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疑踪再现 (第1/2页)
姚波出了县衙之后回家安顿好父母以及寡嫂,而县太爷惜他忠义特意在县衙中给他安排了一份差事的消息不胫而走,蒙城县的士子百姓除了羡慕姚波的好运气外更多的是赞叹李奕仁义。
不过凡是有利也有弊,姚波得了李奕的赏识而进入县衙户房书办,摆明了是县太爷安插在户房当中的一颗钉子,那肖华作为户房的主事人,对姚波自然是没有好脸色,只不过是顾忌着李奕的面子不敢开除他,可在日常的工作给他中穿小鞋是免不了的。姚波自进了户房后是三日一小训五日一大训,有时候众目睽睽之下把姚波训的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这一切李奕自然是看在眼里,不过他并没出手乃至出口劝诫肖华,因为在李奕看来机会已经给你了,若姚波自己抓不住那也怪不得旁人,好在那姚波颇为硬气,不管肖华如何责骂,依旧是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这倒让李奕觉得自己果真没有看错人。
这一日李奕正在后衙办公,吴为拿着一叠账单进来。
“先生面露忧色,何事如此纠结?”李奕抬头看到吴为面带忧色的走进屋内,放下手中的毛笔问道。
“是好事也是坏事,大人请看?”吴为坐下后把手中的账本递了过去。
“这些账本是?”李奕疑惑的问道。
“大人仔细看看。”吴为点头示意道。
李奕翻看账本仔细看了起来,这账本是蒙城县崇祯五年崇祯六年的户房账本,不过粗略的看了一遍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账本有何问题?”李奕看了半天之后没发现什么问题,越发的疑惑了。
“这账本记录了我蒙城县这几年所有钱粮收支情况,粗看下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大人再看看这个就明白了。”吴为又递过来一份账本。
李奕接过另一本账本一看就明白了,两份账本记录的都是蒙城县的钱粮收支情况,可两本账本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一本账本上面显示蒙城县的账目收支情况毫无问题,账目清晰并没有异常。而第二本账本上面则详细记录了蒙城县应该收取的税银和实际收取的税银,这两项数据相差甚大,按照一般惯例税银的火耗也就两成左右,而蒙城县的火耗达到了八成,也就是说蒙城县的税银收上来之后除了上交国库之外,有八成进了蒙城县各级官吏们的口袋,这其中拿的最多的当然是吴仁建。
“这东西哪里来的?”李奕看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贪腐,心中虽然愤怒异常,可还是没有失去理智。
“正是那姚波送过来的,根据姚波的说法是户房的另一个和他要好的书办给他的,那书办不忍他日日被肖华折磨,才把这东西给他,有了这东西就可以整倒肖华了。”吴为据实回答道。
“先生看过这两本账本没有?”李奕不知可否的问道。
“来之前我已经粗略的翻了几页。”吴为回答道。
“感觉如何?”李奕继续问道。
”触目惊心,蒙城县的钱粮有一半进到私人的口袋里。”吴为平静的回答道。
“没错,触目惊心啊,我刚看到这份东西的时候也觉得触目惊心愤怒异常,当今天下危急,朝廷为平定建奴和闯贼,特意增加剿饷和辽饷,可没想到这银子没进国库反而进了这些硕鼠的口袋里,这些人着实该杀,可我真要以这账本为依据抓人将会如何?”李奕沉声问道。
“众叛亲离,大人在官场没有立足之地。”吴为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是啊,本官月俸不过七石五斗大米,你这师爷压根就没有俸禄,这衙门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靠朝廷俸禄不说养家糊口,维持自身温饱都够呛,整个衙门的吃喝拉撒都靠这贪污瞒下来的银子,若咱们想在这上面做文章,那就犯了众怒。这东西是把利剑,伤人也伤己。”李奕无奈的说道。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说给老朱家这皇帝打工是最惨的,工资少不说还得时常提防掉脑袋,明朝初年贪污六十两就剥皮萱草,城隍庙里不止供着城隍老爷还挂着不少稻草人,可就这也挡不住官员们上下其手。原因就是明朝官员俸禄低的简直令人发指,不说发家致富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朱元璋巴不得天下读书人白给他老朱家打工,可这怎么可能。所以这种高压政策随着朱元璋的死去而很快就消亡,但老朱元璋虽然死了这官员的俸禄可不能加,因为这是祖制,但麻烦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