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5、空军飞行学校 (第1/2页)
苏联官方被什么事吸引住了呢?原来是在东北和苏联的边境线上,苏之间的冲突开始变得激化起来,1933年4月,迫于本的东北的压力,苏联官方将苏联一直视为生命线的东北中东铁路出售给方,并全面从东北撤出中东铁路总共20000余名的苏联铁路职员,这样一来,不仅大大消弱了苏联对中国东北的控制能力,也导致苏联对中国东北利益的输出能力消弱。 紧接着,随着如邓宏带领的霍家队这样的大批义勇军队伍越过中苏边境,撤入苏联西伯利亚境内,而苏联官方却拒绝交军交出这些人员,这让本关东军非常不满。而且有一些东北反游击队就在边境上游动,不间断的打击军边境兵力。这样一来,军在追击游击队时不可避免的和苏联边防部队发生了冲突。 边境上的苏冲突随到1934年的到来,变得越来越多,越来激烈,而于此同时,由于中东铁路被转让给方,苏联官方更加急切的想了解到方在东北的军事和政治动向,苏联马上大大加强了其在东北境内的间谍活动。[搜索最新更新尽在所以有这些,都绷紧了苏联的神经,如果说在外蒙的白鲁台根据地在惊动莫斯科的话,那么,军在中苏边境上的积极行动,才真正是让苏联官方感觉到的切肤之痛。 更何况,军的这一动向趋势,在几年以前,就有人向苏联人提过了,这个人,当然就是邓宏。 转眼在白鲁台经营的时间就过去整整一年,虽然随着白鲁台至张家口路线的开通,每天都有整车整车的移民,商户到达白鲁台,但邓宏感觉自己到是轻松了放多,有了过去一年手忙脚乱经营的经验,现在面对这些移民,白鲁台根据地本地的干部们已经有充足的应对措施,各项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 新城市和新居民点不断的建立起来,白鲁台根据地的范围开始一直向克鲁伦河下游延伸,最远到达距白鲁台市120公里处的温都尔汗,这里原来是个有千余本地蒙古人定居的小城市,现在已经被火朝天的根据地工程兵包围,各种住房,厂房拨地而起。 不久,在温都尔汗以北的地区,又新建起一座“西北城”,安置了大批来自陕西、河北、内蒙、山西来的新移民。 这时的白鲁台根据地已经扩大为沿克鲁伦河长达140多公里长的狭长地域,5座主要城市:白鲁台、星星城、温都尔汗、西北城、同盟城构成基点,周围是围绕着的无数小型居民点。 今年,根据地总部提出了开垦60万亩荒地的计划,而与此同时,根据地开始创造自己的收入了。 这些收入从那里来呢,那就是根据地盛产的金矿、钨矿、锰矿、荧石矿等,这些矿藏被开挖出来,装上了从海参崴运来物资的返程火车,再在港头装上邓记的轮船,运往欧洲、美洲。这样一来,根据地这个原来被称作为“无底洞”的地方,在实现粮食自给化以后,慢慢也开始自己创造经济收入了。 邓宏这会最关心的还是军队的问题,他把边的这些民事工作都交给一帮民事干部,自己落一轻,由于边司令部的大刚还有几个参谋全抽到北方军事学校去学习了,所以邓宏也三天两头自己开车跑到军校里去,一方面看看大家的学习况,另一方面在那里和几个国外教官讨论一下未来的军队的发展。 哦,这里说的未来嘛,当然是基于30年代的未来。 6月一个酷的下午,邓宏又摸到北方军事学校,在路过办公室旁边一间教官宿舍时,他看到几个外籍教官正躺在上无聊的喝闷酒。 邓宏站在门口停下脚步,后的卫士冲进宿舍里大声喝道:“起立!” 几个教官匆忙扔了酒瓶,从宿舍里冲出来向邓宏敬礼。 宿舍里一片凌乱,弥漫着臭袜子和劣质烟草味,邓宏督了他们一眼,转准备离开。 这时,一位金发碧眼的高大军人有英文大声说道:“邓司令阁下,我有事向您汇报。” 邓宏有点好奇的回头问道:“什么事?” 这个白人军官大约30多岁的光景,满脸酒味,他定了定神说道:“司令先生,在一次世界大战时,我是一名德国战斗机飞行员,我击落过8架敌人的飞机,战争结束后,我成了一个邮递飞行员,再后来邮电局也不要我了,我成了一个杂技飞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