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第3/3页)
椅上的宋仁宗那里去。只是很遗憾。金銮殿设计的很巧妙,大概是为了保持天子的神秘感,赵禳虽然站位比较靠前,但看向宋仁宗,看的却不是很真切。在赵禳的视线里,宋仁宗显得有些朦朦胧胧,只是大致看清楚宋仁宗此刻脸上的轮廓,更不要说是看到宋仁宗此刻是什么神色了。
赵禳实在想不到,宋仁宗这样问自己,到底是什么用意。不过既然宋仁宗问了,肯定有他的用意。 赵禳心中思量一番后,徐徐说道:“臣弟认为此议甚好!臣弟在外领兵次数不算太多,但也知道,军中最忌惮的就是令出两人。民间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样的事情在军中何尝不是这样呢?如果能够把事务都集中在几人手中,如此一来可以效率大大的提高,我宋军出战西夏也更是添加了三分胜算!” 宋仁宗心中禁不住暗暗吃了一惊。 甭说是宋仁宗了,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都大吃一惊,纷纷面面相顾,轻声议论四起。 他们完全不明白,赵禳为什么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难道不知道张士逊兼任枢密院后,他赵禳就要被削权的吗?而且张士逊和赵禳关系很好吗?这不可能吧?当初张士逊害了赵禳一把,而赵禳也没有让张士逊讨好,正因为京东东路的事情,这才让张士逊被贬谪,让吕夷简重新吐气扬眉了一把。 要说张士逊对赵禳没有一点意见,这事情骗鬼还差不多,谁相信呢? 张士逊心中大怒,他知道赵禳这混蛋可没有按好心,他这是陷害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呢?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张士逊可谓是到了人臣极点了,被封为郢国公,再上一级,那可就是郡王了!这可是大宋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也更不可能发生。如果这个时候还执掌尚书省和枢密院,这权力之盛,有谁可以媲美的? 怕就算是张士逊的老对头,吕夷简也不得不退避三舍,老老实实的低调一段时间。 只是他张士逊却是那日后的政治生命来发挥这一段时间的短暂的辉煌,拿了这么大的权力,是不是要收拾了西夏啊?他张士逊三落三起后。别的本领也许没有增加了,但自知之明这事情上,他可是有了清晰的理解。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去到那里,他可不认为自己能够收拾得了西夏。 只是他拿这么大的权力,却收拾不了西夏。那他宋仁宗岂不是要收拾张士逊?要不然让你张士逊拿这么大的权力,是干什么的? “官家!此事情万万不可啊!”这个时候,吕夷简却忽然冒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这里头的利害关系,不仅仅是张士逊已经知道,吕夷简也看出来了。这那里是青云直上的金光大道啊?这是通往阴曹地府的黄泉路啊! 换了其他时候,张士逊倒了。他吕夷简还真的好高兴。可如果张士逊就这样倒了,宋仁宗会怎么做呢?知道用宰相分管尚书省和枢密院是不现实的,原来该怎么样就还是怎么样。不过以吕夷简知道爱面子的宋仁宗的性格,不可能就因为张士逊一个倒下后便服软,那他宋仁宗岂不是很没有面子? 那么肯定得有人接替张士逊,不是他吕夷简自夸。除了他之外,还真没有人有资格,有能力接替这个位置。问题这可是一个天坑啊! 当初张士逊得到官家和下面官员支持都没有干成,有了阴影后,自己还怎么可能逆天呢? 而且说回来,就算张士逊没有失败了,成功了!那他吕夷简还不是得给张士逊收拾死了?自己现在可是六十有二了。还有多少日子啊?真的被贬谪到外地,那可就真的回不来了! 见两大宰相都如此反对,宋仁宗也禁不住迟疑了。 张士逊那里知道现在是站出来的好时机呢?当下站出来说道:“官家,富知谏院的想法是好的,但这天下想法好的不一定就是好的!隋朝隋炀帝开挖大运河,为了沟通南北,消融因为南北朝对立近一百七十年造成的南北隔膜。只是造成什么结果啊?隋朝民乱四起,国家因此陷入内乱,也拉开了隋朝灭亡的序幕!” 听了张士逊这样说,宋仁宗也觉得这提议没有他表面上显得的那么好。当下点头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这样说,那就不从了!” 张士逊和吕夷简都纷纷在心中松了一口气,齐齐赞道:“官家圣明!” 在退朝的路上,张士逊和吕夷简再次难得的走在一起。 “那小狐狸太过狡猾了!不想提他到枢密院,反而成就了他!晏殊竟然压不住他!”说到这里。张士逊一脸不爽的看着吕夷简。因为晏殊关系要和吕夷简亲密一些,要说是吕夷简一党的人就太过了,但吕夷简和晏殊却有着特速度默契。 吕夷简也有些悻悻然,道:“那里知道那小子那么凶残的?郢国公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居然就在枢密院门外杀人!晏同叔虽然是知枢密院事,但说到底,都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啊!怎么压的过那武夫的悍气!” 张士逊狠狠的冷哼一声,道:“晏殊压不住那小狐狸也就罢了,居然连自家女婿都压不住!吕坦夫,这次富弼上表,该不会是你琢磨出来的吧?” 富弼是晏殊的女婿,这自然和吕夷简关系颇为不错了。不过他们却不知道,因为这次的打压,造成了富弼日后和吕夷简撕破脸,没有再走在一起。 吕夷简当即否认。“这事情怎么可能呢?老夫可不会做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来!” 张士逊冷哼一声,没有作声。虽然对于吕夷简那话没有全信了,但也暂时相信了这次富弼上书的事情,吕夷简应该没有掺和进去。 张士逊也相信,没有足够的礼仪,他吕夷简还没有必要好像一头疯狗那样,看到是人就咬上一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