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入 (第2/3页)
说句老实话,吐蕃人现在让王画打寒了心,甚至有的大人用王画的名字来吓唬啼哭的儿童。 然而在经过傥谷一处山道时,从山道两边杀出了几十名大汉,将他们全部击杀,身上的财物与过往过所书一起被洗掠而走。连尸体都立即掩埋起来。 正好这时候天色临近黄昏,本来这条道上行人稀少,再加上这个天色,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事。 可是韦氏却知道这一行人的去向。一开始也没有注意,过好久后,才发觉不对劲,一问洋洲官员,才得知他们没有接到什么吐蕃使者到洋洲的消息。然后盘查下去,才知道这一行人在傥谷失踪了。 韦氏听了脸色大变。 这一行人生死事小,大不了再派一行使者去吐蕃解释一下。使者问题不大,吐蕃人也不在乎这几个人的生活,重要的是搭成的协议。 但吐蕃人身上还有那些书,特别是中间写了韦氏默许六诏出兵剑南道,用此来调离郭元振。还默许了郭元振换回来后,朝廷新的将领立即丢掉吐谷浑这一养马的基地,让吐蕃人重新占有。 如果这份书公布了出去,再加上前一次吐蕃人与突厥人犯下的事。 那么韦氏将会被天下许多人唾骂。 立即派了许多衙役前去侦查,找了好长时间,终于找到了被掩埋的尸体。最后官府断定这是潜入在大山的山匪所为的。因为这一行人虽然行事很小心,然而穿着华贵。 这一带大山的姓生活贫困,有的姓拿起农具就是农民,拿起武器就是猎人,或者山匪,官府都无法分清。 韦氏立即派出官兵,对这一带生活的姓进行查,以及清剿山中的山匪。 然而这一次联合,也被破坏掉了。 直到韦氏被诛,也没有找到凶手。 凶手不在傥谷,早到了武州。而且因为这一次出兵,加上吐蕃使者出事,使韦氏分了心,为王画进京创造了条件。 ~~~~~~~~~~~~~~~~~~~~~~~~~~~~~~~~~~~~~~~~~~~~~ 王画送走了李隆基,开始挑选一千五人马。 这是一件很琐碎的事,但也是一件慎重的事。这一次务必挑选的每一个人都十分可靠,再也不能出现天津桥上的失误了。 又将兀论样郭喊来,说道:“大使,这样吧,我退后一步,贵国送还金城公主,另外再加上两万姓,记住了,是送还,不是省亲。我就释放所有贵国的战俘。如果是省亲,那么再加上两万姓。” 兀论样郭不答话。 反正吐蕃人也不急,急的应当是王画本人,况且他还要等到长安使者的消息。 既然他安如泰山,王画将他送出去。 李持盈有些不忍,说道:“二郎,就依他们吧。” 王画说道:“傻丫头,这些战俘送还给他们,将会增加他们多少战斗力。就是这个条件还给他们,我也觉得吃亏了。再说金城公主,也不能cao之过急。蕃胡之人信誉比喝白开水还不可靠。如果我们越是在乎金城公主,吐蕃人说不定不会交还,还会加码。你还记得里奚是多少身价?” 里奚的身价仅值五张羊皮,不是秦穆公不看重里奚,是害怕出了重金,楚国不会放人。所以挟带在其他购买的货物清单中,当作不经意地将他“买”回来。 王画前世也做过类似的事。他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个白釉暗花双龙戏珠瓷盆,盆不大,也没有标记。 不过在他眼力里,立即看出它的不对来。 第一个可以从材料判断它的年数已久,只是没有标印,很难让人判断,因此才出现在地摊上。第二是侈口,线条柔和圆润,也看不到前代因减少厚留下的台阶式弦纹,底面施釉均匀,圆足呈外敛直壁式。再说釉面,平油净光,胎薄到几乎脱胎的境地。这正是成化成熟的民间白瓷盆。 而且做工也十分好,就是没有标记,它的价值也不会低于数万元。 他还是头一次从地摊上淘得的好货。真的不易,看看这些货色,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差一点赶上高纯硅的纯了,纯在什么地方,全是伪造的赝。 因此克制住心中的激动,将视线转移到另一件伪造的青花瓷上侃价。侃完了,装作不经意地摸了摸口袋,还剩下两块钱,顺带着将这件瓷盆买了回来。 价值就不说了,因为这个瓷盆,还让他写了一篇关于明朝民间瓷器工艺的论。总共才花了一千块钱,当然那件假青花赝送人了。 李持盈经王画这一说,她也会意过来。 而且王画帮助了李隆基,时间很快,也不需要抽出多少兵力。吐蕃没有什么好掣肘王画的。 长安事一了,血营还会成为吐蕃人的心腹大患,到时候更有了与吐蕃人谈判的本钱。不过为了隐秘,王画才将兀论样郭喊来谈一次,于其是谈判,不如是做伪装。 几天后,兀论样郭就得到了血营倾兵东南,这让他感到很奇怪。现在没有谈好,他就敢放心大胆地出兵中原?不怕吐蕃在后面对他袭击? 心中疑惑不解,但与韦巨源犯了一样的错误,那就是没有看到檄,认为王画有可能是虚张声势。 实际上王画都将檄写好了。 檄上写了韦氏的十六罪状,包括弑君,蛊惑帝心,逼走皇,出卖血营,yin乱宫闱,纵奴行凶,卖官鬻爵,奢侈无,残杀忠良,卖国求荣等等。如果将这份檄公布出去,韦氏那是罄竹难书,比隋炀帝的罪状还要恶劣十倍。 但后来放弃了。 因为没有这必要,尽管会使声势更大,自己更容易潜入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