说:“爹爹是坏人,害得母亲身死,我经常在梦中诅咒他……我不要叫小爸‘爹爹’,那样会在梦中,连小爸一起诅咒。” 这倒是事实! 吕嬃就有好几次听到,刘元在梦中诅咒刘季。 小孩子的思想非常单纯,也许在刘元的心中,并不希望刘阚成为和刘季一样的人吧。 所以,刘阚也没有在意…… 刘元说的这些,并非没有道理。 事实上,历朝历代,帝王家都把持着喉舌。他们需要百姓知道什么,那么百姓才可能知道什么。 美其名曰:教化,开启民智! 可不希望百姓知道的事情,他们绝不会说出半句。 甚至,会阻绝各种渠道,不惜用国家机器去镇压…… 刘阚笑了笑,揉了揉刘元的脑袋,又掐了掐刘秦的脸蛋,“秦,以后要和jiejie一样,自己多思考。 先生们教给你的东西,终究是他们自己的思想,而非属于你们。 为政里面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你;元,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却是你。” 刘元和刘秦都很聪明,但却各有各的毛病。 刘秦好学,但不好独自思考;刘元呢,虽爱思考,但却往往断章取义,听一两句次课业,就不愿再听,缺乏长性。对于这一点,吕嬃也私下里提醒过刘阚。但是刘阚却认为,应该在合适的机会告诉他们。说教式的东西,小孩子往往不爱听。这一点上,刘阚自己深有体会。 午后的阳光很温暖,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的。 父女三人就坐在泗水河畔的草坪上,说着话,聊着天。 刘元和刘秦,都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毕竟父亲整日都在忙碌,很少有时间和他们一起玩耍。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两个孩子在叽叽喳喳的说话。 刘阚偶尔应和,面带着微笑,安静的聆听…… 累了! 他头枕双手,躺在草坪上,鼻端萦绕着淡淡的花香,耳边回荡着潺潺的水流声。那微风掠过,好不轻柔。 刘秦和刘元,有样学样的在他边上躺下来。 刘元枕着刘阚的肚子,刘秦靠在刘阚的腿上。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就这样安静的躺着。 长久以来,被各种事情纠缠的有些燥郁的心情,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被洗刷的干干净净。 因过泗水与童戏,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 远处,传来了马蹄声。 刘阚睁开眼睛,知道这短暂的宁静,已经过去了。 刘秦睡着了,发出均匀的鼾声。刘元则坐起来,面带着一丝恋恋不舍。 “小爸,我们回家吧!” 看得出来,她并不想回家。只是知道小爸在做大事,能陪着自己在这里玩耍半日,已是难得。 刘阚突然笑了,抱起刘秦,“元儿,来,跟小爸骑大马!” “啊?” 不等刘元反应过来,刘阚已伸出大手,将刘元托起来,让她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走,我们回家喽!” 抱着刘秦,让刘元骑着,刘阚站起来,又让刘元发出一声轻呼,下意识的抱住了刘阚的脑袋。 回家喽! 刘元的心里,好温暖。 她弯下腰,把脸蛋儿贴在刘阚的头顶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君侯……” 来的人,是李成。 不过当他看到这一幕景象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